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在語文學習中,要突破只強調(diào)聽、說、讀、寫等常規(guī)教學的局限性,把發(fā)展思維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能力的核心是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只有思維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潛能才會被激發(fā)出來。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也是一大難點。每當提起作文來,無論教師、學生,都普遍認為是件傷腦筋的事??陀^分析,這不是學生思維單純,而是我們教師的教法不當、指導欠妥造成的。傳統(tǒng)作文教學形式一般是:教師命題——學生作文——教師評改。這種教學形式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從而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探索和創(chuàng)造“省時高效”的作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我在這方面就大膽地探索、嘗試,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入門的導向,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也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成功的秘訣。不管做什么,如果缺乏興趣,就不能做成或做好,作文也是如此??鬃釉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娕d趣對學習的重要。朱熹也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于樂學?!弊阋娕d趣對學生的巨大影響。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客觀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它能極大地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tài)。例如,有些對作文喊頭痛的學生,對他喜歡的電影、電視卻津津樂道,甚至能繪聲繪色地加以模仿,就是因為他們的興趣已進入“角色”狀態(tài)。而他們冷淡作文或徘徊在作文題外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老師指導不得法……但是最根本的還是作文的主體缺乏寫作動力——興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
其次,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新奇欲。植物都有趨光性,而人類則有先睹為快,先嘗為福,急于認識新事物的特點。青少年更是如此。記得我在班上提出一個新要求,班級每天早晨有個“今日話題”節(jié)目,很受學生歡迎。這個節(jié)目就是先讓學生把自己前一天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說出來,然后由老師或某個學生選一件讓大家發(fā)表看法,晚上則要把這件事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為學生寫作提供了素材,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有時老師指導學生作文,開個頭或說一段就戛然而止,余者則讓學生去想象?,F(xiàn)在學生知道這叫“吊胃口”,就像故事里的“懸念”和相聲里的“包袱”一樣,迫使他們不得不往下探究。我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干脆讓學生自己出題目,然后選定一個讓大家做。或者我出半命題作文,讓學生展開想象補充完整。如我出了這樣一個題目:《感受_____》,限定學生三分鐘構(gòu)思,把題目補充完整,力求有新意。這時同學們緊皺眉頭積極思索,有的說:“《感受父愛(母愛)》?!蔽艺f:“這是一個大眾題目,誰還有獨創(chuàng)?”此時,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感受內(nèi)疚》《感受生命》《感受生活》《感受幸福》《感受長大》等,一串串新穎別致的題目出現(xiàn)在黑板上。當學生的新奇欲持續(xù)發(fā)展并變?yōu)榉€(wěn)定持久的興趣時,就會形成“愛好”,這就離成功不遠了。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培養(yǎng)多角度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學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這里多角度作文可分兩種,一是寫作形式上的多角度,引導學生對同一命題運用不同的體裁、表達方式、人稱、敘述順序去寫。如“《橋》”,同樣一個題目可引導學生寫成以“橋”為感情線索的記敘文,也可以寫成介紹橋特征的說明文,也可以寫成狀物的散文,還可以引導學生用順敘、倒敘的方式去寫。二是主體思想上的多角度。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立意,用同一命題寫不同立意的作文。如學生舉行了一次“遠足登山”的活動。活動結(jié)束后,我讓學生以“遠足登山”為話題作文,結(jié)果一部分同學的立意是“只要有毅力,就能獲得成功?!绷硪徊糠滞瑢W的立意是“做事貴在堅持,否則將一事無成?!边€有一部分同學的立意則與眾不同,他們想到了這次活動的創(chuàng)意過程,不由地贊嘆:“只要動動腦筋,就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同學們所立的意新穎多樣,具有自己的獨特個性。這樣一個話題多種立意,既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又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
三、讓作文教學走出課堂
我們目前的作文教學,往往只注重完成課本范文講讀后即進行單元寫作訓練,忽視對學生課外生活素材的開發(fā);只偏重于教師按年級要求的“教”,忽視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學”,這就是中學作文教學還有擺脫“應(yīng)試教育”影響的主要表現(xiàn)。因此,要使中學作文教學走上素質(zhì)教育的軌道,要想真正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須盡快改變作文“封閉式”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讓作文教學走出課堂,在作文教學中樹立大教育觀念。
1.讓作文教學走出課堂,走進校園
40分鐘的課堂生活是短暫的,學生從課堂上獲取的寫作空間更是狹窄的。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切身感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去親身參與學校的文化建設(shè),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是很有幫助的。比如: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可謂是學生的快樂時刻,他們一身輕松地投入進去,跳皮筋,談家事、國事、天下事……每一次活動、每一個游戲,都洋溢著他們的歡聲笑語,此時此刻,教師如果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與體會,并把觀察和體會到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不正是即興而作嗎?
2.讓作文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注重實踐活動,全面提高語文素質(zhì)”。意思是讓學生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學會初步了解查找資料、應(yīng)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如利用圖書館、電腦網(wǎng)絡(luò)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另外,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到校外觀察一處建筑物,領(lǐng)略一處風光,采集一個標本等,這樣不僅使學生隨時隨地地進行創(chuàng)作,而且使寫作生活化,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愛家、愛國、愛社會的情感。就這樣,把我們的學生引出課堂、引向校園、引向社會,作文何愁“沒得寫”“不會寫”?作文教學中樹立大教育觀念,教師與學生都有的放矢,使“教有所求”“作有所得”,何愁作文水平?jīng)]有提高呢?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