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1941年美國《生活》周刊中“龍泉驛專題”的當代解讀

        2017-03-18 17:49:38胡開全
        文史雜志 2017年2期
        關鍵詞:卡爾生活

        胡開全

        摘 要:1941年11月24日的美國《生活》周刊,關于川西的龍泉驛,從美國人的角度以8個頁碼發(fā)表《小場鎮(zhèn)使中國不可戰(zhàn)勝》專題報道,三個小專題分別是:《生活》周刊在中國小鎮(zhèn)見證了古老的生活方式,現(xiàn)代氣息來到龍泉驛,自然地進步?jīng)_擊著古老小鎮(zhèn)的宗族們,配上28幅照片,向美國和西方全面介紹了以龍泉驛為代表的中國鄉(xiāng)鎮(zhèn)傳統(tǒng)的家族制度,指出其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是能夠堅持抗戰(zhàn)的社會基礎。同時,龍泉驛在當時面臨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和管理制度的沖擊,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在與現(xiàn)代文明沖突中的韌性。龍泉驛區(qū)檔案館近期從美國購回這期雜志,并將從網(wǎng)絡上所搜集拍攝者卡爾·邁登斯當時在龍泉驛所拍的464照片進行分類,在當代的語境下進行解讀,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關鍵詞:《生活》周刊;卡爾·邁登斯;龍泉驛;家族制度;當代解讀

        2016年11月8日,成都市龍泉驛區(qū)檔案局(館)實物征集一本老雜志入庫。這是筆者通過友人代購后,從美國寄來的1941年11月24日發(fā)行的《生活》周刊,其紙張韌性良好、當年彩色的時尚畫面一點不褪色,其中的84—91頁刊有似乎與其整體風格不太一致的“龍泉驛專題”共八個頁碼。

        緣 起

        自從2009年《生活》周刊陸續(xù)在網(wǎng)絡上公布其攝影師歷年所拍上千、萬張照片后,一張帶有明顯文字“龍泉鎮(zhèn)消防隊”的照片開始廣為流傳,并牽連出一批關于1941年的龍泉驛照片。到2011年,龍泉驛區(qū)檔案局(館)從網(wǎng)絡上共收集到108張照片,并請本地老人辨認,之后多次用于展覽和書籍。筆者之后到檔案館工作,對照片涉及的人和事進行了進一步的核實,同時更廣泛地進行了收集,但數(shù)量和圖象質量都沒有太大的提升。到2016年初,網(wǎng)絡上又流傳出一批清晰度更高(像素從幾十K上升到上百K)的龍泉驛照片,筆者一直有找回這批高像素的、完整的照片為龍泉驛區(qū)這個現(xiàn)在四川省區(qū)縣經(jīng)濟的排頭兵出本畫冊的念頭,遂追蹤其源頭,找到湖南的蘭德公司和成都影像藝術中心兩家機構,獲知他們的照片也是得自于網(wǎng)絡,并沒有原片,但是數(shù)量上卻幫筆者作了極大的拓展。

        后來筆者又聯(lián)系了國內最大的照片交易平臺視覺中國,他們表示可以買到這批高像素照片的使用權,但價格和交易方式不太符合目前的檔案館掌握的采購方式。采購之事暫時擱淺,但此番調查畢竟縮小了所尋找照片在《生活》周刊上出現(xiàn)的時間范圍。于是筆者委托美國友人幫忙搜索1941年的《生活》周刊,終于找到1941年11月24日這一期,順利代購回來,為此番研究奠定了基礎。

        《生活》周刊和攝影師的基本情況

        國內學界對美國《生活》周刊的研究論述不多,可引證的材料十分有限。從目前所能找到的材料看,《生活》周刊(Life magazine)是一本在美國發(fā)行的老牌雜志,在美國家喻戶曉,地位與《時代》周刊(Time magazine)相差不遠。其前身是1883年在紐約市曼哈頓發(fā)行的幽默周刊。1936年11月23日,亨利·盧斯(Henry Luce)正式創(chuàng)立《生活》周刊(屬于時代華納公司),創(chuàng)刊宗旨是“看見生活、看見世界”(To see life; see the world),又“確立自己為攝影雜志,并成為當時的開拓性雜志”[1]。

        卡爾·邁登斯[2]夫婦受《生活》周刊社派遣,于1941年1月到達重慶,由此開始了在中國長達數(shù)月的采訪報道,并在1941年在該刊刊登了4期?!渡睢分芸?941年2月3日刊登的《中國偏僻的首都》一文的編者按中,將這次旅行稱為“圖片攝影”(picture-making)之旅。這篇文章是他們對于中國的第一印象,但是這印象并不好。在邁登斯夫婦到達重慶兩個月之后,1941年3月31日出版的《生活》周刊刊登了《重慶》專題,副標題是《自由中國飽受轟炸的首都正在反擊》。這個專題共9頁,分《商業(yè)經(jīng)營正常進行——她的人民笑對死亡》,《城市防空洞——整個人口轉入地下》,《防御——他們開始在轟炸到來前進行預警》等三個小標題。圖片報道專題一開始表現(xiàn)的是日軍空軍的轟炸對于城市的破壞,接著具體從商業(yè)經(jīng)營、市民防空和軍隊預警三個方面展現(xiàn)一個城市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軍民合作,恪盡職守,在大轟炸中努力保證城市基本運轉,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的樂觀精神。

        1941年10月20日,《生活》周刊刊登了邁登斯夫婦在潼關、西安拍攝專題《富有活力的中國前線防御黃河——數(shù)量巨大的中國新軍為提高防御能力正在訓練,以抵御日本人的進攻》,用了5頁介紹正在國民黨中央軍校分校接受訓練的中國新軍以及他們在潼關的布防情況。

