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祎
在上一期《中國收藏》中,小編為讀者奉上了特別的“連載”——“‘我就喜歡這個!你好,執(zhí)著的大藝術家?!笔灼骸叭毡酒?。這一次,請準備好感受拉丁美洲的風情萬種,認識這片狂野而美麗的土地孕育出的兩位大藝術家。
畫出最受歡迎的胖子們!
費爾南多·博特羅
費爾南多·博特羅生長于拉丁美洲哥倫比亞的一個小鎮(zhèn),他在19歲時離開了家鄉(xiāng),到歐洲學習藝術,之后又在美國和歐洲開展他的藝術生涯。雖然藝術的成長過程并未發(fā)生在拉丁美洲的土地,但故鄉(xiāng)的風情仍是博特羅心中永遠的羈絆。
博特羅曾說,“我相信,任何一位藝術家都應根植于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這是藝術誕生和發(fā)展的根源……我的藝術,正是源于我的家鄉(xiāng)?;蛟S哥倫比亞不是一個盛產藝術家的國度,但是它對我而言意義非凡。因為我的藝術作品忠于自我,可以得到廣泛的共識。我已經在韓國、新加坡、中國等多個亞洲國家進行展覽。我想展覽收獲好評的原因在于我對自己很誠實,所以我的作品也能創(chuàng)造共鳴?!?/p>
對于博特羅的藝術,“胖”是最具代表性的標簽。不過,據他本人講,其實自己從來不是為胖人畫肖像,而只是癡迷于“胖”所呈現出的體態(tài)美,以及如何通過體積超越現實的維度?!拔业乃囆g世界里,一只‘豐滿的蘋果會比一個真正的蘋果更能表現出蘋果的美學體驗”,他這樣說?!八囆g和現實是兩個平行世界,前者能夠表達出我想象中的豐潤之美。”
如今,博特羅被認為是世界上健在的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在各大世界級博物館展出,據了解,他還是受邀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展出大型雕塑作品的惟一在世的藝術家。
此外,在拍賣中,博特羅的作品也往往是拉丁美洲藝術品中的焦點所在。早在2012年,博特羅的雕塑作品《馬》就在佳士得當年11月份的拍賣中,作為重點拍品收獲了93.085萬美元的成交價,當時,佳士得拉美藝術部主任維爾吉利奧·加爾薩說道:“像博特羅這樣的現代大師為拉美藝術品活躍而具有選擇力的市場增色許多”。2014年10月,上海佳士得正式啟用其位于上海外灘安培洋行的辦公新址及多功能藝術空間,博特羅的雕塑作品再次出現在其揭幕展覽“馬的藝術”中。2015年,博特羅在上海和北京舉辦了大型個人回顧展,緊接著,今年他的大型雕塑作品展也在香港亮相,以“圓滾滾”征服了不少中國藝術愛好者和藏家的心,更讓佳士得首次嘗試在中國內地市場推出博特羅創(chuàng)作于1992年的巨幅油畫作品。
費爾南多·博特羅
(1919年至1999年)
承受傷痛 不停吶喊
生前有著“西半球的畢加索”的美譽、拉丁美洲厄瓜多爾國寶級畫家奧斯瓦爾多·瓜亞薩明,與博特羅一樣熱愛著自己的家園,不過相對于前者令人感到輕松愉悅的畫面,瓜亞薩明的藝術背負了更多無聲的吶喊。
1919年,瓜亞薩明出生于厄瓜多爾首都基多的貧民窟,超乎常人的藝術天賦,讓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先后進入厄瓜多爾的國立美院和建筑學院深造。他的父親是印第安人,母親是混血,自幼經歷的被剝削和貧困的生活烙印在了他的靈魂中。在父親的反對下,瓜亞薩明仍抱緊著成為畫家的夢想。1932年,他進入其國內的美麗藝術學校,成為了那所學校歷史上最出色的學生。
若說到拉丁美洲的文學,大概會有不少人首先想到以《百年孤獨》為著名代表作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這一文風自歐洲吹至這片土地,根植于此。瓜亞薩明正鐘情于“魔幻現實”的表現手法,在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捍衛(wèi)人權、揭露一群人通過戰(zhàn)爭、爆炸、獨裁、鎮(zhèn)壓、監(jiān)禁、謀殺等方式針對另一群人所犯下的暴行,是他從未停止過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靈感來源。比如他的“憤怒的時代”系列作品,創(chuàng)作于20世紀60年代的全球反戰(zhàn)潮流,從圣地亞哥到布拉格,從墨西哥城到馬德里,曾經使眾人因困惑而放下武器。而他的作品“溫柔”的副名是“只要我還活著,我將永遠記得你”,這不僅是獻給他的母親以及世界上所有母親的作品,更呼喚著安詳的和平。
2014年6月,由厄瓜多爾駐華使館、瓜亞薩明基金會和中國文化部聯合舉辦的瓜亞薩明繪畫作品展“拉丁美洲的顏色”在首都博物館舉行,展出了百余件作品,包括油畫、素描、紙板鋼筆畫和水彩畫等各種形式,瓜亞薩明最為著名的三部曲“哭泣之路”、“憤怒的時光”、“溫柔”系列中的部分畫作也一一亮相,令眾人震撼于其承載的史詩般的故事。對于這個世界而言,瓜亞薩明已不僅是一位藝術家,他的創(chuàng)作凝聚了一片大陸的淚水與情感。這樣的藝術創(chuàng)作或許不應被市場價值所定義,而像一本理應去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