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院士圈
袁先生 66歲 退休醫(yī)生
【訴說】那是2006年的事了。當時我56歲,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當醫(yī)生。按說,我是78屆的醫(yī)學院畢業(yè)生,眼瞅奔60了,卻還是個基層衛(wèi)生所的大夫,越想越有挫敗感?;斓萌绱瞬顒?,為什么呢?親友們的評價很準確,那就是我為人太本分,性格太懦弱,不懂也不會編織關系網。中國是個人情大國,沒關系就辦不成事,事不成就活得不舒坦,就等于跟成功絕緣。
4月的一天,我正在上班,郵遞員送來一個大號牛皮紙信封。打開一看,上面寫道:“尊敬的袁先生:我院2006年度第一批院士申報工作正在進行,鑒于您在科學管理及衛(wèi)生與醫(yī)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我院學術委員會特邀您申報本院院士。”落款是“中國管理學院”。
自己有資格成為院士嗎?我半信半疑,發(fā)現(xiàn)信封上有電話,就打過去咨詢。一個自稱是常務副院長的人鄭重地說:“我院是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齊名的國家級科研機構,有幾十個專業(yè),所評的院士是我國管理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職銜,并發(fā)證書。從一家權威醫(yī)學雜志上發(fā)現(xiàn)了您的論文,覺得您的醫(yī)學造詣很高?,F(xiàn)在報名的人非常多,您得從速將申報材料寄過來?!?/p>
我信了,并興奮不已。從醫(yī)30年,我在醫(yī)學雜志上確實發(fā)過幾篇論文,淺見而已,談不上“造詣很深”,能被國字號學院發(fā)現(xiàn),并有可能成為該院院士,這是太大的偶然,也是我不如意人生的一個機會。有了這個頭銜,這等身份,就有了編織關系網的好針線。我可以進入大學課堂,可以跟其他院士相識相攜。這張網能釣到大魚,而大魚就是立身處世的社會資源啊。
我不敢耽誤,第二天就把1500字的簡歷填寫好,用掛號信寄了過去。一個半月后,我收到他們寄來的一個厚信件。匆匆拆開,發(fā)現(xiàn)是《入選通知》,上面說:“經過本院常務委員會審查,您被批準為中國管理科學院衛(wèi)生與醫(yī)學管理學部資深院士?!?/p>
我一陣心跳,連看了三遍,院士二字準確無誤。我躺在沙發(fā)里閉上眼,腦海里浮現(xiàn)出國家領導人接見兩院院士的新聞畫面。此院士跟彼院士不能比,但那也叫國字號學院的院士啊。突然,我想起信封里還有一堆材料沒看,連忙起身繼續(xù)翻看。其中一份叫《關于院士評審費用的說明》,上面寫道:“凡通過本院正式序列院士資格審批者,本院須收取一定數額的初評費和終審費。相應標準為:院士2.5萬元,資深院士3.5萬元,終身院士18萬元?!?/p>
院士評定還要花錢?我立即打開電腦,進入材料提供的網址,首頁上有4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16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名字。這些聞名全國的人物,也被聘為中國管理科學院的終身院士。我如同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能跟這些學界大人物同榜單同圈子,能跟他們結下硬關系,還愁前路不坦蕩嗎?可3.5萬元有點貴,以我的經濟條件,難免心疼。
于是,我把電話打過去,常務副院長嚴肅地說:“收費是評選委員會的決定,看看這些評委,都是大學者、大專家,有勞他們能不付費嗎?”我難掩失望,脫口說:“我一下子拿不出這么多錢。”萬沒想到的是,對方竟松了口,說:“我只能少收5000,就當免了評委一堂課的費用?!?/p>
資深院士價打了折,省了5000元。在去銀行匯3萬元的路上,我正好經過人事局,就進去詢問這個級別的院士待遇。相關負責人看后說:“國家沒有這個科學院,很可能屬于民營機構,所發(fā)證書不被國家承認,你要三思。”至此,我的院士夢破碎,好在3萬元沒匯出,算是有驚無險吧。以我這般年紀,榮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院士帶來的關系資源。正因如此深信,才差點受騙上當。
小鎮(zhèn)法官
小彭 29歲 農民
【訴說】我的老家是個小鎮(zhèn),鎮(zhèn)法院有位姓寧的法官,知名度高不說,人脈還廣。朋友圈里的司法人士,可以說占了小鎮(zhèn)的半壁江山。但是,寧法官從不利用這些關系為自己牟利,而是全都用在自己的司法實踐上,也就是化解百姓的矛盾糾紛上。
我們村的賈大叔,是個62歲的人民陪審員。他懂一些法律知識,為人熱情,很有威望,十里八村的人遇到大事小情的過節(jié)兒,都愿意找他咨詢調解。他跟寧法官的私交很深,是寧人脈圈里的重要成員。村民們的那些鬧心事,他小事化了,實在調解不了了,要鬧向法庭,賈大叔就第一時間給寧法官打電話。
一次,村民李哥在信用社辦存折掛失時,跟信用代辦員發(fā)生爭執(zhí),吵得不可開交,最后動起手。110趕來后,代辦員自覺占理,又有信用社撐腰,堅決要求“法庭見”。李哥垂頭喪氣地找我商量辦法,我連忙請來賈大叔,老爺子開口就問:“存折丟了?好好的,咋想掛失呢?”
李哥竟然猶豫起來,賈大叔笑著說:“這里面肯定有事,你小子瞞我可不行,快講實情?!币娎罡邕€是猶豫,我急了,忙問:“難道存折沒丟,你掛失是在鉆空子?”李哥“嗯”了一下,聲音極小,賈大叔一拍桌子,大聲說:“嗯什么嗯,大點聲,說實話!”