        1941年11月24日,《生活》周刊用8個頁碼刊登了邁登斯夫婦拍攝的龍泉驛專題《中國式小鎮(zhèn)——小場鎮(zhèn)使中國不可戰(zhàn)勝》,全面介紹可以稱為中國傳統(tǒng)小鎮(zhèn)代表的龍泉鎮(zhèn)人們工作、生活的情況。專題既包括軍隊、政府、鄉(xiāng)紳等要人的照片,也有反映經(jīng)營各種生意的商人以及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的照片。關于在龍泉驛拍攝的照片,在這期之后還有陸續(xù)零散的使用。

        《生活》周刊1941年對于中國的報道就信息源而言來自多個方面,其中既有周刊記者在中國的采訪報道,也有來自被報道對象提供的文字與圖片資料,甚至還使用了第三方通訊機構和自由記者的報道。正是由于這種兼容并蓄的采編方式,使得在中國抗戰(zhàn)處于最困難的時候,1941年《生活》周刊能夠將中國抗日戰(zhàn)場的現(xiàn)實狀況,以及中華文化、華人風采、美國社會援華等方面的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的報道。這些內容既有翔實的新聞報道,也有有見解的國際局勢分析文章。這些有關中國的內容與《生活》周刊中邁登斯夫婦所拍攝的圖片和采寫文字報道結合在一起,構成了1941年《生活》周刊中的中國的全貌,形成了1941年《生活》周刊乃至美國讀者對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總體認知。下面主要分析與龍泉驛有關的內容。

        “龍泉驛專題”的正文內容

        “龍泉驛專題”發(fā)表于美國《生活》周刊1941年11月24日期的P84-91,用8個頁碼全面介紹了抗戰(zhàn)背景下的中國西部小鎮(zhèn)龍泉驛。下面將其標題和正文翻譯如下。為了方便理解,筆者將訪問和查證所得以注釋的形式展示:

        A CHINESE TOWN

        一個中國式小鎮(zhèn)

        LITTLE MARKET TOWNW MAKE CHINA UNCONQUERABLE

        小場鎮(zhèn)使中國不可戰(zhàn)勝

        It took six weeks to overthrow mighty, industrial, modern France. In four years Japan has not been able to overthrow backward China. The reasons are two. First is the great army of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Second is the little Chinese village, independent and self-sufficient, out of which Chiang drew his army. On these pages LIFE puts one such town before the camera of Photographer Carl Mydans.

        僅僅六周,現(xiàn)代化、工業(yè)化的強大法國便淪陷了。但是日本花費了四年時間,卻始終未能打垮落后的中國。原因有兩個:一是最高統(tǒng)帥蔣介石率領的偉大軍隊;二是在蔣介石的軍隊之外,中國的小村莊能夠獨立自足。通過攝影師卡爾·邁登斯(Carl Mydans)的相機,《生活》為讀者呈現(xiàn)了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小鎮(zhèn)。

        It is the town of Lung Chuan I (pronounced Loong Chwan Ee and meaning Little Village at the Dragon Spring). It lies in the red hills of Szechwan Province 150 miles northwest of the capital, Chungking. It has a population of 1,250 families or perhaps 10,000 people and it is the administrative and market center for a farm area of 5,000 families. If the world outside that area should vanish, it could survive very comfortably for quite a while.

        龍泉驛(韋氏拼音為Loong Chwan Ee,意為地處龍泉附近的小驛站)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中國小鎮(zhèn)[3]。它位于四川省紅色丘陵地帶,距離陪都重慶西北方向約150英里。小鎮(zhèn)共有1250個家庭,合計約10000人口。在更大的范圍上,它還是一個由5000個家庭組成的區(qū)[4]的行政和商業(yè)中心。縱使這個地區(qū)以外的世界消亡,它仍然可以如世外桃源一般幸存相當長的時間。

        In and around a million similar farm towns, villages and hamlets live 88% of China's 465,000,000. Their social pattern has remained fairly constant for 4,000 years. Lying in the deep up-country where China is now mobilized, Lung Chuan I is more provincial, less subject to famine than the market towns of the east and north, but it is substantially like them.It was founded about 960 A. D., massacred about 1650 and revived around its everlasting Dragon Spring. Its mayor estimates it is now worth $500,000.

        中國4.65億人口中有88%生活在上百萬個類似的村鎮(zhèn)或聚落里,他們的社會模式已經(jīng)持續(xù)存在了4000年。由于地處才被動員起來的中國大后方,龍泉驛相比中國東部和北部的場鎮(zhèn)更為偏遠,因此更少地遭遇饑荒。不過大體上也相去不遠(也曾有饑荒和旱災)。龍泉驛大約建于公元960年(宋朝元年)[5],當時為了喚醒這歷史悠久的“龍泉”水源,屠殺了約1650頭牲畜來祭天[6]。這種儀式的代價,鎮(zhèn)長[7]估計現(xiàn)在價值50萬美元。

        What made backward Lung Chuan I and all China survive was the family system. The census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re based on family. In a hamlet of 25 families, the heads of about five families become the Village Elders. A hundred families make a Chen market place. About 20 to 50 Chen are grouped in a Chu sub-country area such as that of Lung Chuan I. It is at this point that Chiang Kai-shek imposes his new government on the old forms.

