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摘 要: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會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教學重點是文本的情境,而如何進入文本,如何在熱身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心理和知識層面感知情境,做好新授課的準備,作了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兒童;全局;設計
一、現(xiàn)狀寫真
1.缺失自主構建
語言環(huán)境是語言學習賴以生存的土壤,語言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尤其是非母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與知識經驗,達到共鳴。
“water”是上海牛津版六年級閱讀教材中的一課,這篇文章講的是水的特點,以及我們在哪里能看到水和水的作用。老師在導入時問學生Where can we see water?時立刻出現(xiàn)了12張圖片,比如:在浴缸、游泳池、河里等等。教師生怕孩子不知道,馬上變成看圖說話的教學。
反思:在未呈現(xiàn)語篇前,我們向六年級學生提問:Where can we see water?How do we use water?對于六年級學生,根據(jù)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生可以進行一些交流。水就在他們的周圍,而他們對于語言的積淀,哪里能看到水,我們怎么用水,學生是可以說一點的。
2.缺失整體構建
學習外語,首先要讓學生在整體的情境中學習,整體感受語篇,學生就能獲得比較完整、清晰的思路,有利于疏理文本的脈絡。脫離了整體的情境,就容易碎片化,讓學生的思維也處于一個個片段狀態(tài),只能獲得文本的零散信息。
南京一教師這樣設計4b Open day 第一課時的熱身環(huán)節(jié):(1)先呈現(xiàn)歌曲Goldfish。(2)通過圖片教授單詞classroom,blackboard,computer。(3)通過圖片練習句型:Whats in the zoo/fruit shop?
(4)呈現(xiàn)圖片學習單詞:bookcase,piano,songbook,music room。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教師是精心準備的,有動畫視頻,有許多圖片。教師在進入文本前教學順序基本上是用單詞來串聯(lián)的,每次呈現(xiàn)一張圖片就教授一個單詞,用單詞來教授單詞和句型。設計是一個線型的,無交互。很多單詞的教學情境過于孤立,沒有一個整體性。
二、導入作用
1.定目標,定基調
案例:4A Unit 6 Whose gloves呈現(xiàn)的是一個化裝舞會的情境,在化裝舞會上,蘇洋利用她爸爸的大手套,楊玲的超短褲把自己喬裝改扮,留給大家滑稽的形象。這樣的穿著在化裝舞會的情境中是合適的,但是離開了這個情境,蘇洋的著裝就顯得格格不入。
2.聯(lián)舊知,啟思維
案例:3 B Unit 5 plus and minus A部分的知識目標是:(1)掌握三會單詞thirteen至twenty。(2)掌握四會句型Whats ten plus five?Whats tweny minus twelve?及熟練運用句型Thats right.You are wrong.
三年級學生年齡小,要達到上述目標難度較大。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如能創(chuàng)設合乎學生實際的情境,確定可以達成的目標,那么學生學習中的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因此我首先復習數(shù)學1~12,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聽歌曲,從歌曲中找到聽到的數(shù)字來學習13~20,其次創(chuàng)設加減法的游戲情境,與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相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由此自然而然地進入語篇的學習。
三、策略構建:當“導入”成為需要
1.情境的整體需要
語篇之所以稱為語篇就在于它所表達的是整體意義,它的核心便是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整體語境,讓學生在整體的情境中感知、體驗并運用語言。導入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一個部分,它是整體情境的一個構成單位,因此必須服務于整體情境。
2.兒童的經驗需要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有不同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及特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并作出充分的分析,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情境,為新知識的導入創(chuàng)設應有的條件。
3.兒童的情感需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茏寣W生一起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習動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習信心,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克服學習困難,逐步邁向成功。
參考文獻:
王宗炎.語言學與語言的應用[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