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榮
[摘 要] 通過玉米雜交種正規(guī)篩選試驗對品種的農(nóng)藝性狀、經(jīng)濟性狀進行評價,為新品種的審定和推廣提供前期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處理一、處理三、處理九、處理十、處理十一豐產(chǎn)性、抗逆性、抗病性較好,推薦報審;處理二、四、七、十二產(chǎn)量、抗性一般不推薦報審,處理五穗位較高,抗性一般,不推薦報審。處理六穗位高,苞葉短,產(chǎn)量抗性一般,不推薦報審,處理八,產(chǎn)量高、抗病性好,但不抗倒伏,建議繼續(xù)試驗。
[關鍵詞] 玉米 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1-0128-02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種品種有:青桿368、MS11、金秋47621、昭玉3號、青稈507、金秋0153、瑞禾3號、明輝康玉3號、昭試2011-3、DZ819、DZ817、魯7墨6,對照種海禾2號。
1.2 試驗地點及試驗方法
1.2.1 試驗地點選擇和設計
試驗地點設在綏江縣大沙18組農(nóng)業(yè)科研基地,海拔759米,東經(jīng):103°53'20'',北緯:28°36'45'',地勢較平坦,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綠肥,4月8日播種,4月28日定苗,試驗采用間比法排列。
采用4行區(qū),行長4米,幅帶1.6米,寬窄行種植,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12.8m2,單株種植,每區(qū)留苗80株,折合密度4166株/畝。
1.2.2 栽培管理及收獲
栽培方式:直播,4月22日,噴施氯氰辛硫磷1桶半水;追肥:2次:5月19日,施尿素34.5斤,施復合肥27斤;6月17日,施尿素34斤,復合肥25斤。
收獲期:8月16日。
1.2.3 數(shù)據(jù)調(diào)查及統(tǒng)計
(1)農(nóng)藝性狀及病蟲害調(diào)查:分別在玉米出苗期、抽穗吐絲期、乳熟期、成熟期進行觀察記載。
(2)經(jīng)濟性狀記錄:中間2行果穗風干后脫粒,稱其籽粒干重,按標準水分(14%)折算出小區(qū)產(chǎn)量。
1.3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
6月6日晚-7日,局部暴雨天氣,累計降雨量30-50mm,短時大風,金秋0153倒伏大;6月13-15日,中到大雨,短時大風;7月4日晚,暴雨,部分品種倒伏,07月14日,大雨,局部暴雨,部分品種倒伏。
2 結果與分析
主要性狀分析
2.1 品種間生育期的差異
如表一所示,各品種生育期在106-113d之間,處理三和處理六生育期最長,最短的是處理七和處理八,各品種較對照海禾2號晚1-10天。
2.2 品種間植株性狀及品種主要特征特性的差異
如表1所示,除處理3株型松散外,其他處理均為半緊湊型,處理六株高最高為325cm,比相鄰對照高42cm,處理十一為315cm,其他處理在280cm-300cm之間,株高中等;處理九穗位最低,為88cm,比相鄰對照矮25cm,處理六最高為166cm,比相鄰對照高48cm;處理三、十、十一、十二苞葉長,苞葉短的有處理五、六、九,其他處理適中。
2.3 品種間穗部性狀的差異
2.3.1 穗長、穗粗及禿尖度的差異
如表2所示,處理六穗長為24cm,處理十和十一穗長分別為19.5cm、20cm;最短的是處理一和處理七,均為15cm;除處理六和處理十一以外,其他均在15cm以上,差異不顯著;除處理一外,其他品種均有不同程度禿尖,處理11禿尖最長,為4.5cm。
2.3.2 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和百粒重
各處理穗行數(shù)在14-18行,其中處理1、6、10、11均為14行,處理3、8、9均為18行,行粒數(shù)處理6最多,為51粒,處理一最少,為27粒;各處理百粒重在31g-40g之間,處理三最重,為40g,處理六最輕為31g,單穗粒重處理六最高,為206g。
3 品種間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差異
各參試品種大小斑病較輕,最重病級1級,其中處理七,小斑病病株最多60株,處理九紋枯病較重,發(fā)病率為10%;倒伏情況:由于今年雨水較多,且伴有短時大風,處理八倒折50%。除處理二、處理四、處理六外,其余品種均有不同程度的倒伏或倒折現(xiàn)象。
4 品種間產(chǎn)量分析
如表3所示,參試品種畝產(chǎn)水平超過600kg的有9個處理,處理一702.4kg/畝、處理三675.9kg/畝、處理五693.6kg/畝、處理七617.2/畝、處理八770.6kg/畝、處理九694.6kg/畝、處理十、十一、十二分別為652.1 kg/畝、737.9 kg/畝、609.7 kg/畝;除處理二以外,其他均比對照增產(chǎn)175.3kg、148.8kg、53kg、153.8kg、56.2 kg、77.4 kg、230.8kg、91.4kg、48.9kg、134.7kg、6.5kg。
5 小結
5.1 從抗逆性來看,各參試品種大小斑病較輕,處理九紋枯病較重;處理八倒折50%。除處理二、處理四、處理六外,其余品種均有不同程度的倒伏或倒折現(xiàn)象。
5.2 從產(chǎn)量性狀來看,除處理二以外,其他均比對照增產(chǎn),其中處理八為最高。
5.3 從各品種間抗逆性、適應性、豐產(chǎn)性等最終分析結果表明,處理一、處理三、處理九、處理十、處理十一豐產(chǎn)性、抗逆性、抗病性較好,推薦報審;處理二、四、七、十二產(chǎn)量、抗性一般不推薦報審,處理五穗位較高,抗性一般,不推薦報審。處理六穗位高,苞葉短,產(chǎn)量抗性一般,不推薦報審,處理八,產(chǎn)量高、抗病性好,但不抗倒伏,建議繼續(xù)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