        中國傳統(tǒng)的宗族制度讓欠發(fā)達的龍泉驛和整個中國生存下來。所有官方統(tǒng)計與地方政府都建立在宗族制度之上。在一個25戶人家的小村子里,如果一位族長統(tǒng)領大約五戶人,他就會同時成為當?shù)氐泥l(xiāng)紳。100個家庭組成一個場(村級市場),20至50個場則組成一個區(qū),龍泉驛區(qū)就是這樣被組建的。這便是蔣介石能夠把他的新政府在舊有社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關鍵。

        Basically one family in China is more or less as good as another, but within the family the old man is Caesar. The Elders are the old men who are best educated or most respected. Those shown above are not so much self-appointed as they are obvious choices for dignity without pay. In time of disaster, they might take over the town rule from the appointed Chu leader. Normally, they are an advisory body and in small villages had magistrate functions.

        中國家族的基本情況或多或少都有些類似,家里的老人通常像凱撒一樣有權威。而鄉(xiāng)紳則是受過良好教育或最受尊敬的老人。正如上面的那些圖片所顯示,與其說他們是自我任命,毋寧說是為了無關報酬的權威和尊嚴。在災難發(fā)生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憑借自身的名望接管原來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區(qū)長的權力。但通常情況下,他們是一個咨詢機構,在小村莊和場鎮(zhèn)中具備仲裁者的職能。

        Their distinction is not hereditary, hence the gentry of China have no tradition of rule like that of Japanese and British aristocrats. In bargaining for a ride on the street at left, with the ricksha boy who is blowing up his tire with a bicycle pump (center, left),they are on a basis of equality with the boy. Democracy in China applies to the daily small concerns of life. Everyone gets pushed from dawn to dark, everyone gets yelled at, is constantly plaintiff, accused, judge or jury in one dispute or another. Such minor crimes as theft have long been settled by family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Chinese figure that a man who covets his neighbor's goods is merely being a little too civilized. But if a man attacked the whole fabric of society, as by waving a knife in a street robbery, the penalty was death. These people look on wealth as the result of luck or trickery. All men worked. All men accepted poverty and disaster without worry or self-pity. All men hoped for immortality, not for themselves, but for their families.

        鄉(xiāng)紳們的榮譽和地位不是世襲的,因此中國的紳士沒有統(tǒng)治的傳統(tǒng),而日本和英國的貴族們則有統(tǒng)治世襲權。在街上(圖左),拉人力車的男孩正在用打氣筒給他的輪胎加氣(中心,左),他們是在平等的基礎上討價還價。在中國,“民主”適用于日常生活的小問題。每個人從早到晚都忙于生計,每個人都會被罵,不斷的有原告、被告,法官或陪審團在處理一個或另一個爭端。微小的犯罪如從事盜竊等,長期以來由家族代表解決。因為中國人認為垂涎鄰居的財物只是不太文明。但如果一個男人破壞整個社會秩序,比如在街上揮舞著一把刀搶劫,那么懲罰將會是死刑。這些人認為財富是靠運氣或坑蒙拐騙得到的。人人都勤奮工作,人人也安貧樂道,無憂無慮。人人都希望長生不老,當然并非只為自己,而是為了他們的家族。

        In past times, the citizens of Lung Chuan I rarely ever saw the next market town or wanted to. Today the first signs of the new revolution in China appear in the streets beneath the willows and Sophora trees, where the farmers sell the fine apples, grapes and beans of the country. How a New China is remaking the Old China is examined on the following pages.

        在過去的時代,龍泉驛的百姓很少看到過或想去另一個場鎮(zhèn)(生活在小圈子的熟人社會)。今天,中國新革命的第一個征兆出現(xiàn)在柳樹和槐樹蔭蔽下的街道,那里正在交易(由農村信用社引種的)優(yōu)良的蘋果、葡萄和豆子。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中國是如何舊貌換新顏的。

        LIFE IN CHINESE TOWN IS FIXED IN ANCIENT FORMS

        《生活》在中國小鎮(zhèn)見證了古老的生活方式

        The antique culture of one small Chinese town is apparent in the pictures on these pages. What should be clearest is that life in Lung Chuan I is fun. The citizens enjoy it very much. It has been more secure than elsewhere in China, for this part of Szechwan Province has always had lots of water (see Dragon Spring at bottom, far right), a giant dam, a network of canals. But the landlords and the crowding do not give them much more than just enough to eat.

        這些照片真實反映了一個典型中國小場鎮(zhèn)的悠久歷史文化——龍泉驛人們最為真實鮮活的生活場景。人們在此安居樂業(yè),它是比中國其他地方都更為安全的大后方。四川省的這塊區(qū)域水源充足(龍泉如本頁底部,最右邊),有一個巨大的水壩(都江堰)及縱橫的溝渠。但是地主和人口壓力也不會讓他們比溫飽過得更好。

        In looking at Lung Chuan I, its ancient techniques and moral codes, Americans may see what it is that Lung Chuan I has lacked. Fundamentally, it has lacked the Western man's drive to become master of his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it lacks machinery, scientific education, meat, good doctors, electricity. It not only lacks the auto, it still lacks the horse.

        繼續(xù)觀察龍泉驛古老的技術和道德規(guī)范,美國人可能會看到龍泉驛的缺陷在哪里。從根本上說,它缺乏西方人征服自然的動力,從而成為環(huán)境的主人。因此,它缺乏機械、科學教育、肉食、良醫(yī)、電力等等。它不僅缺乏汽車,還缺乏馬匹。

        The quaintness and past contentment of Lung Chuan I are not enough for the tens of thousands of young men and women who are now becoming the leaders of China. They are determined to give it the techniques and material progress of the West and to cut it in on the continuous revolutionary process that is the genius of the West.

