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言
離開了歲尾年頭,眼看春暖花開,再來議論日歷,好像不是時候??墒牵鹞谊P(guān)注的,正是日歷和時間的關(guān)系。日歷是用來記載時間的,過去一天撕掉一張,或者劃去一格。時間就這樣在日歷里前進。同時,年復(fù)一年,日歷也在時間中前進著。后面這一點,過去我用過那么多日歷,卻沒有想到過。是今年繁花似錦的日歷市場給了我新的感悟。
本來,都到了手機時代了,哪一部手機一打開的界面不顯示當(dāng)天的年月日星期?誰還稀罕另買一本日歷?可是今年出版的日歷品種實在是琳瑯滿目,肯定不止三五十種,而且暢銷的還相當(dāng)不少。這是不是有點出人意料?
這里有《故宮日歷》、商務(wù)印書館的《生肖日歷:2017錦雞吉祥》、中華書局的《漢字之美日歷》《北京風(fēng)情日歷》《每日讀詩日歷》《物種日歷》、植物版《紅樓夢日歷》(收錄《紅樓夢》中的植物200余種)、國家圖書館版《本草養(yǎng)生日歷》《西洋鏡日歷》《黃賽虹藝術(shù)日歷》《給孩子系列日歷》《一日一禪:蔡志中日歷》《金剛經(jīng)修福日歷》《箋譜日歷》《唐詩之美日歷》《親子日歷》《修心日歷》《單向歷》等等,哪一本都有相當(dāng)?shù)奈Γ性S多還做到了“美得讓人舍不得用”。
或者說,這賣的哪里是日歷,賣的完全是日歷的附加值。說得好像不錯,但是如果離開日歷單賣這附加值恐怕也賣不到這么好。
說到日歷的附加值,也是古已有之。從前的“黃歷”其作用除了查二十四節(jié)氣,更要靠它查是“黃道吉日”還是“諸事不宜”。民國時期的月份牌上的美女明星像是許多人家墻上的裝飾品。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的掛歷更是最普及的藝術(shù)品。農(nóng)村供銷社進幾十種掛歷,掛起來就是一個美展,附近一二十里的村民都來看展,供銷社的生意就紅火了。后來,公款采購、送禮、高額回扣、低級趣味,這些負面的附加值把掛歷的名聲搞壞了,接著銷路一落千丈,也是禍有應(yīng)得。
2010年憑借自身深厚的文化資源,《故宮日歷》一鳴驚人,一枝獨秀。這幾年,出版界在日歷的附加值上深入挖掘,終于出現(xiàn)了今年的盛況。說起來這也應(yīng)當(dāng)算是供給端結(jié)構(gòu)改革發(fā)力的成果之一。本來,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或者是潛在的。資源也是客觀存在的,只等人去開發(fā)。例如手表,單純的計時功能更容易被手機取代??墒情_發(fā)出情侶表,感覺就不一樣了。使用智能手表以后,老人、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丟不了。這都是附加值。寫到這里,友人來訪,送我兩把湯勺,一白一黑,豎起來放宛如兩只天鵝,真有舍不得用之感。同時也就想到,可以做的事,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