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靜++舒洋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用這句話來形容蘇然的玉雕創(chuàng)作,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中國玉雕大師蘇然,在當今玉雕界被譽為“新京派”皇家玉作的集大成者。有人說,每一塊玉石經(jīng)過她的點化,都會破繭成蝶,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毒琵堄耒R》就是這樣一件作品。
該作創(chuàng)作于2016年初。一次去首都博物館參觀,展廳里擺放的大大小小、琳瑯滿目的銅鏡給蘇大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工作室后,她取出一塊璞玉,這塊籽料玉質(zhì)上乘,卻因外皮粗糙且形狀不規(guī)則而被閑置。她相玉片刻,突然有了靈感,立即拿出尺子量了量,玉質(zhì)最均勻細膩的部分,正好能切出一個圓形,“不如做一面玉鏡吧!”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身為皇帝,他用這三面“寶鏡”來防范自己的過失。歷史上銅鏡的形制已經(jīng)非常成熟,而玉鏡卻極為稀少,如果將銅鏡的設(shè)計思路借鑒到玉鏡上來,玉本身的特有文化內(nèi)涵又能給作品增加更深層次的思想內(nèi)涵,那么這件作品會成為非常耐人尋味的經(jīng)典之作。
于是,蘇然將這塊片狀璞玉籽料剝離開。當璞玉外皮被逐步褪去后,包括蘇然在內(nèi)的所有工作人員都不禁瞠目結(jié)舌,玉質(zhì)出乎意料地精美,絕對是和田玉中的極品。后經(jīng)專家鑒定,此玉綜合了高檔和田玉的白、細、潤等各項指標,玉性可謂至美至善,所以被行內(nèi)列入玉中三寶之一。
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蘇然將作品的鏡面拋光,充分展示出白玉的自然美,平滑的鏡面光素清明如一輪滿月,加上背面的滿灑金皮,寓意“玉鏡宸居,金輪馭世”,贊美當今社會清明之道,和諧盛世。作品背面的設(shè)計構(gòu)思也是獨具一格,運用灑金皮俏色雕刻出三個層次的圖案,由外而內(nèi)依次是九龍環(huán)璧,取意“九龍獻瑞,國泰民安”;內(nèi)層空間依次排列著佛八寶和道八寶,回環(huán)貫徹修持福報和一切通明之意;還有正中的《錦繡山河圖》,外圓內(nèi)方的線條規(guī)矩有度,輪廓之間襯托出一幅乾坤勝境圖。作品精巧絕倫的設(shè)計,充分展示了皇家玉作的華美和高貴。
《九龍玉鏡》背面所雕刻的九龍紋飾,所刻正龍、升龍、降龍……翻騰自如,神態(tài)各異。其中虬龍展勢,尾翹長空;翔龍擺尾,耀武飛云;矯龍揚威,張牙舞爪;傲龍擎風,上下穿揚;升龍騰云,翻身振翼;蒼龍在天,呼風喚雨;飛龍駕霧,噴絲吐水;俯姿仰臥,行龍回首;神龍再現(xiàn),展翼飛翔。九龍環(huán)璧設(shè)計與裝飾是皇家玉作所特有的紋飾,蘊藏著象征皇權(quán)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數(shù)。在當今時代則寓意著中華民族賢才輩出,共創(chuàng)輝煌。
玉鏡所雕刻的佛八寶又稱八吉祥,即法輪、法螺、法傘、白蓋、蓮花、寶罐、雙魚、盤長,是佛教威力的八種物象。道教將八仙手持的八件法器,即魚鼓、寶劍、花藍、笊籬、葫蘆、扇子、陰陽板、橫笛,俗稱暗八仙?!鞍蛋讼伞庇挚煞Q為“道家八寶”,是指八仙所持的八種法器,用其代表八仙,既有吉祥寓意,也代表萬能的法術(shù)。應該說,其主要功能與“佛家八寶”類似,代表了佛道兩家各自不同的境界與追求。
蘇然作為中鼎元公司的總設(shè)計、非遺項目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一向以弘揚宮廷正道為治玉理念,作品運用高超的設(shè)計手法,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她認為改變社會不良風氣的最好方式,就是告訴人們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才是“人間正道”。
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賢。審此五者,則治道畢矣?!痹谌鍖W的王道信仰之中,生命的境界自上而下被分為圣人、賢人、君子、士人、庸人五個層次。圣賢即是圣人與賢人的合稱,指品德高尚如玉、有超凡才智的人?!耙杂駷殍b,可成圣賢”。這正是蘇然大師的玉雕作品《九龍玉鏡》所要揭示的道理。一個人只有通過正確的途徑獲得成果,超凡入圣、兼濟天下,從而拔升自己的生命境界,這樣的成功才值得社會推崇,才能經(jīng)得住考驗。
古人的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在修養(yǎng)身心的過程中不斷參照玉德的高尚品質(zhì),從生活起居到社會交際,感到道德準繩時刻在鞭策自己,絲毫不敢懈怠,真正做到“以玉為鑒”,將會更加順利地通達圣賢之道,成為齊家治國的棟梁之才。
美玉,高貴純潔?!毒琵堄耒R》的玉質(zhì)光澤溫潤,成色純凈無瑕,切割開的紋理堅韌,敲擊發(fā)出的聲韻悠揚舒緩……它所具備的各種天然美感,都代表著天地和合之正道。
“玉有五德”—— 溫和滋潤具有光澤,表明玉善施恩澤,富有仁愛之心;內(nèi)外的一致象征正直忠義;堅韌質(zhì)地表明超人的勇氣;不傷人的棱角表示自身廉潔、自我約束,不傷他人;敲擊時發(fā)出的清脆舒暢的樂音是廉直美德的反映,表明玉具有智慧并傳達給四周的人。玉的雅麗和圣潔,如一面道德之鑒,警示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人只有具備了玉的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為君子,實現(xiàn)人的最高境界。
玉有如此崇高的品德,而蘇然設(shè)計創(chuàng)作的《九龍玉鏡》又是美玉中的極品,它集玉之優(yōu)點于一身,大師制作如此之玉鏡,旨在讓人們以玉為師,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如果做到玉之“五德”,豈不圣賢乎!正所謂一個人不可能使自己偉大,但可以使自己崇高,玉鏡之精髓不就在于此嗎? (注:本文圖由中鼎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