        古色古香的龍泉驛還不足以支撐成千上萬的或將成為中國領導者的年輕人,他們還必須下定決心向這里提供西方先進發(fā)達的技術和物質進步手段,呼喚西方式的天才以為持續(xù)的進步斗爭提供新的動力。

        Szechwan Province is probably the ideal place in China for Chiang to make a beginning. Before the war it was one of the most backward parts of China. It lacked the effete magnificence and intricate legal corruptions of the coast. Today, with the best brains of China within its borders, Szechwan is one of the most progressive parts of China. Philosophers may question whether what Lung Chuan I has had may not be better than what it will get from the West. For one thing, its kind of civilization has survived a long time. Whether Western civilization will do better can only be answered in 5000 A. D. China is going to find out.

        四川或許是蔣介石東山再起的風水寶地。戰(zhàn)前,它不過是中國的落后地區(qū),缺乏現(xiàn)代工業(yè),也交織著宦海腐敗。如今,四川接納精英人群和工業(yè)設施,成為中國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愛尋根究底的人或許會疑惑龍泉驛向西方學習是否會比以前更為強大。事實是,這樣的文明歷久彌新。西方文明是否能讓這里發(fā)展得更好,這只能讓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人群用自身的發(fā)展來作答。

        MODERNISM REACHES LUNG CHUAN I

        現(xiàn)代氣息來到龍泉驛

        A bitter undercover struggle is now going on between the citizens of Lung Chuan I on the preceding pages and those on these pages. The war is between the old doctor of herbs and massage and the modern clinic shown on the opposite page, between the Taoist priest and the educated young Christian pastor above, between the letter writer and the reading room below. The Old China receives its authority from the family system at the bottom. The New China reaches Lung Chuan I from above, usually from the Government at Chungking. It has the disadvantage of being imposed from on top and of seeming to be a slavish imitation of the West.

        本頁和下頁的圖片,將顯示一場正在龍泉驛發(fā)生的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在思想、文化、觀念等方面的隱秘沖突。這場斗爭是傳統(tǒng)中醫(yī)草藥、按摩和現(xiàn)代診所[8]之爭,是傳統(tǒng)僧侶(道士)和受過教育的基督教青年牧師[9]之爭,是傳統(tǒng)尺牘與現(xiàn)代閱讀室[10]之爭。舊中國在底層依靠宗族系統(tǒng)維持其權威,(蔣介石的)新中國則從上層觸及龍泉驛——通常由在重慶的政府發(fā)號施令。這套強加其上的行政系統(tǒng)似乎具有盲目模仿西方的缺點。

        The educated Chinese shown at right with a basketball is actually a revolutionary apparition in China, where 20 years ago nobody would have dreamed of exerting himself just for the fun of it. What he teaches, even more than physical exercise, is team effort, to a China now engaged in the greatest team effort in its history. The literate people below who are reading about distant things that are, on a Confucian morality, none of their business are utterly new too. For how the New China rules Lung Chuan I, turn the page.

        像右邊這樣拿著籃球的新知識分子,是中國進步的核心力量,因為在20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他們教授籃球只是為了好玩。但他們所傳遞的信息遠遠超出體育鍛煉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團隊合作的理念——如今中國正在從事它歷史上最偉大的國際合作努力。(圖片中)反之,受過傳統(tǒng)教育的人正在閱讀傳統(tǒng)文化知識,除了孔孟之道,似乎其他事情都與他們無關。要了解新的中國是如何治理龍泉驛的,請翻到下一頁。

        NATURAL PROGRESS HIITS THE OLD TOWN FAMILIES

        自然的進步?jīng)_擊著古老小鎮(zhèn)的宗族們

        In former times a thief in Lung Chuan I would have been tried by the family system, headed up by the mayor. His case might have been decided on family, face, influence, bribery or almost any ground but the fact of whether he stole something. Today, in the significant scene at left, he is tried by the Chu (sub-county) boss subject to Chungking.

        以前,龍泉驛的竊賊會受到宗族或鎮(zhèn)長的處罰,他的案子處理結果取決于宗族,面子、影響、賄賂或其他任何范圍,唯獨不包括他到底偷竊了什么。如今,在左邊圖中重要的審判場景中,重慶政府任命的區(qū)長(縣的下一級行政單位)正在對他進行審訊。

        The national forces of progress in Lung Chuan I are represented by the Chu boss, Hsiung Pa-ta. Behind him are the twelve New Life rules for Generalissimo Chiang's Kuomintang Party and at upper left is a flat presented to the town for building an airfield for the Army. This means tha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really begun to invade the sacred rights of the local gentry, politely but very firmly. For whoever punishes is obeyed, in China as elsewhere.

        龍泉驛代表國家行政力量的為現(xiàn)任區(qū)長熊伯達,他身后是國民黨蔣委員長擬定的十二條守則[11],左上方旗幟旁邊的平面圖表明他們正在為軍隊規(guī)劃新修機場[12]。這意味著國家權力開始介入當?shù)貍鹘y(tǒng)的社會統(tǒng)治,外柔而內剛。在中國其他地方大都如此,誰不服從中央政府的管制都將自討苦吃。

        His friendly opponent in Lung Chuan I is the old-line mayor (see bottom, left), whose power comes from the families and from the local branch of the patriotic secret society. Should the Chu boss grow tyrannical, the whole town could block him by a virtual sit-down strike. But today Lung Chuan I knows that its only hope of salvation and progress lies with the Chu boss and his orders from Chungking. Forces of progress now include rural co-operative members, Kuomintang Party members, Christians, clinic nurses, the Athletic Club, schoolchildren, Boy Scouts and Girl Scouts, the Dramatic Club, the Army and the Home Guard which poses proudly on the opposite page with its wonderful new fire pump. These are the people who are making the revolution in China.

