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霞
“我們做智慧城市,就是讓城市管理者更智慧地管理,讓居民更宜居,讓城市利益相關者得到長遠的利益。”
2014年冬天,對馬蓉來說注定是個不平凡的季節(jié),值得在她人生的歷史畫卷上重重描繪一番。
那個冬天的日本關西地區(qū)——寒風呼嘯,雨雪綿延不斷,已經(jīng)在日本生活了15年的馬蓉竟有些不適應了。雖然她從未想過永遠定居日本,可決定離開日本的時候,看到坐落在神戶市的家,及附近道路上的一草一木,馬路兩邊的便利店、書店、郵局等,覺得對它們似乎竟也有了感情。無論春夏秋冬,清晨的日出、暮色中的晚霞,看在眼里都是熟悉又親切的模樣。這個冬天,卻無端地變得陌生了,黃河、長江、長城……輪番在她夢里出現(xiàn)。馬蓉想家了,家——在遠方,是最溫暖的地方。
馬蓉決定——回國!回家!
為求新知 遠渡日本
馬蓉的祖籍是河南省新野縣,在當?shù)厮愕蒙嫌忻拇蠹易?,祖上出過狀元、舉人,馬蓉的父親還是當年河南省的高考狀元。有如此優(yōu)良的基因和血脈,馬蓉不到40歲就成為ISO TC268和IEC SEG1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專家,專家組里,華人只有3位。
馬蓉的父親大學畢業(yè)后在一汽工作,國家建設二汽時來到了湖北十堰,所以,馬蓉出生、成長在人杰地靈的鄂西北的新興車城十堰。她身上既有北方女子的豁達、執(zhí)著,又有南方女孩的細膩、靈巧。而且自小就是個學霸,學什么會什么而且還特別愿意學習。
17歲那年,馬蓉考入華中理工大學,攻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馬蓉在二汽參加工作了,捧起了一個屬于自己的“鐵飯碗”。20世紀90年代初,讀研還非常不容易,尤其女孩。馬蓉的心里卻一直有著進修的理想,跟工作相比,她更喜歡學習,通過學習掌握更新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開闊自己的視野。終于在工作4年后,在一起工作的年輕人熱火朝天忙著談戀愛、結(jié)婚的季節(jié)里,馬蓉報考了上海海事大學研究生,攻讀管理專業(yè)。
1999年,研究生畢業(yè)的馬蓉已是27歲“高齡”。她卻沒有停下求學的腳步,讀研的幾年里她了解到日本神戶大學在海洋交通運輸、海事科學領域處于世界前列,就萌生了去日本深造的念頭。并憑優(yōu)異的成績申請到了日本全額國費獎學金,就讀日本國立神戶大學。到了日本才知道,國費獎學金非常難拿,而馬蓉卻連續(xù)拿了4年。有了國費生的身份,每月有18萬日幣的生活費,學費也被全免。如果沒有這個身份,在當時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負擔四年的留學費用,是很難的。
因了這筆不菲的獎學金,遠渡日本的馬蓉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求學那幾年,她很少去游覽日本的山山水水,領略異國風情,盡管在那撥留學生中,她算得上富有。而是每天都忙碌在實驗室或圖書館,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新鮮知識。
“讀研時我就知道我們國家在海洋方面的探究和經(jīng)驗離日本還有一定距離,就想既然來了就必須好好學習,尤其是比較前沿的、融合的創(chuàng)新領域,將來回國肯定用得上。”馬蓉是個有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的人。
馬蓉是幸運的,在日本國立神戶大學求學期間,師從國際著名海事安全專家,日本航海學會會長井上欣三教授(元神戶商船大學校長)。井上欣三教授不僅在日本,在全球也是很有名望的專家。2003年秋,馬蓉以博士學位論文及課程成績獲得博士學位。
之后進入日本甲南大學繼續(xù)博士后研究,并在大阪大學任職研究員,期間參與了日本及世界的很多重要科研項目與課題。2006年起進入日本公司工作,在日本SANYO,Inspire等日本公司任職, 累計了本行業(yè)的工作經(jīng)驗。曾經(jīng)在日本著名海事機構(gòu)日本船級社(ClassNK)、世界海事組織IMO等國際知名機構(gòu)參與研究工作。
報效祖國是最大的心愿
當初求學日本,馬蓉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學成后立即回國,但是學無止境,隨著學習的深入,研究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寬廣,她越覺得自己的能力還遠遠不夠,前面還有更好的風景,所以,一年又一年,在日本生活、奮斗了十幾年。
雖然馬蓉從沒想過定居日本,但因她超強的業(yè)務能力和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態(tài)度,非常受日本人欣賞,無論在校讀書期間跟著導師做課題,還是參加工作后,她一直被重用、重視,一直在核心部門。她喜歡挑戰(zhàn),也喜歡接受新知識。
