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麗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重視對作文修改,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模式,變“替學生改習作”為“指導學生自己修改習作”,把習作批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作文評改的主人,讓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讓他們去親身體驗、欣賞、辨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能對照自我,進行自我判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如何讓學生愛上作文評改課,并通過作文評改課大面積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呢?我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巧妙地運用典型評改,并且步步引導撥開寫好作文的面紗,做到“教育無痕,潤物細無聲”。下面,我就談談在本次習作評改過程中的點滴收獲。
這節(jié)習作評改課孩子們評改的是童年趣事,按照我們班習作評改課的一貫做法,依然是由兩名學生到前臺展示作文,集體進行評改,即典型評改。
第一篇習作是一位平時習作水平一般的同學展示的。他寫了自己學會滑旱冰的趣事。同學們在評的過程中發(fā)現這篇習作不僅寫得具體、生動,而且很富有趣味性。讀了之后讓讀者感覺到就像在現場看到他學滑旱冰的過程一樣。有的同學聽著聽著就笑出了聲,全班同學一致認為選材有趣,符合本次習作的要求。當他讀第二遍時,同學們各抒己見認為他的習作內容具體、生動,他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并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比如,他在寫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動作時運用了“邁步、挪動、顫抖著前行”等描寫。他寫自己學會滑旱冰之后的動作“如輕盈的小燕子”。尤其是他在熟能生巧之后還總結出滑旱冰的小竅門:如身體微微前傾,雙腿自然分開保持平衡等。同學們在學習優(yōu)點的同時,憑著自身滑旱冰的經驗也為他補足內容,孩子們在交流著,分享著自己曾經的快樂,不知不覺就把作文修改得很完整。
第二篇習作是一位平時習作水平比較高的同學展示的。她寫的是自己小時候種糖果的事。
既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么“種糖果就得糖果”了。這是我班同學程××小時候天真的想法,也是她一想起來就笑不合攏的童年傻事,這成了她本次作文——童年趣事的選材。
這次評改課上,她的作文作為優(yōu)秀文評改范例一亮場,就把大伙逗樂了,大家認為她選材新穎、真實,小時候就是那樣傻傻的想法,即傻趣,具有代表性。此時同學們對她的作文很是感興趣,仿佛此事曾經發(fā)生在自己身上,傾聽著別人的故事,腦海中再現著自己的故事的情景。大家興奮極了,“我覺得你應該把怎么偷偷把糖果種下,又不會讓媽媽知道寫一寫”“我覺得你要把當時在等糖果長出來時的急切心情寫一寫就更具體了”……你補充一個片段,我來一個細節(jié),大家集思廣益幫助她找足了“趣”。趁此機會我及時點評:同學們,剛才你們的點子就是源于你們腦海中再現了故事的情景,這樣會讓你的故事更豐滿,作文更具體,這種方法就是再現情景。希望你們在習作時,可以一邊寫一邊再現,就像身臨其境一樣;也可以寫完以后修改時邊改邊再現邊補充;還可以讀給別人聽,讓別人幫你再現,這叫借鑒。你們想不想幫助小組內的同學呀?也讓她的作文更具體。同學們更是熱情高漲,因為他們覺得方法如此簡單,此時組內結伴的同學互相指點,就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都會滔滔不絕,經過一番補充后,我班平時作文最差的王××向我炫耀,他的作文寫了兩頁半,而且還要讀給全班同學聽呢!
孩子們經歷了一次次故事的再現過程,學會了如何把作文寫具體,如何通過評改讓作文更具體。
評析:
1.通過以上實例不難發(fā)現,典型評改為學生的自改和互改提供了參照。評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發(fā)現好文章,更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評改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學生的“寫”和自己與他人的“評”結合起來才能使習作更加完整。
2.展示自己,互學互補。在學生自己改評習作時,我允許學生大膽設想,敢于質疑,鼓勵學生求異思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加深印象。通過閱讀別人的習作,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積累、運用。吸取別人的長處,發(fā)現別人的短處,然后將學到的方法運用到修改習作中來,提高修改習作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習作水平。
3.交流講評,培養(yǎng)自信。交流欣賞全班同學的習作成功之處,鼓勵學生讀一讀自己覺得最得意的內容,享受到成功的愉悅??繉W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和優(yōu)點來吸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習作興趣。老師做一些恰當的講評、引導。同時,多激勵暫時寫不好的、缺乏自信的學生,同學們善意地提出可借鑒的意見,使文章增色,找出并表揚其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快樂,激起他們對下一次習作的欲望。
總之,“文章不厭百回改”。對于批改習作的任務我指導學生多在語文課堂上集體批改、小組批改、互相批改或自我批改中進行,充分給學生自改習作展示的機會。當然,培養(yǎng)學生自覺養(yǎng)成勤于自改習作的好習慣,還要持之以恒,變被動為主動,成為寫好作文的一種意識。
典型評改與其說是孩子們幫同學的作文補趣,不如說孩子們真正找到了作文的樂趣,合作的樂趣!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