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 暢
教育者,需“用心熬湯”
文│任 暢
鹽在湯中,鹽會自然溶解在湯中,與湯融為一體,以至于人在喝湯時完全感覺不到鹽的存在,感受到的只是湯的美味、生命的享受。好的教育又何嘗不是這樣?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曾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fā)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人的心靈,幫助人發(fā)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币嫛胞}在湯中”之教育,作為教育者,需“用心熬湯”。
環(huán)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良好的環(huán)境可使人們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學習、生活質量得到保障。良好的環(huán)境可使人產(chǎn)生愉悅的心理。從學校教育層面上來說,“湯”就是育人環(huán)境。湖南師范大學劉鐵芳教授認為,好的學校不僅是學園,是黽勉求知的地方,而且是樂園,是快樂成長的地方,更是家園,是包容著完整個體生命孕育的家園。馬斯洛也認為“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像土壤、陽光和水對于植物一樣?!笨梢?,育人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何其重要。置身沙漠人們之所以感到“荒涼”,面對大海人們之所以感到“開闊”,仰望天空人們之所以能產(chǎn)生無限遐想,應該說是由“沙漠”的色彩、“大?!钡暮泼旌汀疤炜铡钡纳铄渌l(fā)的。我們的校園就應該力求創(chuàng)設一種能啟迪學生心智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生活激情的環(huán)境,使他們在特有的環(huán)境“氛圍”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來。
那么,怎樣使校園成為人文校園?劉鐵芳教授在《什么是好的教育》中為我們提供了學校物理空間設計“三要點”:一是讓建筑說話,二是自然的在場化,三是人文景觀的自然化。其核心要義是人味與文味的融合,即自然的人文化與人文的自然化。試想,晨光中,徜徉在綠樹竹林間,聽鳥語,聞花香,感悟生命的律動;夕陽下,行走在曲徑通幽處,品味自然的柔美與典雅,感受生命的寧靜與美好……那是何等美妙!在實驗室、探究室、天文臺盡享科技探索之樂趣;在圖書館、閱覽室、社團室領略知識海洋之魅力;在運動場、體育館、網(wǎng)球場強健師生之體魄……那又是何等暢快!校園中的每一座雕塑、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處景觀都引人駐足,令人流連,每一個角落都涌動著青春美好的記憶;師生共同浸潤在自然與人文彼此輝映的校園之中,共同造就蓬勃向上的學校生命氣象,共同收獲可以回望的美好精神資源……那又是何等幸福!
從學科教學層面上來說,“湯”就是教學情境。劉鐵芳教授在《什么是好的教育》一書中指出,“教學以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個體身心的進入為起點”,“好的教學,不是簡單的教書、教知識,而是教—學,教學生學習,把學生置于學習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學習,讓學習成為置于當下情境之中的內(nèi)在需要”??档抡J為,“真正的教學乃是對生命的促進,生命向教學情境的開放這才是教學中真正的本體,有了本體,有了對知識的欲求,就有了個體教育發(fā)生的本體性依據(jù)”。我認為,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渲染一種氛圍,生長一種情緒,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共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在教學實踐中,我時常會寓教學內(nèi)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用語言描述情境,用生活展現(xiàn)情境,用實物演示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圖畫再現(xiàn)情境,用角色表演體會情境?;騽?chuàng)設生活情境,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或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促進學生主動體驗;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自主探究……使教學內(nèi)容從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引發(fā)學生的親切感與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使之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
情境育人,教育者宜用心熬制學科課堂之“湯”,以喚起學生身心的進入,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學習與成長的快樂。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