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振濤
低效合作學習現(xiàn)象的反思和改進策略
文 | 吳振濤
英語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功,尤其是在小班化背景下的教學,合作學習尤為重要。但由于對合作學習的認識、組織、操作不當,使得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而未達到預期的效果,且存在著一些低效現(xiàn)象。為此,筆者就這些現(xiàn)象進行反思,并提出解決策略。
一是學生合作“積極踴躍”,但實效性差。在英語課堂中,雖然有語言的訓練,但存在大量投機取巧的現(xiàn)象,如用中文直接問答,甚至用中文進行其他話題的談論。二是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動性難以調(diào)動。小組合作學習時,會出現(xiàn)學生不參與的局面,使合作流于形式。三是分組活動時間有限,學生合作不充分。往往學生剛進入合作學習狀態(tài),個別小組先完成了,教師就急著小組匯報成果,然后匆匆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致使學生合作不充分。四是教師評價不全面。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學生因未能得到有效評價,導致參與積極性不高,出現(xiàn)應付了事的現(xiàn)象。
教師方面 一是教師分組不合理。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學習形式是按前后左右座位自然分成兩人或四人小組,這樣分組雖然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夠合理,組員長期一成不變,不利于讓不同特質(zhì)、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二是教師參與意識差。有些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便開始忙自己的事情了,即便有些教師也在巡視,但只是看看各小組完成的情況,對小組的討論不聞不問。三是教師評價不夠全面。教師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要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價基礎,但在教學時往往把評價和獎勵過多地集中在小組整體上,從而忽略了對個體的評價和獎勵。
學生方面 一是英語基礎不好,不予配合。許多學生在英語成績較差,自暴自棄,在合作學習時,要么“不動聲色”,要么就是搗蛋“分子”,讓合作學習無法實施。二是英語基礎不好,不敢配合。有些學生在小學時缺乏口語練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上初中后表現(xiàn)得十分膽怯,在互動中較多地使用母語。三是性格方面的因素。有的學生性格內(nèi)向,習慣于講座式課堂教學,不善于在人前發(fā)表意見,小組互動合作學習也會失去應有的活力。
小組成員安排要細致合理 由于學生的能力水平、個性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必須嚴格把關,安排好小組成員,遵循“異質(zhì)分組,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應當隨時隨地的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及時調(diào)整組內(nèi)成員,在座位安排上,變排排坐為團團坐。
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 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習后進生積極參與活動。同時,教師也應平等的參與到交流中去,并對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合作學習的快樂。
努力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教師在平時就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小組內(nèi)成員要互相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能夠樂于與他人合作,建設性的解決問題。為此,教師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
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的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學習方式,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在團結(jié)協(xié)作的氛圍中深入思考和交流以獲得語言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只有教師對合作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并對每一次活動設計做好精心準備,才能真正減少小組合作低效現(xiàn)象,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qū)永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