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奇
宮頸癌仍然是婦科第一位的惡性腫瘤, 而且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 病例逐年增加。早期檢查對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確診有特殊意義, 現(xiàn)如今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是應用最早、最廣泛的篩查技術。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宮頸脫落細胞學異常進行及時監(jiān)測與干預是防止宮頸癌發(fā)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年來, 逐漸成熟的宮頸TCT在臨床上的應用, 使宮頸細胞學異常可以早期發(fā)現(xiàn)。通過分析2400例TCT診斷結果, 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12月在本院婦科門診進行TCT的2400例患者, 年齡19~68歲, 平均年齡(36.4±10.6)歲。
1.2 方法 首先觀察采集刷頭包裝是否破損, 用一次性窺陰器暴露宮頸(禁用潤滑劑), 將采集刷頭尖端伸入宮頸口內(nèi),兩側刷毛和宮頸穹窿充分接觸。手持刷桿上部, 柔和的向前抵住宮頸口, 并向同一時針方向轉(zhuǎn)動3~5周, 切勿來回轉(zhuǎn)動。手持刷桿, 將刷頭在保存液中反復刷洗, 以使樣本充分轉(zhuǎn)移到保存液中。核對標本和申請單中各項內(nèi)容, 并用標本震蕩器混勻標本約3 min, 并用吸管吸取約3 ml混懸液滴入制片夾中, 根據(jù)標本混濁度加入細胞清洗液, 放入液基薄層細胞制片機中對稱放置, 選擇E程序制片。制片完成后取下玻片,放入染色架, 自然晾干, 再放入固定液中固定約15 min, 行巴氏染色, 中性樹膠封片, 鏡下觀察。對其中50例陽性患者采取宮頸活組檢查, 并對比觀察宮頸細胞學與組織學的檢測結果。
1.3 診斷標準
1.3.1 宮頸細胞學診斷 參照2004年第2版TBS標準為參照標準[1]。NILM;上皮細胞異常:①鱗狀細胞:ASCUS、不排除ASC-H;LSIL包括CINⅠ和 HPV感染;HSIL包括CINⅡ及CINⅢ;SCC。②腺上皮異常:非典型腺細胞(AGS)、非典型腺細胞腫瘤傾向(AGC-N)。
1.3.2 組織學診斷[2]①正?;蛴醒装Y;②CINⅠ:輕度不典型增生;③CINⅡ:中度不典型增生;④CINⅢ:重度不典型增生;⑤鱗狀細胞癌。
1.4 判斷方法 將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結果和病理組織學活檢診斷結果符合率進行比較分析, 以此論證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對宮頸癌普查的應用前景及價值, 并參照TBS診斷系統(tǒng), 統(tǒng)一細胞學診斷與組織學的診斷標準, LSIL等同于CINⅠ, HSIL等同于CINⅡ及CINⅢ, 病理組織學活檢和細胞學涂片兩者所見為相互補充。
經(jīng)TCT檢測, 2400例患者中NILM 2300例, 篩查陽性者100例, 其中 ASCUS 60例, LSIL 27例, HSIL 10例, SCC 3例。100例患者進一步行陰道鏡及活體組織學檢查, 其中55例為炎癥, CINⅠ27例, CINⅡ6例, CINⅢ9例, SCC 3例。60例ASCUS患者中, 組織學活檢符合率為83.3%(50/60), 10例診斷為CINⅠ(16.7%);27例LSIL患者中, 組織學活檢CINⅠ16例,符合率為59.3%, CINⅡ4例, CINⅢ2例;10例HSIL患者中,組織學活檢9例, 符合率為90.0%(9/10);TCT檢測SCC 3例,活檢3例, 兩者檢測結果一致, 符合率為100.0%。見表1。
表1 TCT細胞學檢測與組織學活檢結果分析(n)
近年來由于性生活年齡提前, 性生活混亂, 宮頸癌發(fā)病率有年輕化趨勢。全世界每年約有 46.6 萬新發(fā)病例[3],以往的宮頸刮片篩查僅將10%~20%脫落細胞轉(zhuǎn)移到玻片上, 而且是自然風干固定, 這項技術不穩(wěn)定而且不能重復制片。細胞分布不均勻, 且容易受到血液、宮頸粘液及炎性物質(zhì)遮蓋且相互重疊, 鏡下觀察費時費力, 很容易導致漏診。TCT技術克服了傳統(tǒng)涂片的種種弊端, 將標本完全保存在保存液中, 儀器自動制片, 技術穩(wěn)定可以重復制片, 而且細胞分布均勻, 不重疊, 去除了血液、宮頸粘液和炎性物質(zhì)的遮蓋, 使閱片一目了然, 省時省力, 不易漏診[4]。本次研究中2400例經(jīng)TCT檢測結果顯示, ASCUS以上病例為100例,陽性檢測率為4.2%。該100例病例經(jīng)細胞學檢測, 結果顯示ASCUS為60例, 占60.0%。