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愛瓊,張毅,卜茵華,翁英,束輝,陳美娟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上海 200030)
多元化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褚愛瓊,張毅,卜茵華,翁英,束輝,陳美娟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上海 200030)
目的 探索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獲得穩(wěn)定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08例,采用隨機數(shù)表法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n=56)和對照組(n=52),兩組均給予非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聯(lián)合多元化健康教育,對照組僅藥物治療,兩組患者分別在基線和12個月時給予可重復的成套神經(jīng)心理狀態(tài)測驗(RBANS)和威斯康辛分類卡片(WCST)評估認知功能,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測精神病性癥狀。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RBANS量表總分以及即刻記憶、延遲記憶、注意力的變化值均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WCST中分類數(shù)、正確數(shù)、概念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持續(xù)錯誤數(shù)、隨機錯誤數(shù)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BANS總分變化與陰性癥狀總分以及淡漠/社交退縮、交談缺乏自發(fā)性和流暢性有顯著負相關性(r=-0.21,P=0.03;r=-0.24,P=0.01;r=-0.26,P=0.01)。結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值得推廣應用。
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障礙;多元化健康教育;效果
神經(jīng)認知功能的損害已成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核心癥狀之一,雖然新型抗精神病藥物在陽性和陰性癥狀的改善已取得療效,但對認知功能障礙的改善的療效較弱[1]。根據(jù)神經(jīng)可塑性原理,目前的觀點傾向于健康教育可以對認知功能損害進行治療,尤其是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對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顯示出一定的效果[2-3]。本研究探討多元化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障礙改善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間住院治療獲得穩(wěn)定期的出院精神分裂癥患者108例。入組標準:①符合ICD-10診斷精神分裂癥標準;②出院時已達到臨床穩(wěn)定標準,PANSS量表分≤60分或PANSS減分率≥50%,且持續(xù)4周;③所有患者均服藥非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物;④年齡18~60歲,男女不限;⑤排除標準:有嚴重的軀體疾病,精神發(fā)育遲滯和物質依賴者。所有入組患者均取得家屬知情同意。108例入組患者按隨機數(shù)表法隨機分組,其中觀察組56例,男性26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42.61±10.14)歲,病程(23.12±13.76)個月,住院次數(shù)(1.46±0.78)次,1年后脫落6例。對照組52例,男性26例,女性26例,平均年齡(43.74±10.52)歲,病程(24.72±12.14)個月,住院次數(shù)(1.51±0.81)次,1年后脫落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發(fā)病時間、病程、文化、婚姻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1.2.1 藥物治療 兩組患者均接受原來的非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在整個研究期間保持不變。
1.2.2 多元化健康教育 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規(guī)范化、科學性的多元化健康教育,隨訪開始的3個月為每個月兩次,以后每個月1次,持續(xù)1年,每次30 min,采用集體和個別心理教育相結合的形式。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患者健康隨訪檔案,統(tǒng)一建立電話回訪登記本,定期深入患者家中,對患者的病情評估和及時記錄;(2)督促和引導,通過授課的形式介紹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預后以及治療對精神分裂癥的療效,使得患者學會癥狀的自我管理,讓患者參與到治療的方案中;(3)實施家屬健康教育干預,讓家屬理解精神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臨床表現(xiàn)等相關知識,讓家屬全面的系統(tǒng)理解藥物治療對疾病恢復的益處,學會提高依從性,降低復發(fā)的重要性;(4)人際交往技能的訓練,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教會患者學習如何與人的交談的技巧,讓其學會如何與不同的人交流,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尋求幫助的方式,鼓勵患者相互之間學會主動的熟悉、言語交談及積極參與康復訓練,鼓勵患者定期寫日記,在小組中交流,并給予正確的心理疏導,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3 評定工具
1.3.1 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 使用該量表評定精神分裂癥的精神癥狀,該量表[4]由30個條目組成,包括陽性癥狀量表、陰性癥狀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癥狀量表3個分量表,每個條目為7級評分,1(無癥狀)~7分(極重度)[4]。
1.3.2 可重復的成套神經(jīng)心理狀態(tài)測驗(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 使用該量表測定患者的認知功能,包括即可記憶、視覺廣度、言語功能、注意、延時記憶共5個因子。量表總分有5個因子分值之和查表而得[5]。
