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國際學校 黃嬌燕
品味語言,關注學生的言語表達
江蘇省昆山國際學校 黃嬌燕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用視角下學本課堂提出語文課堂要給學生營造言語運用氛圍,創(chuàng)造言語表達時機,通過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等豐富多彩的言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言語表達規(guī)則,習得言語運用本領。本人有幸參加了《語用視角下學本課堂的實踐與思考》研討活動,三位老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品味語言,指導學生正確、規(guī)范地運用語言給了我很大啟發(fā)。
課堂中教師準確把握文中的字詞,由詞入文,詞語的巧妙教學使課堂蕩起層層漣漪。以劉老師執(zhí)教的《會睡覺的植物》為例,她把字詞教學落實得非常扎實。例如在學習“休息、工作、學習”這三個詞語時,劉老師出示圖片和詞語卡片(有三個生字是用拼音代替的),請學生將詞語貼在對應的圖片下面,并根據(jù)圖片和生字回答: “(誰)在(哪里)(做什么)”。劉老師巧妙運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生字,運用生字來說話。生字教學并沒有到此就結束,劉老師繼續(xù)設計“我會寫”環(huán)節(jié):“剛才的詞語卡片中有三個生字是用拼音代替的,你能寫出來嗎?”接著指導學生讀帖、臨摹。針對三個詞語,劉老師從會讀、會說,到會寫,步步扎實。學習文中植物睡覺的動詞時,教師請學生邊讀詞做動作,體會它們的區(qū)別,不僅降低了理解難度,還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在讀、演中明白了植物睡覺的樣子。學到此,劉老師的教學活動“柳暗花明又一村”。她設計了“我會說”環(huán)節(jié),請學生扮演三葉草,進行自我介紹?!拔沂牵ㄕl),(什么時候),我的花兒就會( ),表明我已經(jīng)進入夢鄉(xiāng)?!闭麄€課堂中,劉老師指導學生讀準、讀好詞語后,給學生搭建運用詞語的平臺,關注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學生在言語實踐中掌握了字詞的使用方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教科書應該偏重與讀,關注的不僅僅是所寫的內(nèi)容,而更重要的是所寫的語言形式,如文章的結構、詞句的式樣、描寫的方法等等?!辈汤蠋焾?zhí)教的二年級語文《學棋》,亮點之一正是朗讀課文內(nèi)容,關注語言形式。在學到“另一個學生學棋”時,蔡老師請學生有感情朗讀相關段落,運用邊讀邊想象和邊讀邊做動作的方法,讀好“學生開小差”的部分。在反復誦讀課文的基礎上,蔡老師設計了說話訓練:“秋是下棋高手,有學生來向他學棋時,他就要講這兩個學生的故事給他們聽?!辈汤蠋熓紫冗M行示范,把自己當成秋,講述故事。然后,請學生模仿老師,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某個角色,練習講述故事。有了前面動情的朗讀,學生講起故事流利又生動。動情朗讀課文,幫助學生熟悉了語言的規(guī)則,有助于學生生動表達。
孫老師在執(zhí)教《尊嚴》一課中,也細致地指導了朗讀,幫助學生熟悉課文的語言形式。孫老師緊緊圍繞哈默的三處語言進行朗讀指導。學生第一遍朗讀哈默的話,聲音響亮語速稍快。老師及時提醒學生:“此時哈默又累又餓,他的聲音會這么響亮嗎?”學生再讀哈默的話,語氣不夠堅決。孫老師便提醒學生,語言再誠懇一些,讀書要像說話一樣自然。緊接著,他請學生和自己一起表演哈默與杰克遜大叔的對話,表演中還加上人物的動作。為了能順利表演對話,學生們非常認真地練習朗讀。通過學生們的反復朗誦、揣摩,人物的形象逐漸清晰地呈現(xiàn)在同學們的腦海里。孫老師不僅與文本對話,更與學生對話,幾次交流,幾抹淺笑,以講助讀,領著學生真正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使朗讀發(fā)揮了如此神奇的力量。吳忠豪教授說:“有的學生寫不好句子或者寫不出習作,是因為他的語言不規(guī)范。只有多讀,把課文中規(guī)范的語言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語言了,才能寫出準確的句子。”可見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能幫助學生生動表達言語。
薛法根老師說:“閱讀教學著力于語言形式,并非止步于各種語言形式與表達方法的認識,而在于運用”?!皩憽弊鳛橐环N語言表達方式,也可以通過模仿學會。孫老師執(zhí)教四年級語文《尊嚴》,先請學生找出描寫人物動作和外貌的詞語,進行品讀。學生在讀、演中察覺到了課文詞句表達的妙處。接著孫老師請學生觀察一幅難民圖,同時提供了描寫人物外貌和神態(tài)的詞語,請學生以“當食物送到他們面前時……”為開頭,抓住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難民沒有尊嚴的樣子,可以參照課文寫哈默的方法寫難民。在模仿中實踐,學生逐漸習得表達、描寫的本領。
學習語言是為了準確、恰當、生動地運用語言。這三堂課充分發(fā)揮了學本課堂的理念,關注文本的語言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