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璐婷
摘 要:《廣島之戀》采用意識流手法,打破了傳統(tǒng)電影“情節(jié)模式”的敘事框架,采用跳躍多變的時空布局,并通過內心獨白的語言形式營造出一個豐富隱秘的內心世界。
關鍵詞:《廣島之戀》;意識流;內心世界
1959年,“一顆精神原子彈”橫空出世在世界影壇,拉開了西方電影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帷幕,它就是由新小說代表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與“左岸派”導演阿侖·雷乃合作的作品《廣島之戀》。
這部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意識流手法,它打破了傳統(tǒng)電影“情節(jié)模式”的敘事框架,采用跳躍多變的時空布局,并通過內心獨白的語言形式營造出一個豐富隱秘的內心世界。
電影的“閃回”不僅模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也模糊了人物心理的界限。在現在和過去、日本廣島和法國巴黎之間自由的轉換,依據不再是復雜的故事的情節(jié),而是女主人公內心的意識,打破了傳統(tǒng)電影的敘事框架。男主角的任何動作,都引起女主角回憶起二戰(zhàn)時的那位德國戀人和她在一起的情景?!稄V島之戀》用閃回剪接把沉重的戰(zhàn)爭歷史與對人類的精神影響,和個人少年時代刻骨銘心的愛情與對現在短暫戀情的影響完美結合;做到不用過渡性的鏡頭就直接簡單地把回憶與現實交織起來。
其中有一個“閃回”用的非常的巧妙,讓人印象深刻:黎明的旅館里,女主角從陽臺回到房間后,看見男主角還在床上睡,他的一只手在睡夢中蠕動。接著下面一個鏡頭,她的德國戀人躺在地上,臨死前一只手痙攣的畫面。這兩個鏡頭的變化,完全不是按照時間和空間的線索,而是依靠女主角的潛意識的聯想,表明了過去的傷痕的無法消失,一直縈繞在她的腦海,她處在“記憶與遺忘”的矛盾中,進退兩難。
類似的鏡頭閃回出現得非常多,通過有聯系的畫面出現在一起,表明她意識的自然流動。在幾段時間點上跳躍顯示出了人物的細微的心理的變化,而電影里的隱喻比比皆是,體現出了暖昧性和多層次性。整部影片沒有傳統(tǒng)的戲劇故事,甚至沒有故事本身,把所有的一切事情聯系起來,把過去和現在、日本廣島和法國巴黎聯系起來的僅僅是女主人公的意識活動、內心世界。電影通過巧妙的剪輯手法自然地呈現出意識流動的詩意長河和心理起伏跌宕的感性魅力。
從《廣島之戀》中可以看出,意識流電影關注人物精神,側重表達“內在的現實主義”。
雷乃在《廣島之戀》中的大膽創(chuàng)新和對意識流手法的借鑒,使這部影片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并大獲成功,它不僅奠定了雷乃在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是極大地推動了意識流電影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