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 要:但丁在《神曲· 天國篇》里熱情歌頌了天國中觀照上帝的幸福,本文回答的問題是:但丁是如何觀照到上帝的?他觀照到的又是怎樣一位上帝?
關鍵詞:天國;觀照的幸福;思辨生活
[中圖分類號]:B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5--01
一.神曲的寫作目的
“在人生的中途,我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迷失了正路?!鄙袂_篇的兩句話就意味著但丁踏上的將是一條尋路之旅。但是詩人但丁在這部作品中不僅要完成自己的自我救贖,還要為貪污腐化的羅馬教廷,一盤散沙、紛爭不斷的意大利各邦國,以及漸漸喪失信仰的人民指明道路,這條路的終點乃是天國,是至善的上帝。
對上帝的觀照是否能夠把人類從迷途中拯救出來?詩人但丁是否完成了他自己所肩負的任務?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勢必要先搞明白,但丁看到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上帝,但丁在他的天國之旅中又是怎樣能夠最終觀照到上帝的。
二.但丁的問題
提問乃是學習的起點,一個人的問題展示了他自身生存的邊界。但丁的提問是從好奇開始的,當貝雅特麗齊引領著他從煉獄山上升到火焰帶時,他聽到了諸天運轉的美妙的和聲,看見了被太陽點燃的廣闊的天空,這一切都讓他感到美好而新奇,甚至不可思議,因此但丁向貝雅特麗齊問的第一個問題乃是他怎么可能超越空氣和火而上升,這說明但丁仍然相信著自然的法則,他還并不了解比之更為崇高的東西。但是貝雅特麗齊告訴但丁,他的上升是因為所有的高級創(chuàng)造物都為至善的上帝所吸引,絲毫不足為奇。從貝雅特麗齊這里,但丁才意識到了自然法則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也意味著,研究自然法則的科學和哲學在地位上是從屬于神學的。作為一個天國的新客,但丁不僅受制于自然常識,而且也沒有學會把自己的意志與上帝的意志重新結合成一體,因此他才會在月天中問謫居于此的畢卡爾達的靈魂是否想要上升到更高的地方,從而能夠更深的觀照上帝。
上帝的正義以及為這一正義所決定的人類的命運構成了但丁的問題的第二個層次。在水星天中,查士丁尼的靈魂向但丁講述羅馬帝國的輝煌歷史和功業(yè)時,提到了耶穌的受難。但丁心里產(chǎn)生了這樣的疑問,處死作為神的耶穌無疑是傷天害理的行為,那么為什么上帝要通過讓耶穌受難的方式拯救人類?貝雅特麗齊這樣告訴但丁:“上帝作出這一決定的理由埋藏在神秘中,使一切智力未在愛的火焰里鍛煉成熟的眼睛無法看到?!鄙系劬褪侵辽?,就是這愛的火焰,人要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這愛的火焰。上帝在他的愛中體現(xiàn)了他的公正,人類不可能通過自行贖罪的方式擺脫原罪,只有上帝化身為人,替人贖罪,才能讓人類擺脫罪的束縛。愛的火焰對于尚未鍛煉成熟的眼睛必然是刺目的,這樣的人必然無法看到上帝的正義和上帝的愛,觀照上帝必然要承擔起個體的痛苦和磨難。
但丁的第三層問題針對的是靈魂和上帝的光。在日天,但丁向智慧的靈魂們詢問裝飾靈魂的光是否將會永遠存在下去。所羅門告訴但丁,他們身上的光芒相當于他們愛的熱忱,而愛的熱忱又是由他們對上帝觀照的深度所決定的。這就是說,對上帝觀照的越深,就越能感受到上帝的愛和上帝的完美。這種觀照又是有限度的,就像光雖然照徹萬物它自身卻仍然是一個秘密那樣,沒有人能夠完全洞觀上帝。上帝的光是永恒的愛,它和塵世中變化不定的光是不一樣的,因此靈魂的光也將與上帝的光一同持續(xù)下去。光讓其他事物在它的照耀下得到澄清,然而它本身卻隱藏了起來。
三.但丁對信、望、愛的回答
隨著但丁的心智在對上帝的觀照中不斷鍛煉成熟,他的角色在第八重天恒星天中由提問者變成了被考核者,三大圣使徒,圣彼得、圣雅各、圣約翰分別拷問了但丁對于信、望、愛的理解。在但丁看來,信是對唯一真神上帝的信仰,望是對天國的至福,也就是觀照上帝的希望,愛是對至善的上帝的愛。信、望、愛三者都最終指向上帝,那么這是一位怎樣的上帝呢?但丁說,上帝自身不動,卻以愛和意愿使諸天轉動。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和形而上學以及圣經(jīng)都為這一信仰提供了證明。因此,這位上帝既是愛的火焰,又是亞里士多德的不動的推動者。上帝作為不動的推動者讓諸天轉動,而諸天的運動又影響著人類的天性,決定著他們的命運,觀照上帝因此也就意味著要用理性去理解上帝所安排的世界的正義。另一方面,上帝又是愛的火焰,觀照上帝需要愛的引領。貝雅特麗齊用愛引領著但丁,每上升到新的一重天,貝雅特麗齊的容顏都會放出越強烈的光芒,真理和美都寓于這種光芒之中,因為它來自于對上帝的觀照,正是這種光芒引領著但丁不斷上升。
四.觀照的生活與思辨的生活
我們是時候回到開篇所提出的問題了,對這樣一位上帝的觀照是否足以把人類從迷途中拯救出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勢必要思考,這種觀照的幸福是大多數(shù)人可以追求的嗎?實際上,這種觀照的幸福和亞里士多德的思辨的幸福有極為相似。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第十卷中說,思辨活動乃是最高的幸福,而從形而上學第六卷可以知道,神以及神圣的事物乃是思辨最崇高的對象。因此最幸福的生活乃是活在對神的思辨之中,這樣的幸福不是一般人政治家,或者藝術家可以得到的,只有哲人才有能力過一種思辨的生活。同樣,也只有神學家和哲學家才有能力觀照到作為愛的火焰和不動的推動者的上帝,這樣的上帝也許對那些陷入迷途的普通人來說并不是一個可信靠的上帝,而只是一種思辨的知識。
參考文獻:
[1]但丁.神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1.
[2]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