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世明
形象地說,物質(zhì)上扶持與精神上“扶志”,是脫貧攻堅的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精準扶貧可不能“遍撒芝麻鹽兒”,也不能忽視精神上“扶志”這重要一翼。
寫罷題目,馬上想到一個《“裝羊”》的故事:
浮云朵朵,十幾名小學(xué)生披著裝化肥用的白塑料袋,趴在山坡上裝羊……為何?當?shù)毓賳T應(yīng)付上級考察。領(lǐng)導(dǎo)來時遠遠望去,山坡上盡是“美羊羊”……與這種“裝羊”同時“上演”的,還有為顯示建設(shè)新農(nóng)村政績,在公路兩邊修起只有一面墻的房子……便油然想到了扶貧。面對這一實現(xiàn)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由開頭之“裝羊”而有隨之“分羊”——
山西一貧困村去年用扶貧資金買了一批扶貧羊,本打算分給貧困戶養(yǎng)羊脫貧,但村干部生怕分配不公引發(fā)矛盾,干脆全村每人分一只,剩下的又6人合分一只。結(jié)果大半年后,這些扶貧羊被村民們賣了一多半。
本是扶貧羊,卻遭“平均分”,再吃“大鍋飯”,這又讓筆者油然想起女作家池莉的小說《來點兒蔥,來點兒蒜,來點兒芝麻鹽》,張潔的一篇小說也以此為題,這讓喜歡張潔與池莉作品的筆者頓生感慨,無味亦無趣的庸常生活,確實需要“來點兒蔥,來點兒蒜”,來點兒“孜然、白胡椒粉”以調(diào)味,但在最容不得“排排座,分果果”的扶貧中,豈可“遍撒芝麻鹽兒”?像街市灑水車一樣,所到之處“灑灑水啦”?舉例的“板子”打在山西,其實,東西南北都不乏類似的扶貧思路,類似“分羊”的“差評”也不勝枚舉。
于今高揚“精準扶貧”大纛,這“精準”二字堪稱“點睛之筆”。其“初心”非常清楚,就是扭住“時間表”與“路線圖”,工作要過細,要把全國5000多萬貧困人口,一一登記造冊,具體到戶,精細到人,通過政策扶持,加上困難群眾刻苦努力,擺脫貧困,最終兌現(xiàn)消除極貧人口的承諾。
論扶貧,貴在精準、重在精準,“遍撒芝麻鹽兒”,則是徹頭徹尾的平均化、簡單化。若可以如此“平均”這般“簡單”,按人頭數(shù)鈔票多痛快?何必又立項又買羊(牛馬雞鴨等等吧),又要謀銷路,費工夫又費勁呢?
論精準扶貧,最忌平均化、簡單化、吃大鍋飯,其次,當防“過于”精準,直至娛樂化?!皧蕵坊弊骱谓忉??
不費猜詳,說的是2016年“雙11”又成網(wǎng)紅的“小馬云”。其實早在2015年,這個江西農(nóng)家孩子就只因酷似馬云而爆紅了。撞臉之后,馬云表示愿意承擔他的上學(xué)費用,一直供到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小馬云”又繼續(xù)引起諸多媒體的關(guān)注。
被扶貧本是好事,但是因為名人和媒體的關(guān)注才“起效”,這實在有“過于精準”之嫌,那么,于今此議作為各種聚餐的佐料與“朋友圈”的談資,就是“娛樂至上”的噱頭了。
至此,連阿里巴巴官方也回應(yīng)稱:關(guān)于“小馬云”,不應(yīng)該是一個笑話或者段子,“小馬云”的背后是沉重的現(xiàn)實:我們社會還有那么多未脫貧人群。
此言不無道理。全賴金錢扶不起一個愛跪的“賈桂”。真正脫貧,還要在精神上站起來。
由此,精準扶貧不可平均化、簡單化,當防娛樂化,還有一個內(nèi)涵或者說是深蘊的命題:扶貧更要“扶志”。形象地說,物質(zhì)上扶持與精神上“扶志”,是脫貧攻堅的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精準扶貧可不能“遍撒芝麻鹽兒”,也不能忽視精神上“扶志”這重要一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