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暉,李孟英,譚可平,陳嬋,沈揚林,甘瓊萍
·藥物與臨床·
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肝患者療效及預后分析
陸暉,李孟英,譚可平,陳嬋,沈揚林,甘瓊萍
目的:探討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肝患者的療效及預后。方法:選取某院收治的104例慢性乙肝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2例患者。對照組使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進行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進行治療,分析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血清谷丙轉氨酶治療后顯著低于對照組,病毒應答情況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能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乙型肝炎,慢性; 阿德福韋酯; 重組人干擾素α-2b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主要存在肝細胞中,會引起細胞的壞死、纖維化及炎癥[1]。乙肝病毒可分為慢性乙肝和急性乙肝2種,其中急性乙肝在90%的成年人中可自身痊愈,而慢性乙肝的表現(xiàn)則差強人意,嚴重者會導致患者死亡[2]。旨在對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肝患者的療效及預后進行探討,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乙肝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4例慢性乙肝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2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2例,年齡24~43歲,平均年齡(34.2±10.2)歲。對照組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23~42歲,平均年齡(33.2±10.3)歲。所有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肝的診斷標準。(2)患者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患者精神狀況良好,能自主配合治療。(4)患者無其他原發(fā)性疾病。排除標準:(1)患者不符合慢性乙肝的診斷標準。(2)患者家屬不知情。(3)患者年齡<18歲。(4)患者有精神病史,無法自主配合治療。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液(商品名安達芬,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取重組人干擾素α-2b,600萬單位 1次/隔日,療程1年,觀察患者治療效果。觀察組使用重組人干擾素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治療,取阿德福韋酯10 mg,每天1次;取重組人干擾素α-2b,600萬單位 1次/隔日,療程1年。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ALT(谷丙轉氨酶)及病毒應答情況(HBV-DNA小于500 IU/mL,使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HBV-DNA,小于500-IU/mL為陰性),分析2組患者治療效果。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谷丙轉氨酶比較 觀察2組患者血清谷丙轉氨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后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谷丙轉氨酶比較
2.2 2組患者病毒應答情況比較 觀察2組患者病毒應答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乙肝是全球性的慢性感染病毒,嚴重危及人民身體健康[3]。研究[4]表明,全球約有20多億的人感染過乙型肝炎,其中約有17.5%為慢性乙型肝炎攜帶者,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乙型肝炎誘發(fā)的肝硬化、肝衰竭及原發(fā)性肝細胞癌。而我國,乙型肝炎的病發(fā)率較高,尤其是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最為顯著,嚴重影響我國的青壯年勞動力。在這樣全球性的背景下,對乙型肝炎的預防、治療都顯的尤為重要。當前,對乙肝的治療以控制為主,常見的藥物為阿德福韋酯、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等,均能取得顯著效果[5]。
表2 2組患者病毒應答情況比較
注:()內(nèi)數(shù)字為百分比/%。
為探究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肝患者的療效及預后,特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4例慢性乙肝患者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觀察組清谷丙轉氨酶治療后顯著低于對照組,病毒應答情況多于對照組,與應靈軍等[6]報道一致。表明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肝患者的療效顯著。究其原因,筆者考慮可能有以下幾點:(1)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發(fā)展、預后與病毒的復制息息相關,因而治療關健在于切斷病毒的復制。慢性乙肝陽性患者原發(fā)性肝細胞癌的危險為慢性乙肝陰性患者的3.9倍,當患者體內(nèi)的病毒水平越高時原發(fā)性肝細胞的危險性越強。重組人干擾素α-2b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已有多年,主要功效為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復制,即干擾素進行患者體內(nèi),與相應的受體結合,誘導細胞JaK-STAT信號轉導系統(tǒng)激活靶基因。當基因被激活后,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7]。(2)阿德福韋酯是一種核苷類似物,最初應用于艾滋病的治療,使用劑量較高時會產(chǎn)生腎毒性,使用劑量較小時才可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療。阿德福韋酯在人體中的生物利用率為59%[8-10]。乙型肝炎在復制的過程中,需要DNA多聚酶的參與,而阿德福韋酯中藥物含有與病毒DNA多聚酶相似的結構競爭,從而阻斷乙型肝炎細胞的合成。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聯(lián)合使用,抑制肝炎細胞的復制,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11-12]。
綜上所述,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治療慢性乙肝患者效果顯著,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錢林,胡小宣,劉洪娟,等.阿德福韋酯聯(lián)合國產(chǎn)重組人干擾素α-2b對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療效的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6,18(3):366-369.
[2] 練春義,陳旭高,劉江濤,等.磁共振成像在阿德福韋酯致Fanconi綜合征診斷和治療中的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3):103-106.
[3] 趙康路,郭秋芳,葉衛(wèi)江,等.單用或聯(lián)合使用阿德福韋酯引起尿β2-微球蛋白改變的研究[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1(2):253-255.
[4] 賴璽杰,楊益大,鄭臨,等.恩替卡韋分散片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988-990.
[5] 閻文昭,趙文娟,金國華,等.核苷(酸)類藥物初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2016,10(1):31-35.
[6] 應靈軍,陳華忠,張建偉,等.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長期抗病毒治療后臨床特點和肝臟組織學改變[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6,11(1):13-18.
[7] 李華珊,馬紅.腎功能損傷標志物及其在核苷(酸)類似物治療中腎功能監(jiān)測的應用[J]. 中華肝臟病雜志,2016,24(3):234-236.
[8] 高峰,李建紅,荀健,等.替諾福韋酯和阿德福韋酯治療乙型肝炎e抗原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4):554-556.
[9] LI X, JIE Y, YOU X,et al.Optimiz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ADV) and lamivudine, telbivudine, or entecavir may be effectiv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a suboptimal response to ADV monotherapy[J].Int J Clin Exp Med,2015,8(11):21062-21070.
[10] NING H, LI K, LI W,et al.Adefovir dipivoxil effects 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blood phosphorus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Zhonghua Gan Zang Bing Za Zhi,2015,23(8):590-593.
[11] GU J,SUN R,SHEN S,et al.The curative effect of adefovir dipivoxil treating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treating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combining interferon α-2b[J].Pak J Pharm Sci,2015,28(4):1493-1497.
[12] POH F,SING WH,MOHAN PC,et al.Insufficiency fractures related to low-dose adefovir dipivoxil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Med J Malaysia,2015,70(1):38-41.
解放軍第303醫(yī)院 感染科,廣西 南寧 530021
陸暉(1982-),男,主治醫(yī)生,研究生。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2.040
R 512.62
A
1008-7044(2017)02-0218-02
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