1.3.3 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isconsin Card Test,WCST)該量表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種檢測前額葉執(zhí)行功能的測驗,在計算機上進行測驗,WCST有四張模板和128張卡片組成,要求受試者根據(jù)形狀、顏色、數(shù)量將隨機出現(xiàn)的卡片進行分類,本研究選擇分類數(shù)、正確反應數(shù)、錯誤反應數(shù)、持續(xù)性應答數(shù)、持續(xù)錯誤反應數(shù)作為評價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RBANS測量結果變化與PANSS量表的陰性癥狀變化的相關性以及WCST測量指標變化與PANSS量表精神癥狀變化的相關性分別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RBANS測量結果比較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RBANS測量差值比較顯示,觀察組在總分、即刻記憶、注意、延時記憶方面均比較比較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WCST測量指標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分類數(shù)、正確數(shù)、概念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持續(xù)錯誤數(shù)、隨機錯誤數(shù)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RBANS分差值比較(分,±s)
表1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RBANS分差值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n=50)對照組(n=47) t值P值總分15.11±2.89 8.42±2.14 2.48 0.03即刻記憶13.9±4.78 5.13±2.27 3.46 0.001視覺廣度5.54±1.65 2.15±1.36 1.91 0.06言語功能4.03±1.21 3.32±0.97 1.64 0.08注意力14.05±3.34 4.38±1.11 3.89 0.005延時記憶10.61±2.14 6.16±2.31 2.09 0.04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WCST測量指標差值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WCST測量指標差值比較(分,±s)
組別 分類數(shù) 正確數(shù) 持續(xù)錯誤數(shù) 隨機錯誤數(shù)概念化水平觀察組(n=50)對照組(n=47) t值P值1.13±0.64 0.20±0.31 2.84 0.004 17.31±8.25 3.79±2.14 4.63 0.0001 2.69±1.46 10.32±2.68 -3.15 0.004 3.72±2.81 9.16±4.67 -3.65 0.001 11.38±5.67 8.64±1.98 1.41 0.08
2.3 RBANS總分變化與PANSS量表陰性癥狀變化的Pearson相關性 RBANS總分變化(干預后與干預前評分的差值與PANSS量表陰性癥狀總分變化(干預后與干預前評分的差值)存在顯著負相關(r=-0.21,P=0.03),與陰性癥狀因子中的淡漠/社交退縮和交流缺乏自發(fā)性與流暢性存在顯著負相關(r=-0.24,P=0.01;r=-0.26,P=0.01)。
精神分裂癥患者普遍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明顯妨礙了患者的康復以及回歸社會。當前的觀點認為改善認知功能損害主要傾向于健康教育和人際交往技能的訓練,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多元化的健康教育能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達到盡早回歸社會的目的[6-8]。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是以教育作用對象多元化為核心的認知行為治療,其通過宣傳、角色扮演、問答教育、示范教育、訪談教育等提高患者的教育接受度,對認知功能改善有一定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RBANS測量差值在總分以及各因子即刻記憶、延遲記憶、注意力的變化方面均比對照組有明顯提高(P<0.05),這與蔡軍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認為給予社交能力的訓練后可以提高患者RBANS的分值,有利與其回歸社會,其可能的原理是通過矯正錯誤的假設和消極的動機來建立正性期待,同時對患者的不良行為給予正確的矯正。王瑞文等[8]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綜合康復措施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有一定的改善相一致。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對照組單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認知功能障礙改善不明顯,與Ventura等[10]研究結果相似,他們認為抗精神病藥物對認知功能損害的療效不明顯,且被夸大,從一個側面支持了這一觀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的WCST測量差值在分類數(shù)、正確數(shù)、概念化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持續(xù)錯誤數(shù)、隨機錯誤數(shù)則低于對照組,這與楊雀屏等[11]結果一致,他們認為人際關系訓練可以提高患者解決問題和糾錯能力,其原因為消除了負性認知,支持患者正視現(xiàn)實,提高其獨立完成任務及問題的能力。
有關認知功能障礙與精神病性癥狀的關系仍有爭論,多數(shù)研究均提示陰性癥狀與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并推測兩者可能有潛在的腦損害[6-7,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的障礙同陰性癥狀有負相關性,與黃青等[12]結果一致。然而廖金敏等[13]的研究發(fā)現(xiàn)認知功能損害是相對獨立的,且與陰性癥狀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認為兩者是由于不同的病因所致,其原因不清楚。本研究進一步的因子分析發(fā)現(xiàn)RBANS總分的變化與陰性癥狀的因子淡漠/社交退縮和交流缺乏自發(fā)性與流暢性存在顯著負相關,且隨該癥狀的加重而加劇,與王彥芳等[14]的結果一致。
我們的研究雖然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緩解期的患者經(jīng)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后,對改善認知功能損害有一定的療效。但是我們的研究樣本仍然偏小,隨訪的時間較短,因此今后還需要更大樣本和長期的隨訪研究來探討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對認知損害改善的療效。
[1]譚莉,曹麗,劉建新,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2):172-174.
[2]王曉風,韋有芳.綜合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14,27(5):422-424.