ASC不是一個單一的生物學實體;它包括與致瘤型人乳瘤病毒感染無關的改變和瘤變,也包括提示可能有潛在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的所見及極少數(shù)的癌[5,6]。LSIL為 27例 , 占 27.0%, HSIL為 10例 , 占 10.0%,SCC為3例, 占3.0%。對該100例患者進行組織學活檢結果顯示, 炎癥55例, 占55.0%, CINⅠ為27例, 占27.0%,CIN Ⅱ 6例 , 占 6.0%, CIN Ⅲ為 9例 , 占 9.0%, 鱗癌3例, 占3.0%。篩查陽性者100例中, TCT檢測ASCUS 60例, 組織學活檢符合率為83.3%(50/60), 10例診斷為CINⅠ(16.7%), LSIL 27例中, 組織學活檢CINⅠ16例, 符合率為59.3%, 而TCT對CINⅡ和CINⅢ檢出率低;HSIL 10例中, 組織學活檢9例,符合率為90.0%(9/10), TCT檢測SCC 3例, 活檢3例, 兩者檢測結果一致, 符合率為100.0%, 可見TCT檢測仍存在假陰性和假陽性, 因此TCT檢測僅能作為一種普查方式, 但不能作為最后的診斷依據(jù)[7-9], 當前研究表明宮頸癌和HPV高危病毒感染有關, 目前已知HPV6、11、42、43等屬于低危亞型,一般不誘發(fā)癌變, 通常引起生殖器濕疣、尖銳濕疣和非惡性病變;在分子水平同時檢測的HPV16、18、31、35、49、45、56、68等共13種 WHO 2009年確認的高危亞型, 通常引起上皮非典型性增生和宮頸癌[8]。 因此可通過聯(lián)合HPVDNA病毒檢測提升篩查率[10,11]。應當再對TCT陽性病例,進行組織學檢測, 也就是說細胞學檢測意在發(fā)現(xiàn)病變, 而組織學檢測則是意在確認病變。
總之, TCT檢測是宮頸癌篩查的有效手段, 方法簡單、易于掌握, 對于患者創(chuàng)傷小, 可以取代傳統(tǒng)宮頸涂片,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所羅門(美).子宮頸細胞學Bethesda報告系統(tǒng)定義標準和注釋.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9:12-13.
[2] 郭麗娜.婦產(chǎn)疾病診斷病理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31-34.
[3] Kay P, Soeters R, Nevin J, et al.High prevalence of HPV 16 in South African women with cancer of the cervix and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2003, 71(2):265-273.
[4] 胡立君.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病變的診斷價值.中國醫(yī)刊, 2012, 47(9):77-78.
[5] 滕淑文, 何曉麗.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法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 2006, 9(8):788-790.
[6] 滕淑文, 何曉麗.TCT+HPV聯(lián)合檢測早期宮頸病變的臨床觀察.醫(yī)療裝備, 2008, 21(8):41-43.
[7] 侯菊如, 劉現(xiàn)軍, 席豐.液基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病變診斷的價值.河北醫(yī)藥, 2010, 32(18):2558-2559.
[8] 蔡永斌, 張海, 葉盛濤.13796例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的隨訪結果分析.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3, 10(2):56-58.
[9] 趙麗霞, 張海萌, 耿文.新疆維吾爾族、漢族婦女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結果分析.中國熱帶醫(yī)學, 2013, 13(11):1381-1383.
[10] 張志勇, 施橋發(fā).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關系的研究進展.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2, 30(3):252-256.
[11] 王怡.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關系的研究進展.國際腫瘤學雜志, 2010, 37(11):86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