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是一種教育理念,有別于傳統(tǒng)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種重實踐的超學科教育概念。未來,我們需要綜合型人才,而STEAM為之提供了有力支撐。
學校運用有關學生發(fā)展的知識、理論、經(jīng)驗,把關“可能性”問題,識別和篩選出符合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和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學生有可能學到的課程內容,沿著“整體設計——精細過程——探索提高——彰顯特色”的模式建構課程,突出“有價值”的課程內容。
四年級的“帶‘草莓同學’回家”就是一個獨特的“設計思維課程”。孩子們在每周二下午一個半小時的STEAM課程是與“草莓同學”共度的快樂時光。每個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組五六個同學輪流照顧一盆草莓,每人帶草莓回家一個星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要一起完成各種挑戰(zhàn)。比如,學習科學地認識事物的方法,觀察、記錄、分析草莓生長情況,并從中得出科學結論;給“草莓同學”設計一個“自動飲水機”,最終用“小劇場表演”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小組的設計方案。
“草莓課”沒有課本,只有一本孩子們輪流帶回家的“成長記錄冊”,用于每個小組的觀察、記錄、分享和課堂任務的引導。孩子們在課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梢圆橘Y料、咨詢大人,也可以與組員討論共同解決。
在課程中,學生打破常規(guī)的學科界限,進行“跨界”實踐學習。比如:設計一個“自動飲水機”,需要用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生們首先需要知道“草莓同學”每天到底要喝多少水。這就要求大家學習使用科學的測量工具,觀察和記錄每天的澆水量;然后在課堂上共同分析每個組的澆水量和草莓的生長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最終得出科學的結論,為設計“自動飲水機”總蓄水容器的大小和出水量的大小提供依據(jù)。
如何測算和決定澆水量數(shù)據(jù)呢?同學們繪制了每組澆水量的“折線圖”,讓數(shù)字說話?!罢劬€圖”本來是五年級學習的一個教學難點,通常需要講4節(jié)課,而在實踐活動中,幾乎所有的同學都一次性完成任務,折線圖繪制得很準確,并且用折線圖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談到設計,跟繪畫又關聯(lián)起來。課程一開始,孩子們就開始畫草莓。對于大多數(shù)同學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靜下心來觀察一棵植物。同學們參考繪畫大師們不同的著色方法把自己的作品涂色、畫完整。為了尋找設計的靈感,在創(chuàng)意之前,老師播放了啟發(fā)孩子思維的引導視頻。視頻中夸張的表演、搞笑的情節(jié)激發(fā)了孩子們的靈感。
表現(xiàn)和表達是“分享”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重點。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蓄水池是“草莓同學”獨自度過七天假期的堅強后盾,有的學生干脆自己扮演起了“水箱”。生動的表演把全班學生都逗得大笑不止。
多學科的融合讓學生沉浸在快樂的“游戲”中,建立起了跨學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應用能力。
在STEAM課程實踐中,孩子們在學習中學會了與人相處。在“草莓課”上,孩子們摸索著與其他人打交道的方法,建立“欣賞他人”和“分享榮譽”的意識。還要學會如何選擇,如何在團隊中一起做決定……一個學期以后,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很多小組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和默契。
盡管從STEAM課程的視角來看,教師和孩子還是剛剛起步,但我們更愿意把STEAM理解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動手設計、實施他們感興趣的,并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并在過程中獲得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把“學科素養(yǎng)”這個看似枯燥的詞匯變得更加生動、生活,并主動探索、思考和創(chuàng)造應用于真實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成績來源于不斷的成長,知識的內化在真實中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