李哥這才講出實情。原來,他發(fā)現(xiàn)代辦員下賬時出了漏洞,就動了歪心,把存折里的錢提取后,要求掛失,想多取一份。賈大叔聽完沉下臉,說:“小子,這事說小可小,說大也可以大,詐騙都定得上?!崩罡缟笛哿耍恢?,我忙說:“要不咋求賈大叔呢,您跟寧法官說說,小事化了得了。”
賈大叔想了想,撥通了寧法官的手機,并走進里屋聊起來。不一會兒他出來,跟李哥說:“小子,你得充分認識自己的錯誤,向代辦員和信用社道歉,當然,代辦員工作不認真,拖,還丟三落四,也是要命的錯誤。幸虧沒出大事,否則誰都兜不了。寧法官說了,信用社方面他出面做工作,大家見個面,相互認個錯,就別上法院了?!?/p>
就這樣,劍拔弩張、一觸即發(fā)的官司,被賈、寧兩位老朋友的一通電話就化解了。事后李哥說:“想想都后怕。如果沒有賈大叔的關系,咱一個農民,上哪認識法官啊。人家給咱支招,還替咱出面平事。要真上了法庭,所有證據都對我不利,那就慘了。”
再說一件事。去年,鄰村有20戶村民跟我們村的15戶村民,因挖排水溝的事發(fā)生激烈沖突。一共35戶,就算一戶出一人,也是三十五六號,都拿著鐵鍬、鎬頭,一旦動起手,后果可想而知。有人打110報警,派出所的民警們,基本都在寧法官的朋友圈里。群里一條消息發(fā)出,寧法官就知道了,職業(yè)本能驅使他必須到場,還叫上了鎮(zhèn)政府主管農業(yè)的副鎮(zhèn)長、包村工作隊長和司法助理員。當然,這些人都是寧法官手機若干群里的朋友,發(fā)一條信息就能叫齊了。
寧法官等人來到現(xiàn)場后,分頭做雙方工作。在調解安撫過程中,寧法官得知我們村帶頭打架的人,是鎮(zhèn)政府干部老劉的連襟。而這個老劉,又是寧法官關系網里的一員。寧法官馬上給老劉打電話,讓他做連襟的工作。連襟工作做通后,再由他去做15戶村民的工作。
調解進行了6個多小時,35戶人家最終和解。這事讓我看到了關系網的力量。它由好人編織,就能成為正向資源,為社會和諧做貢獻;若在壞人手中,那無法無天、沒邊沒沿的壞事,會把社會和民心都攪亂。寧法官是個好人,讓自己的關系網,真就變成人心網了。
先跟他撇清關系
崔女士 44歲 公司員工
自從有了微信,有了群,似乎人人都可以輕輕松松地拉起關系網。各級同學、各種愛好、各個單位、各路顧客,等等吧,門坎低得只要找一個理由,就能把各色人等拴在一起。
前不久,參加同事的婚禮。女方娘家在縣城,來了100多號人,形成一個陣營。我因遲到沒了座位,便被安排進了這個圈子。好家伙,從這些人的言談里,感覺在當地勢力大得無所不能,找到共同話題的方式也很簡單。一個人說到學校,10個人馬上接茬。因為小縣城好中學就那么一兩所,誰家孩子能進去,說明誰家關系硬。于是,100來號人爭相發(fā)言,學校、老師,再加上各路非富即貴的校友,很快,這些或相識或剛相識的老鄉(xiāng)們,越嘮越有內容,某官的小姨子,是某老板的小學同學;某醫(yī)生老婆的堂哥,是某校長的發(fā)小……幾杯酒下肚,大家沾親帶故、相見恨晚,關系網的外延拓展了,儼然一個小鎮(zhèn)的上流社會群。
我被曬在一邊,正好做個旁觀者,邊觀察邊想自己。其實,我何嘗不在時刻織網呢?認識所謂的朋友,一個接一個地“辦事”“平事”,內心有種勢力無邊界擴張的安全感。
我是私企的銷售總監(jiān),所在企業(yè)跟一個大國企的兩個分公司都有業(yè)務聯(lián)系。一個分公司在成都,一個分公司在沈陽。同樣的業(yè)務種類,同樣的營業(yè)額,同樣辦市場準入、合同簽訂、結算回款等手續(xù),我基本不用去成都,發(fā)發(fā)郵件就能搞定。沈陽這邊就不行了,我得在賓館開房長住,親力親為不說,還要請客送禮,極盡應酬。成都分公司的工程款,每月支付特別準時,根本不用催,頂多打個電話客氣一下;沈陽這邊就麻煩多了,你不找關系,不動員七姑八姨的能量,上各種手段,人家就是不給你打款,一點法子都沒有。
作為女性,我是咬著牙堅持,苦澀悲酸一言難盡。你認為不正常的,在這里都是常態(tài)。約好中午吃飯,喝上酒,三個小時就沒了。下午上班人家又犯困,需要休息,你的事明天再去找關系辦。呵呵,這太正常了。
但從八項規(guī)定下達到現(xiàn)在,關系網里時不時傳來某人“完蛋了”“差點進去”之類的信息。有一位老兄,我跟他吃過兩次飯,跟我們公司僅有一筆合作。但他出事了,司法人士到我這搞調查。按說,我跟他的交往,絕對遵紀守法,沒一點問題,賬目也經得起詳查。但有好心人提醒我:“管住嘴,不能多說一句話,先跟他撇清關系,把自己摘出來?!?/p>
這位好心人,恰是這老兄的哥們兒。兩人同蓋一床被、同穿一條褲的勵志故事,一度是酒桌美談。我聽罷,頻頻點頭之余,是一陣陣的心驚、心涼。這張網、這份交,看似熱鬧濃烈,但在危機面前,能扛得住幾分擔子、經得起多少風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