        在龍泉驛,他看似友好的政治對手主要是田鎮(zhèn)長為首的龍泉驛舊有的鄉(xiāng)紳力量(底左),他們的權利來自當?shù)氐淖谧搴透鞣N秘密的民間組織。如果熊區(qū)長治理無方,整個場鎮(zhèn)的人們就會以靜坐示威來加以反抗[13]。不過現(xiàn)在這里的人們很清楚,他們繁榮進步的唯一希望是熊區(qū)長以及來自重慶方面的政令、項目和訂單。進步的力量現(xiàn)在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14]、國民黨黨員、基督徒[15]、診所護士[16]、體育俱樂部、學生、男女童子軍、活躍的俱樂部、軍隊[17]和地方民團[18]。在后頁,就可以看到消防隊自豪地展示他們所配備的新消防泵。這些人是中國進步力量的群像。

        關于“龍泉驛專題”的當代解讀

        看完“龍泉驛專題”的文字和圖片,讓人能明顯感覺《生活》周刊的攝影師和雜志編輯在使用社會學的角度展示一個中國小鎮(zhèn)。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即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的學問,在上世紀40年代初,被《生活》周刊這樣的時尚雜志靈活運用,不得不讓人佩服。下面再從觀察角度全景式,表述事實有態(tài)度,提出問題有思索,這一切的基礎是做了充足的調查等方面來談談,其中很多地方從當代去解讀,仍然有很多啟發(fā)意義。

        首先是觀察角度全景式,讓一個中國式小鎮(zhèn)能夠立體地呈現(xiàn)給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讀者。作為一本讓讀者能輕松閱讀又能激起一定思考的時尚雜志,8個頁碼的主題和小專題設計相當巧妙。它通過文字和圖片,將龍泉驛這個小鎮(zhèn)的位置、地形、交通、水源、物產、歷史、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教、宗教信仰、社會結構、社會沖突、對社會發(fā)展的展望,進行全景式的展示。具體來說,專題的一、二兩頁(見圖一)用繁榮的街道,搭配一張鄉(xiāng)紳的合影,立刻讓人感受小鎮(zhèn)經(jīng)濟活躍和文化深厚。第三、四頁(見圖二)用茶館作主圖,環(huán)繞餐館、書信代寫處、中醫(yī)、制作花板床、對小孩子發(fā)蒙、用獨輪車運送人和貨物、小孩子騎豬、老紳士、魁星樓、剃頭、賣草帽、道士祈福、挑水等場景,將龍泉鎮(zhèn)生活方式的古老性呈現(xiàn)出來。第五、六頁(見圖三)以嬰兒稱體重為主圖,配上牧師家庭合影、閱報室、士兵訓練、體育俱樂部主管和干練的少將,顯示小鎮(zhèn)的現(xiàn)代氣息。第七、八頁(見圖四)以消防隊展示裝備為主圖,配合區(qū)長審盜賊、農村信用社發(fā)放貸款、區(qū)長和鎮(zhèn)長會面,商業(yè)合作社商品豐富、客棧的運輸工具和貨物,預示進步的力量必然沖擊傳統(tǒng)的家族制度。

        其次是有態(tài)度,這表現(xiàn)在既有原則立場,又對當?shù)匚幕淖鹬?、也有不理解。攝影師對與西方差異巨大的東方家族制度著墨最多,將之視為中國基本的社會組織結構和頑強生命力的根源;同時對其運轉的機制和面臨的沖擊作了詳細的描述,最終仍然持肯定的態(tài)度。這與當下中央提倡重視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家風、家規(guī)的挖掘與宣傳態(tài)勢,雖相隔70多年,卻是不謀而合。攝影師作為西方人,對信仰看得比較重。他在感嘆廟宇和會館里面的神靈被褻瀆之余,還對基督教牧師拋頭露面去傳教,去發(fā)動信徒表示不滿,認為普通市民對宗教和神靈沒有足夠的尊重。另外他對西方的技術和制度對小鎮(zhèn)的影響有褒有貶。在圖四中他看到“進步的力量現(xiàn)在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國民黨黨員、基督徒、診所護士、體育俱樂部、學生、男女童子軍、活躍的俱樂部、軍隊和地方民團”,但又在圖二中點出這里“缺乏機械、科學教育、肉食、良醫(yī)、電力等等。它不僅缺乏汽車,還缺乏馬匹?!?/p>

        再次是有思索,看得出一些社會發(fā)展的端倪,但又無法給出結論。攝影師從觀察小鎮(zhèn)人古老的生活方式,得出“從根本上說,它缺乏西方人征服自然的動力,從而成為環(huán)境的主人”的結論。能從小地方見大社會,從文化基礎見人文精神,這足可證明其觀察力的敏銳和判斷的準確,具備國際一流攝影記者的水準。不僅在當時,在如今的中國,缺乏基本的科學理性精神,仍然是阻礙我國進一步發(fā)展的關鍵?,F(xiàn)在仍然有很多學者在呼吁提高國民的科學精神,如北京大學吳國盛教授指出,“中國人要在未來引領世界文明的發(fā)展方向,對人類做出較大的貢獻,就不能再滿足于出于單純功利主義的目的學習和運用科學,而是要習得居于源頭處的希臘科學精神,改造我們的文化土壤,使科學能夠在中華文化中生根發(fā)芽。否則,科學對于我們永遠只是達成其他目的的手段、工具,無法成為有獨立價值、自主發(fā)育生長的文化母體”[19]。

