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中學 石 雨
“少教多學”教學方法在古詩文教學中的運用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中學 石 雨
在古詩文教學中,我積極運用“少教多學”的教學方法,重視中學生的課前準備工作,預習效果明顯提高。我注重課堂點撥,不做太多的講解,學生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進行個性化的體驗,學得更透徹,記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刻。
少教多學 課前準備 預習效果 課堂點撥 體驗 理解
古詩文能夠跨越歷史長河流傳至今,是因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久彌新,魅力無窮,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古詩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們語言精練,言簡意賅,格律整齊,節(jié)奏明快。我們的老祖宗利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最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最深刻的哲理。讀古詩文,仿佛是在和一位歷史老人談心,他的博大精深,他的悠遠綿長,令我們高山仰止,令我們刮目相看。
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我重視中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培養(yǎng)中學生的人文內(nèi)涵,讓他們學會理解,學會探究,我盡量自己少講,力爭讓中學生多學,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我在古詩文教學中,重視讓中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找信息,解疑釋難,拓寬知識面?;ヂ?lián)網(wǎng)是一個廣闊的舞臺,是知識的海洋,是知識的的寶庫,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自由自在地采擷,不受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拿來參考。那里資料繁多,但也不乏瑕疵,我們要鍛煉中學生的分辨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分辨真?zhèn)?,發(fā)現(xiàn)真知。
1.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古詩文的作者。比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世說新語〉兩則》,我先讓中學生了解《世說新語》的作者,然后了解《世說新語》的大致內(nèi)容。古詩文的作者離我們年代久遠,我們在生活中幾乎很少聽到對他們的介紹,了解他們,只好借助資料,查閱紙質(zhì)資料受時空限制較多,互聯(lián)網(wǎng)卻是最佳的選擇。中學生愛好上網(wǎng),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認識《世說新語》的作者的確是首選之舉。一個學生查閱了百度百科,如此總結道:劉義慶,南宋文學家,他自幼愛好文學,才華出眾。他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歷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劉宋皇室的權力斗爭。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
接著認識一下《世說新語》:書中記錄了漢魏至東晉的逸聞軼事,魏晉名士清談、品題的活動,棲逸、任誕、簡傲的特殊性格等等。生動描寫了魏晉名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嗜好,活靈活現(xiàn)地勾勒出魏晉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我們可以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以及他們對整個社會風氣的重要影響。這是一個學生查閱百度百科后的小結,可謂概括周全,要點突出。
2.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拿相似的文章作比較。中國古代的文學大師喜歡游學,飽覽祖國的名川大河,然后留下傳世之作。他們也關注四季變化,草木榮枯,寫下很多不朽的詩文。所以,我在古詩文預習中,喜歡讓中學生把同題材的詩文網(wǎng)羅在一起,在比較中求知,在比較中獲益。比如,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杜甫的《春望》這首詩,作者筆下的春光是“草木深”“花濺淚”“鳥驚心”……是一種山河破碎的哀痛,是一種家國情懷的迸發(fā)。我讓同學們利用網(wǎng)絡,搜集更多描寫無限春光的詩句。同學們找到了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他老人家筆下的春光則是如酥的小雨,朦朧的草色,作者的心緒卻是欣喜的,美好的。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描寫的春色是桃花初綻,鴨鵝戲水,蔞蒿滿地,蘆芽短小,好一派初春美景,作者很是愜意。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是這樣描寫春天美景的:枝頭花瓣飄落,兒童緊顛慢跑追逐蝴蝶,蝴蝶飛進菜花之中,他瞪著大眼睛就是找不到了。鄉(xiāng)村生活很是閑適,寧靜。不同的作者,不一樣的春景,不一樣的情懷,收攏在一起,中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對春天的感受會更深刻。
我的古詩文課堂,注重從中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讓中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我只在關鍵時刻進行點撥,絕不越俎代庖。我尊重中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個人的角度去理解,去感知,去學習,從而獲得個性化的體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讓古詩文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不斷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1.把握抑揚頓挫,感悟情感脈絡。古人講: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能夠正確斷句,讀出停頓,是誦讀的基礎所在。我在范讀古詩文的時候,先鼓勵學生認真去聽,去借鑒我讀書的情態(tài)和做法,然后鼓勵他們自主誦讀,自己斟酌需要停頓的地方,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并在課本上用筆標出來,然后讀給同學們聽。針對同學們的誦讀情況,我給予必要的點撥,而不是一味的講解和代勞。比如,學習《〈世說新語〉二則》,“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這一句的停頓某同學部分寫來:公大笑樂。我覺得這樣停頓意思不夠明了,如果停頓為“公大笑樂?!本兔鞔_多了。我只一解釋,同學們就心知肚明了。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古典詩文理解古典詩文的意思。我不采取逐字逐句講解的方式,而是讓同學們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后主動向老師發(fā)問。我只對學生們不理解的詞語進行預測,然后有針對性的去解釋,這樣做省時高效,還能培養(yǎng)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學習《世說新語》中《陳太守與友期》一則,我只提示了“尊君在不”的“不”和“相委而去”的“委”,其他的詞語都讓同學們?nèi)ゲ楣ぞ邥?,或者討論交流再統(tǒng)一看法。采用這種學習方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每個人都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學得更透徹,記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徹。
我的古詩文教學,重視從中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幫助他們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堅持“老師少教,學生多學”的教學方法,讓中學生自己去積累,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探索,從而慢慢掌握學習古詩文的技巧,涵養(yǎng)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2】張洪玲,陳曉波主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
【3】李虹霞.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