江西省靖安縣第一小學 張 麗
讓古詩詞課堂成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主陣地
江西省靖安縣第一小學 張 麗
語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古詩詞在語文課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古詩詞更是中國詩歌文化的精華濃縮,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的輝煌詩篇。所以語文學習中古詩詞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往往語文課本中所入選的詩詞作品也是朗朗上口,無一不是歷代傳承的經典詩篇,古詩詞的學習對陶冶情操,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起著重要作用。在學詩的同時,學生還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朝代的詩人,并且還可以學習到很多有關地理和歷史及文化方面的各類知識。學習古詩詞,尤其是那些經典的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字不虛設,一篇能夠頂若干篇,優(yōu)秀的文化將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個人。因此,要發(fā)揮古詩詞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主要陣地的作用,改變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古詩詞 傳統(tǒng)文化 弘揚 激發(fā)興趣
任何的學習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古詩詞的學習亦是如此,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詩的意境和所表達的情感,可以把古詩詞誦讀和學生的課余活動結合起來,像通過課內外拓展,或是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例如,學習《示兒》一詩后,讓學生課后通過相互討論和交流的方式收集邊塞詩,像《燕歌行》《出塞》《走馬川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等等,從而體會邊塞詩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邊塞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zhàn)的殘酷艱辛,引導學生挖掘隱藏在詩背后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比如說傳統(tǒng)節(jié)日等,從而可以讓學生樹立一種正確、強大的語文觀,使詩詞的內容漸漸融化在學生的心中,學生沉浸在這種文化意境中,自然而然地受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言語活動的主體性,并正確引導他們捕抓詩詞的中心思想,專心致志地品味作品的韻味,讓學生從學古詩的那一刻起就深受古詩的熏陶與感染,能夠嘗到“語文味”,由此使得學生在欣賞古詩的豐富韻味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但是,目前的情形是有些小學的古詩效果不佳,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老師將小學生視為“無知頑童”,所以只是命令學生死記硬背,例如,在學習《江南》一詩時,教師僅僅只是教會學生生字,然后大致解釋一遍詩所要表達的意思,卻不加以分析詩詞的來源和作者的背景,由此學生只能靠咀嚼一些詩詞的表面意思度日,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要想改變這種詩詞教學現狀,就要從層次性的朗誦中去感悟詩詞意境,并反復地體會包含于旋律和節(jié)奏之中的詩詞,加強對古詩詞的訓練。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吟誦是學習古詩詞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樣也是詩詞教學的基礎,在教學中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反復地吟誦,充分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在潛移默化中沉淀語感,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并通過適當的肢體語言去表達詩詞內容,漸漸地學生就會接受詩人的情緒感染,不知不覺中猶如身臨其境。如杜甫的《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痹撛娮x起來一點也不雕琢,十分自然流暢,通過大聲地朗誦這四句短短的小詩,使人覺得既在眼前,又及千里,再配上歡快的節(jié)奏,就更能生動形象的表達作者當時大聲放歌的心情。在吟誦的過程中,學生既能體會音樂美,也能很好地把握住詩詞的主旨。
在學生課外閱讀中拓展古詩文閱讀,就是通過古詩文的閱讀營造古詩學習的氛圍,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拓展古詩詞教學的內涵以及鞏固所學的知識。所以,在進行古詩詞的課堂授課時,教師不僅要講解所學的知識,與此同時還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深學生的文化內涵。如在進行《鳳棲梧》一詩授課時,老師不但要注意知識的傳授,還要盡可能去闡述詩詞中所蘊含的傳統(tǒng)精神內涵。如春聯(lián)歷史的由來以及它們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又或者各個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各民族的風俗差異。有能力的學生甚至可以借助課余時間通過網絡或書籍查找一些相關資料。在平時的教學當中,老師要讓學生以教材為學習基礎,了解實際,通過查閱基本資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啟迪,對古詩詞有一個新的了解。
教科書僅是語文學習的一部分,而古詩詞則只是語文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要想讓學生學好語文、學好古詩詞,就不能局限于教科書,而是要向社會這本無形的書拓展,汲取里面的文化營養(yǎng)。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可以開展一些與社會相近的傳統(tǒng)文化活動。例如,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將課本和詩人放大到社會的背景中去,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先了解詩人的成長經歷和寫作背景,再對作者的社會成就進行分析。再返回到課堂中,學生和老師共同討論,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開拓了視野。
【結 語】
不管學生在哪一個學習階段都不能忽視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利用語文課堂教育,加強對學生古詩詞的熏陶力度,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學生了解古詩詞,學習傳統(tǒng)文化,并將傳統(tǒng)文化永久地傳承下去,是每位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1】梁長應.詩詞意境研究中的若干問題【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5)
【2】張篤學.再談杜詩的意境美與人情味【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