        在圖三中,拍攝者點出“舊中國在底層依靠宗族系統(tǒng)維持其權威,(蔣介石的)新中國則從上層觸及龍泉驛——通常由在重慶的政府發(fā)號施令。這套強加其上的行政系統(tǒng)似乎具有盲目模仿西方的缺點”,即行政體系的模仿,是否擁有在最基層的文化基礎,能否貫徹到底。通過他的實地調查,答案是否定的。這樣就產生一種思考,先進的制度是否全用?中央與地方的深度融合,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于是,在圖二中他明確地提出:“西方文明是否能讓這里發(fā)展得更好,這只能讓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人群用自身的發(fā)展來作答。”這里不強加一種模式,提出西方那套政治體制如強加到中國,切實可行嗎?西方的所謂先進理念是比中國的先進嗎?在中國還處于積貧積弱的那個年代,能從西方人的立場提出這樣的見解,非常不簡單。這個判斷放在當代仍然有積極的意義,而且作了更清晰的判斷。這方面的代表如著名學者許倬云,他就提出,“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文化,使得本來的文化精英放棄了以儒家為基礎的文化,改宗科技與城市”,但“西方有識之士,一方面警覺到現(xiàn)代文明已經(jīng)面臨衰敗,另一方面卻諦視中國文化傳統(tǒng),尋找可以與現(xiàn)代文明互補的因素”,最后“融合中國與西方文化,或建構新的文明體系,是全球人類共有與協(xié)作的根本”[20]。這不正好契合當下的國家文化戰(zhàn)略嗎?

        拍攝者所表達的態(tài)度和思索是建立在比較充足的調查基礎上的。這次拍攝總共持續(xù)時間約一個月,筆者調查其單獨在鄉(xiāng)下方家拍攝族長和家族制度就花了兩周。這種調查在廣度和深度上不僅高于我們現(xiàn)在的新聞調查,甚至高于所謂的學術調查或田野調查。下面結合照片專門談一談。

        照片的延伸研究

        目前筆者已經(jīng)從網(wǎng)絡中搜索到攝影師Carl Mydans拍攝龍泉驛的464張[21]照片,并逐一進行了調查,核實了里面的人物、建筑、事物等,然后進行大致分類。要在一本攝影類雜志里反映一個中國式小鎮(zhèn),龍泉鎮(zhèn)的鎮(zhèn)容鎮(zhèn)貌當然是重點??枴み~登斯拍的照片里,有街景35張,包括東街、中街、西街各段的情況;具體店鋪特寫35張,包括茶館、餐館、旅店、郵局、典當鋪、雜貨鋪、紙火鋪、炒貨店、網(wǎng)線店、酒鋪、布匹店、棉紗店、藥店、書店、燈具店、粉店、醬園店、理發(fā)店、鐵匠鋪等。市場和攤點65張,包括米市、雜糧市場、牛市、賣布鞋的、賣草鞋的、賣粗鹽的、賣燈草的、賣草藥的、賣甘蔗的、賣泥鰍黃蟮的、賣蔬菜的、賣水果的、賣桶的、賣席子的、賣葉子煙的、賣種子的、賣苧麻的、賣瓦罐的、賣小工具的。標志性建筑17張,包括東門財神樓、靈官廟、禹王宮(湖廣會館)、南華宮(廣東會館)、閱報室、武廟、西門魁星樓等;政府12張,包括區(qū)長辦公、區(qū)長訓責盜賊、區(qū)公所召開會議、鎮(zhèn)長辦公、區(qū)長和鎮(zhèn)長會面、農村信貸合作社發(fā)放貸款、區(qū)政府公告欄等。文教娛樂25張,包括教師、小學生、課堂、家庭啟蒙教育、喝跟斗酒、樂隊排練、唱小戲、體育訓練、抗屬書信代寫、閱報室看報等;軍事方面14張、宗教方面33張,包括福音堂布道、牧師的生活、護士培訓嬰兒保健、給嬰兒洗澡和稱體重、下鄉(xiāng)辦會、道士祈福、四大天王等;交通運輸35張,包括獨輪車、黃包車、挑夫、筏桿等;人物74張,包括鄉(xiāng)紳17張、家庭(家族)合影7張、男子特寫5張、婦女12張、小孩33張。吃飯喝茶18張,從中看得出夏季龍泉鎮(zhèn)居民的主食是米飯,菜以辣椒和蘸茄子為主。

        雖然主題是反映龍泉驛這個小鎮(zhèn),但攝影師的視覺還移向了鎮(zhèn)外的農村,用鏡頭去反映家族。方家是被選中的農村中等家族的典型代表。筆者訪問到合影中的方柏楷。他回憶當年家里的二嫂是福音堂的教徒,是他帶卡爾·邁登斯來家里拍攝,前后共進行了約兩周時間。最后方家老人不高興,說是讓洋人把風水照跑了。街外的農村景象是另外一個視角,包括農耕農具66張,包括車水、犁田和耙田、耨秧、挖地、挑糞桶、澆紅苕,加工糧食的過程包括篩選、牛碾、罍子、風車、推磨子等,農具特寫有鋤頭、犁,農家小院的生活場景包括堂屋、臥室、廚房、豬圈等建筑空間;還有幾張農村的遠景景象,使得宏觀與微觀面面俱到。

