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璐亞
那是一個下雨的早晨,媽媽招呼我跟她一起做清明團子。她從冰箱里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艾葉放入水中清洗,接著將艾葉放入沸水中,我拿著筷子不停攪拌。漸漸地,艾草發(fā)出了一股藥味。
媽媽將煮熟的艾葉剁碎,一點點地放入面粉中,開始用艾草和面。一開始,面粉和艾草似乎有仇,怎么也合不到一起。艾草的抱團精神的確可嘉,可媽媽并不放棄,用雙手不停揉動。每一次揉動都努力將它們合在一起……十分鐘過去了,艾草基本被揉散了,混在了面團里。此時的面團白中透綠,媽媽卻告訴我還不能做“團子”。又過去了二十分鐘,只見媽媽的額頭沁出了汗珠,再看看這面團!哇,像是施了魔法似的,已全然不見白色,全身綠油油的,軟塌塌的……媽媽看著這面團微笑著告訴我:可以開始做了。
媽媽從揉好的面團中,摘下一小團給我。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搓圓了,壓扁了,又舀了一勺豆沙放入中間,然后再將豆沙包裹起來,最后搓揉成一個扁扁的圓子放入蒸鍋中。
蒸了大約二十分鐘,媽媽告訴我可以開鍋了。當我揭開鍋的一剎那,那艾草全然沒有了藥味,只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再咬下一口時,感覺糯糯的,艾草的香和豆沙的甜一股腦兒地融入了我的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