真正促使她果斷決定回來的是當時做的一個水下機器人的研究。馬蓉提出的一個流體力學實驗需要美國的NASA相關數(shù)據(jù)才能完成。她將這一想法告訴導師時,得到導師的贊許。馬蓉開始著手申請美國數(shù)據(jù),等來的結(jié)果卻令人失望。美國拒絕的原因是因為申請人國籍一欄里填寫的是“中國”,還明確表示,如果是日本國籍就沒問題了。
這件事深深刺激了馬蓉,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她當時想一定要回到自己的祖國,繼續(xù)此項研究。
對于她要回國的決定,日本的領導是極力阻攔和勸說的:“你就改變一下國籍吧!憑你的能力和學識要改國籍,肯定沒有問題?!钡拇_,在日本,如果有博士學位,變更成日本國籍是很容易的。內(nèi)心里,馬蓉當即就決定,一定要盡快回國。
接下來的時間她一面遞交辭呈與公司進行工作上的交接,一面處理“家庭財產(chǎn)”。幾周后,馬蓉已經(jīng)行走在北京的街頭。
千里馬遇到了“伯樂”
回國后,馬蓉就職于中關村軟通動力公司,主要業(yè)務方向是智慧城市,城市基礎設施標準,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跨行業(yè)戰(zhàn)略研究等。她得心應手,如同魚兒游進了大海,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2013年起,國家住建部推行智慧城市建設,并想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試點,馬蓉對這一領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很快,成立了首家智慧城市聯(lián)合實驗室,馬蓉有幸成為其中一員,主要在人工智能、智能應用、物聯(lián)網(wǎng)研究、城市規(guī)劃、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投入研究和工作。
當問到中國目前智慧城市發(fā)展還存在哪些問題,馬蓉笑著說:“讓城市變得更加智慧,和很先進的城市比起來,我們國家才算剛剛起步,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幾年我去過16個國家,考察了30多個歐洲城市。英國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比如倫敦市有著300年歷史的城市管理經(jīng)驗,大到城市的長期規(guī)劃和區(qū)域整合,小到市民怎么交取暖費用,數(shù)據(jù)和體制都很完善。越了解的深入越發(fā)現(xiàn)我們國家的諸多城市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ISO3720國際標準的基礎就是讓一座城市的城市管理者,市民、利益相關者三者都滿意,目標就是具體給城市、縣、新區(qū)做規(guī)劃時,讓城市管理者更智慧地管理,讓居民更宜居,讓城市利益相關者得到長遠的利益。”馬蓉坦言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
我們國家做智慧城市推廣,遇到哪些難題?馬蓉微笑著說:“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需要協(xié)調(diào)的部門比較多,有的地方城市做智慧城市前,都先成立一個智慧城市指揮部或辦公室,進行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這為我們做規(guī)劃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
平均每年要做10多個城市的智慧城市規(guī)劃,還要參加一些ISO、IEC的國際標準化會議,還要考察近10個國家的智慧城市建設情況,馬蓉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天上、地下、國內(nèi)、國外的奔波,正應了“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會場”那句話。雖然辛苦、勞累,馬蓉卻感覺良好,每天都精神飽滿,信心百倍,因為她覺得前途是光明的,一片大好。
“能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家層面上推進一件事情,我覺得特別榮幸。我們國家進步了,人們對生存環(huán)境、居住條件、出行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規(guī)劃方面的工作很重要,也越來越難。但也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