[3]陸永艷,王正午.精神分裂癥綜合康復治療前后認知功能的比較研究[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1,11(2):161-163.
[4]司天梅,楊建中,舒良,等.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4,18(1):45-47.
[5]譚云龍,司天梅,楊建中,等.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常用指標的穩(wěn)定性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12):45-47.
[6]Harvey PD.Cognitive impairment in schizophrenia:profile,course and neurobiology deteminants[J].Handb Clin Neurol,2012,106 (106):433-445.
[7]Keef RS.Cognitive and motivation as treatment targets in schizophrenia[J].JAMAPsychiatry,2014,71(9):987-988.
[8]王瑞文,李紅英,張紅梅,等.綜合康復措施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療效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3): 132-134.
[9]蔡軍,張偉波,朱益.基于RBANS的綜合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測定[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3(8): 1094-1097.
[10]Ventura J,Subotnik KL,Ered A,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attitudinal beliefs to negative symptom,neurocognition and daily functioning in recent-onsetschizophrenia [J].SchizophrBull,2014,40(6): 1308-1318.
[11]楊雀屏,周德祥,朱建中,等.社區(qū)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研究[J].中國康復雜志,2011,26(1):76-78.
[12]黃青,蔡路,周琦,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評價及其與精神癥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6):644-647.
[13]廖金敏,閻浩,劉琦,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受損和陰性癥狀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30):3666-3668.
[14]王彥芳,李素萍,杜巧榮,等.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損害與不同精神癥狀的相關性研究[J/CD].中國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 2015,9(5):747-750.
Effect of diversifi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HU Ai-qiong, ZHANG Yi,BO Yin-hua,WENG Ying,SHU Hui,CHEN Mei-juan.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3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versified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Methods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108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nd reached stable state,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56)and control group (n=52)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all received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diversified health education,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nly drug treatment.At baseline and 12 months after treatment,cognitive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and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and psychotic symptoms by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RBAN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immediate memory,delayed memory,attention and the total score(P<0.05).The WCST classification number,correct number and conceptual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continuous errors and random erro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Change in RBANS total sco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negative symptom score,and indifference/social withdrawal,lack of spontaneity and fluency in conversation(r=-0.21,P=0.03;r=-0.24,P=0.01;r=-0.26,P= 0.01).ConclusionDiversified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Schizophrenia;Cognitive dysfunction;Diversified health education;Effect
R749.3
A
1003—6350(2017)03—038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7.03.012
2016-07-16)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基金課題項目(編號:2013-YJ-21)
張毅。E-mail:jeanz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