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鈺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62-01
早期閱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借變化著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成人形象的讀和講來理解讀物的過程。從閱讀教材看,學前兒童的閱讀不是純文字教材,而是圖文搭配的教材,在此過程中幼兒逐步對書面語言、文字符號產生敏感性,建立熱愛閱讀的情感動機,獲得自主閱讀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在此中,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和幼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是相輔相成的。通過閱讀行為,提高注意力集中的程度,通過注意力的培養(yǎng),促進閱讀的進一步深入。我認為,重點抓好如下幾方面:
1.早期閱讀中的無意注意的培養(yǎng)
無意注意也叫不隨意注意,它既沒有自覺的目的,也無須作意志努力而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它關鍵來源于環(huán)境。
葉圣陶說:"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從廣義講,閱讀是并不僅僅限于書籍的。早期閱讀的意義不在于"書",而在于閱讀的過程,為此,我們應該利用幼兒周圍生活環(huán)境中豐富的閱讀材料,不斷豐富孩子對外面世界的認識。比如,大自然本身就是無數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孩子天生好奇、好模仿,看見成人看書看報,他們會模仿成人看書看報的模樣;看見路邊繽紛的廣告牌,他們會刨根問底,這些都說明孩子在對社會的閱讀中產生了無意注意,并能自主、自由地發(fā)揮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此時成人應隨機的進行教育,可以給他們以正確的解釋也可以給他們有自己探索的空間。
2.在兒童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
幼兒最初的閱讀依賴父母,他們首先通過耳朵的傾聽來閱讀,他們喜歡有人給他們講故事,家長可以共同和幼兒閱讀并根據圖書內容和孩子交流,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可以抱著他翻閱圖書,并用舒緩的語調把書的畫面一頁一頁講給他們聽,翻書時從左往右,講述時從上到下,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用形象的語言,告訴他,每本書都有書名等等,也可以設置"懸念",讓孩子在書中尋找答案,使幼兒主動閱讀、主動思考,這樣創(chuàng)設積極的的共同閱讀的氣氛,從而萌發(fā)孩子進一步關注閱讀的欲望,產生閱讀注意的萌芽。比如,聽"灰姑娘"的故事。他們都會在心中描繪出自己所認為的最美麗的公主形象。為此,成人應鼓勵幼兒根據圖畫和聽到的文字大膽想像,鼓勵幼兒"添油加醋"地將圖書內容表達出來,通過想像對故事進行再創(chuàng)造。
3.在幼兒的學校生活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
我們知道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幼兒園渡過的,而孩子的發(fā)展是通過和環(huán)境之間主動的相互作用獲得的,教師應通過有意創(chuàng)設具有敏感性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無意注意中體驗生活和獲得知識。在實物上貼有相應的文字符號,環(huán)境布置中穿插適當文字,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通過與它們的互動,會獲得閱讀的經驗。更重要的是有意識地設置閱讀角,閱讀角放滿了根據幼兒特點和教學所需要的很多圖書,所有書對幼兒開放,他們可以隨意閱讀。比如,在《秋天的水果》閱讀活動中,在課前,可以先讓幼兒去翻圖書角上相關的書,因為有了堅實的基礎和充分的準備,又有很好的環(huán)境熏陶,對于在課上開展"買水果"游戲孩子們玩得更愉快,在快樂的游戲中可以輕松愉快地認識了各種水果的漢字,這種文字色彩的游戲形式讓孩子在與環(huán)境的接觸中激發(fā)孩子對文字的敏感性,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
4.早期閱讀中的有意注意的培養(yǎng)
有意注意也叫隨意注意,它具有自覺的目的,并與意志努力相聯(lián)系的注意,早期閱讀中的有意注意,是孩子滿足認知發(fā)展后產生的注意,有的是由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
4.1 以培養(yǎng)興趣為切入點,提高幼兒的注意力。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將會引導幼兒將閱讀活動進行到底,產生積極的觀察、分析、探索的欲望,才能進一步實現閱讀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電視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影響下,孩子們對狼和羊特別感興趣。他們對小朋友帶來的相關的書頗有興趣,甚至用自己心愛的玩具交換,繪畫時會在作品上畫上狼和羊,這一切說明了孩子對狼和羊產生了有意注意。此時,教師就可以組織相關的閱讀活動,先讓孩子共同收集相關的玩具、圖片和圖書等,讓孩子大膽的討論"狼和羊的關系怎樣"諸如此類的問題,再請孩子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和困惑,組織孩子共同探討解決,并共同學習相關的閱讀知識,作為教師并不要被動的,而是要主動去引導幼兒。
4.2 以引導傾聽為著重點,提高幼兒的理解力?!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養(yǎng)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傾聽是幼兒最早掌握的言語活動,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取知識的前提,它對語言發(fā)展是十分有益的。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如剛開始只要求孩子擁有傾聽意識即可,能夠集中注意力去傾聽,在此基礎上,逐漸讓孩子養(yǎng)成傾聽意識和習慣。教師要注意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鞏固和強化,當傾聽的外在行為養(yǎng)成之后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傾聽能力本身,讓幼兒不但能夠傾聽,且能夠對傾聽的內容進行加工和提高,抓住傾聽內容的重點。在常規(guī)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傾聽意識和習慣,如可以通過講述發(fā)人深省的故事《小貓釣魚》,引導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集中注意力,養(yǎng)成做事專心致志的良好的習慣。
4.3 以激勵評價為興奮點,提高幼兒的持久力。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本質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賞。"幼兒在閱讀中存在著能力差異,因此在幼兒面前應審慎用橫向比較方法評價孩子,只要孩子在閱讀中有進步我們就應該鼓勵,給與獎賞,讓孩子意識到"我能""我進步了"。這樣的激勵手段讓幼兒體驗到閱讀后的喜悅,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幼兒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成功感。
5.早期閱讀中注意力培養(yǎng)的注意問題
5.1 孩子的閱讀要有教育性。選擇的圖書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要找內容積極健康、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書來滿足幼兒強烈的求知欲。比如:小班幼兒的圖書應以認識生活中簡單的事物為目的,也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動物故事或朗朗上口的古詩作為閱讀對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應該給幼兒選擇多層面的圖書,如童話、民間故事、科普讀物等。大班階段應為幼兒選擇文字相對較多的圖書供他們閱讀,這樣既能拓展幼兒的認知,又能激發(fā)幼兒對文字的感知和興趣。
5.2 孩子的閱讀要有趣味性?!抖Y記·經解第二十六》記載:"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多誦讀一點古詩詞,有助于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基本素養(yǎng),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孩子們通過誦讀去體會他們的精神,通過誦讀去接受美好情感和高尚人格的熏陶。在誦讀中,不僅培養(yǎng)孩子們的記憶力和想象力,更有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存在。如讀《鋤禾》,讓孩子們懂得勞動的辛苦,勉勵他們去珍惜糧食,珍惜一切勞動成果;讀《草》,讓孩子們領悟生命力的頑強,引導他們珍視生命,愛護自然。
5.3 孩子的閱讀要有多樣性。朱永新說:"一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決定這個民族的精神境界;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fā)育史。"我們在選擇優(yōu)秀的圖文搭配的幼兒讀物的同時,還要指導幼兒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孩子自覺地走近自然,貼近社會,走進人的心靈,讓孩子走進人類文明的殿堂,造就孩子的未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新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
[2] 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張明紅《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修訂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 鄭荔《幼兒閱讀指導新方案》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