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贛榆中等專業(yè)學校 劉玉靜
談中職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江蘇省贛榆中等專業(yè)學校 劉玉靜
語文課程資源就是把能與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能拓寬中職生語文知識面,并體現新課改精神理念的一切因素。合理開發(fā)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有利于提高中職生語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文教材資源,靈活調用師生的語文記憶資源,引導中職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于自然風光、民俗文化中感知語文等途徑開發(fā)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在此過程中應注意突出中職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及合理把握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的度等實際問題。
中職語文 課程資源 開發(fā)利用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了要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這一課程理念,其目的就在于改變以往把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的局面,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挖掘一切能為語文教育教學活動所采用的資源,加強課程內容與中職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fā)展的聯系,多方面提高中職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經過多方面的考察,筆者認為多渠道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教師備課,就是在深入鉆研教材和了解中職生的基礎上對教材的教學加工,就像導演對劇本的再創(chuàng)造一樣,教師對教材也需要再創(chuàng)造?!笨梢娊處熼_發(fā)和利用教材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葉圣陶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中職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币虼?,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必須吃透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處理教材時才會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其次,必須根據中職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征、學習規(guī)律而定,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中職生借助教材這個例子,主動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啟迪;再次,教師也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這更有利于教師用自身形象及人格魅力去感染中職生,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中職生的綜合素質。
要掌握大容量的語文基礎知識,最關鍵的一環(huán),就是要發(fā)揮記憶力,這也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例如:1.靈活調用師生的情緒記憶。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掘教材的情緒、情感因素,并以生動的動情的教學語言,激發(fā)中職生的情感。如《藥》的第一節(jié)寫華老栓買人血饅頭。作者就描繪了一幅怵目驚心的圖景:黑沉沉的街,灰白的路,破匾上黯淡的金字,鬼似的人影,渾身黑色,撮著一個血淋淋饅頭的劊子手。這幅圖景生動表現了人間的陰冷、兇殘。通過分析,可使中職生體會作者的憤懣之情,并與作者的感情發(fā)生強烈的共鳴。2.靈活調用師生的動作記憶。教師課堂教學中的“身勢語”是一種非有聲語言,使用得當,能輔助教學語言達到意想不到的記憶效果。例如,講解“窺”,“窺視”的含義,教師可以稍開教室門,從門外偷偷往里看,然后說:“‘窺’,就是偷偷的,‘窺視’則是偷偷地看。像我剛才那樣?!边@樣,中職生很快就記住了。3.靈活提高中職生記憶的興趣。例如字詞教學中,不少中職生對一些形似字分辨不清,像“戌、戊、戍”這三個字,不少同學分不清哪個字該讀什么音。但把它們編成順口溜“橫xū、點shù、wù中空”后,同學們既易記又有興趣記。
生活,永遠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中職生的語文不僅要在課內學,而且要在課外學”,如我們教中職生識字,就可引導中職生關注電視中的廣告,大小商店的招牌,食品上的說明,學校的每一塊標語,家里、社區(qū)等一切有字的地方。這樣的認字方法不是抽象的,生硬的,而且也是中職生樂于接受的。平時,我們還可利用學校組織的外出遠足的機會,不失時機而又恰到好處地教給中職生一些知識。我們可以這樣來訓練中職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寫建議書,設計廣告用語、海報,當小記者,寫感謝信,開展主題調查活動等。當孩子在這些活動中得到了表揚與鼓舞,成就感就會促使他們對語文越來越感興趣。平時老師的教育就會在真實具體的互動交際中,變得可以觸摸和親切。
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是中職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資源。比如中職語文第一冊《走進家鄉(xiāng)》綜合性學習,一位教師根據農村孩子對當地自然風光較熟知的優(yōu)勢,組織中職生對久富盛名的當地名勝實地觀察,采訪當地民間藝人,收集有關傳說,結合無名詩人留下的詩,了解每一句詩所描寫的景點及相關的含義。讓中職生們在感受大自然旖旎風光、領略家鄉(xiāng)風土人情時,加深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思考。又如假期里,我們讓中職生收集春聯,上網去了解春聯的有關知識,然后讓大家在課堂上交流,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在這一活動中,中職生不但積累了多條春聯,又較好地了解了春聯這一民俗文化的特點??梢娨I中職生關注自然,體悟民俗風情,既能讓他們在觀察中拓寬視野,也能豐富他們的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綜上所述,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是在動態(tài)的探索過程中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增強這一意識,根據教學的實際,明確學校在課程開發(fā)與利用中存在的優(yōu)勢與劣勢,揚長避短,重視多渠道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才會使我們的中職生進一步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語文、用語文的積極性,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錢威,徐越化主編.中職語文教學法(修訂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