        這些照片除1941年11月24日刊登了28張外,后面還陸續(xù)有零星的刊登。因為1941年12月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zhàn),在為赴遠東作戰(zhàn)作準備時,將龍泉鎮(zhèn)小學年輕老師曾老師和龍泉鎮(zhèn)的田鎮(zhèn)長作為人類學樣本,用來制作美軍作戰(zhàn)手冊,幫助美國士兵區(qū)分中國人和日本人。

        清末到民國時期中國最鮮活的人物群體形象

        縱觀現(xiàn)在面市的從清末到民國時期傳統(tǒng)老照片,國人留在相片中的形象,往往給人感覺比較木訥,或言端莊鎮(zhèn)靜有余而活潑不足,缺乏生活氣息??枴み~登斯在龍泉驛拍攝的這464張照片,是目前所知,從清末到民國時期的黑白照片里將國人的生活狀態(tài)拍得最鮮活、場面最完整、最能展現(xiàn)傳統(tǒng)中國人精氣神的一組。日本重森弘淹著《西方攝影流派及其大師們》中將卡爾·邁登斯定義為“積極行動的人”,并說,“他的作品并不單是因為題材驚人而受歡迎,其原因與其說是卓越的攝影技巧,倒不如說他能夠把許多題材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更加貼切”。倘若將這些照片按照分布位置貼在一個平面,那將是龍泉驛的“清明上河圖”;如果分類編輯成冊,那將是一本向國人、向世界展示,具有國際級意義的精美畫冊。因此,對于這批照片,要想方設法將之找齊、購買版權或使用權,將來還有繼續(xù)研究和開發(fā)利用的極大空間。

        注釋:

        [1]呂林等譯(日)重森弘淹著《西方攝影流派及其大師們》P113,北京 :中國攝影出版社,1994年版。

        [2]卡爾·邁登斯(1907-2004),是西方近代著名的攝影記者。呂林等譯(日)重森弘淹著《西方攝影流派及其大師們》中P110-116對他有專門記載,稱他是“世界性事件新聞攝影家”,兩次獲“US攝影年鑒”的最高獎。他畢業(yè)于波士頓大學新聞系。1937年,卡爾·邁登斯加入《生活》雜志,成為其聘用的第五位專職攝影師。1939年,他報道了大不列顛的戰(zhàn)時動員,隨后報道了芬蘭軍隊利用冬季的嚴寒戰(zhàn)勝入侵的蘇聯(lián)軍隊的蘇芬冬季戰(zhàn)爭;后來又在意大利報道了墨索里尼和他的軍隊。在報道了法國的陷落之后,1940年卡爾·邁登斯轉赴遠東戰(zhàn)場。在遠東他報道了處于緊張形勢下的中國抗日戰(zhàn)爭。關于龍泉驛的這批照片就拍于1941年夏天。

        [3]這個小鎮(zhèn)能被選作當時中國的典型,還有其特殊性。從后文看,龍泉鎮(zhèn)既傳統(tǒng)又很進步,原因在于其經(jīng)濟文化水平較高,是正在籌備立縣的大鎮(zhèn)。據(jù)檔案資料,民國29年(1940年),四川省軍委會提出“成都西北南三面,不外40里皆有縣治足資拱衛(wèi),惟東面簡陽距省達150里,空隙太大。允宜將龍泉驛改設縣治,以資鎮(zhèn)攝地方,鞏固治安”。此議征求地方意見,激起區(qū)境人們潛在的獨立建縣意識,一致贊成。此時區(qū)境大部分屬于簡陽縣,但人們要到簡陽縣辦事、就讀等,必須翻山越嶺,非常不便。反倒是平原壩區(qū)與成都交通方便,經(jīng)濟往來聯(lián)系緊密,并成為簡陽縣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但要作為獨立的縣,必須要考慮腹地廣闊、風俗相近、防匪避盜等多種因素。因此當時設想的縣域,是以龍泉驛片區(qū)和洛帶片區(qū)為基礎,向東增加了久隆鄉(xiāng)、賈家鄉(xiāng)、老君鄉(xiāng),向南增加了華陽縣的太平鄉(xiāng),向西增加了華陽縣的大面鄉(xiāng)、西河鄉(xiāng)、同興鄉(xiāng),向北增加了石板灘、龍?zhí)端?,合?4鄉(xiāng),形勢完整,風土民情基本相同。當?shù)貫檫@一設想聯(lián)名簽署意見并繪制了草圖,提交省民政廳。省民政廳十分重視,將此設縣提案列為當年的中心工作之一,責成成都市和簡陽縣測繪詳細地圖,同時征求所涉各鄉(xiāng)鎮(zhèn)的意見。盡管由于簡陽縣的反對而沒有成功,卻為1960年成立“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埋下了伏筆。

        [4]1941年時龍泉驛屬于簡陽縣第三區(qū),區(qū)長熊伯達,區(qū)下轄龍泉鎮(zhèn)、界牌鄉(xiāng)、柏合鄉(xiāng)、平安鄉(xiāng)、山泉鄉(xiāng)、長松鄉(xiāng),區(qū)、鄉(xiāng)行政公所均設在龍泉鎮(zhèn)上。

        [5]這個時間應該是田鎮(zhèn)長介紹的,不準確。龍泉驛地區(qū)最早的縣治是唐久視元年(公元700年)建立的東陽縣,之后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名靈池縣,后于宋朝天圣四年(1026年)改名靈泉縣。從后兩個名字看,似乎都與水源有關,當?shù)赜星笥甑牧曀住?/p>

        [6]宋代成都習俗是遇旱災時,官府祈雨主要到龍泉驛的朱真人祠(又名安靜觀,位于龍泉鎮(zhèn)東口)和洛帶的瑞應禪院舉行儀式。如宋代本地縣官潘洞所作《圣母山祈雨詩》序中所言:靈池縣東山下有朱真人洞,洞北崗嶺連屬,逾二十里得褚圣女祠,化跡尤異,民咸事之。予出宰之次月,邑中苦旱,于是潔誠薦禱,希恩于二像之前,曾未三日甘雨大澍,民欣其應,式歌且忭。仰荷明靈之垂佑,作詩以紀之。

        [7]當時的鎮(zhèn)長叫田憲臣,是龍泉驛最有影響的家族田家的一員。田家影響最大的人物是田軍長頌堯(1888—1975),為四川防區(qū)時代的“四巨頭”(劉湘、劉文輝、鄧錫侯、田頌堯)之一。同時排行第三的田頌堯同輩四兄弟都是當時叱咤風云的人物,老大田壽之作過縣長,當過醫(yī)生;老二田問馀作過縣長,后為龍泉鎮(zhèn)捐閱報室;老四田澤夫作過川北的司令。田家下一輩中的田憲臣(后改名田顯成)和田亮熙先后出任龍泉鎮(zhèn)鎮(zhèn)長,是地方傳統(tǒng)勢力的代表,實際影響力高于區(qū)長。這是記者卡爾·邁登斯沒有說明或沒有表達出來的。

        [8]特批福音堂帶來的西醫(yī)和街上人氣很旺的平民醫(yī)院。

        [9]通常是華西神學院畢業(yè)的牧師。

        [10]田問馀為龍泉鎮(zhèn)捐的閱報室。

        [11]國民黨黨員守則十二條:1.忠勇為愛國之本;2.孝順為齊家之本;3.仁愛為接物之本;4.信義為立業(yè)之本;5.和平為處世之本;6.禮節(jié)為治事之本;7.服從為負責之本;8.勤儉為服務之本;9.整潔為強身之本;10.助人為快樂之本;11.學問為濟世之本;12.有恒為成功之本。

        [12]據(jù)成都市檔案館的檔案材料,這個規(guī)劃的機場位于龍泉鎮(zhèn)南面寶獅口下游,是一個小型戰(zhàn)備機場。結果鄉(xiāng)紳在1941年向考核縣政的官員提出反對在龍泉鎮(zhèn)修機場的理由:一是計劃修機場的蓮花壩接近軍政部第七倉庫,二是龍泉鎮(zhèn)要設縣治規(guī)劃縣城、且有成渝公路,機場有礙地方發(fā)展,三是機場有礙寶獅口的水利灌溉系統(tǒng),導致農業(yè)減產。由于所規(guī)劃的機場只是一個備用的小型機場,雖然進行了測繪工作,但鑒于民間反對聲音大且該機場的實際作用并不重要,最終未進行施工建設。這就是將來所說地方鄉(xiāng)紳勢力與政府行政機關的矛盾,導致一些行政命令無法執(zhí)行。

        [13]這種反抗的形式有時很劇烈。據(jù)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成都市龍泉驛區(qū)志》P9《大事記》載:1939年,三區(qū)(龍泉驛區(qū))區(qū)長修先祥鞭笞欠糧農民,激起公憤,3000余人群起反抗,搗毀區(qū)署。

        [14]農村信用合作社是當時重慶政府推行的農村金融平臺。龍泉鎮(zhèn)的農民利用這筆信貸資金,購買農業(yè)生產所需要的種子、肥料、飼料來發(fā)展生產,取得皆大歡喜的效果。

        [15]攝影師卡爾·邁登斯拍攝的這組照片,有一定官方的背景,同時還得到龍泉鎮(zhèn)福音堂基督徒的幫助,讓他能深入家族(如方家)進行長時間的系統(tǒng)拍攝。

        [16]照片的注解提到護士長是個白人專業(yè)人士。

        [17]龍泉驛由于靠近龍泉山和成渝公路的特殊位置,有一處當?shù)厮追Q火藥庫的重點軍事設施,正式名稱為“軍政部第七倉庫”。照片中少將軍銜的何楚飛就是這個軍事設施的主管。

        [18]主要指以消防隊為主的臨時性地方準軍事組織。

        [19]吳國盛:《什么是科學》P304,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20]許倬云:《說中國,一個不斷變化的復雜共同體》P229-230,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21]筆者估計卡爾·邁登斯拍攝龍泉驛的照片數(shù)量仍有增加的空間,總數(shù)應該在500張以上。

        作者單位:成都市龍泉驛區(qū)檔案局(館)

        猜你喜歡
        卡爾生活
        卡爾幾歲
        再論卡爾董詹巴南喀石雕像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漫生活?閱快樂
        生活感悟
        特別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無厘頭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你好,親愛的卡爾
        學生天地(2016年10期)2016-04-16 05:14:46
        水煮生活樂趣十足
        卡爾收到神秘邀請信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亚洲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色欲大片AAA无码|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不卡|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福利天堂网福利在线观看| 午夜不卡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av免费网站| 天天色天天操天天日天天射|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成人xx免费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不卡在线| av网站免费在线浏览|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蜜桃| 图片区小说区激情区偷拍区| 国产精彩视频|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男女调情视频在线观看|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选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手机在线观看成年人视频|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av白丝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妇女|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欧美|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最新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免费人成年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影视先锋av资源噜噜| avtt一区|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 国产真实偷乱视频|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 天堂8在线新版官网| 欧美黑人又粗又硬xxxxx喷水|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丰满人妻被公侵犯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