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毅,劉 宵
(1.廣東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2.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76)
韶關市“羽毛球熱”現(xiàn)象的影響因素分析
魯 毅1,劉 宵2
(1.廣東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2.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076)
本文運用實地調查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韶關市“羽毛球熱”現(xiàn)象進行調查。結果認為,韶關的地理位置、羽毛球獨特性等促使廣大群眾喜愛羽毛球;羽毛球用品經(jīng)營良好,消費額度較高,培訓市場繁榮。并提出加大扶持和資助等政策、建立羽毛球教練員培訓平臺等對策。
韶關市;“羽毛球熱”現(xiàn)象;影響因素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在我國的深入開展,健身人群日益增長,羽毛球作為群眾基礎較好的運動項目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中國羽毛球健兒在奧運會、湯尤杯和蘇迪曼杯等各種羽毛球國際大賽中的突出表現(xiàn),全國上下不斷掀起一股又一股的羽毛球運動熱潮,地處廣東省的韶關市更是如此,加之該市每年舉行的“紅牛杯”和“市長杯”等各類比賽,有力地推動了羽毛球在該市的快速傳播與發(fā)展。為了解該市出現(xiàn)的“羽毛球熱”現(xiàn)象,深入探尋其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此為該市、乃至其他欠發(fā)達城市羽毛球運動的健康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主觀原因
體育活動是一種有目的的自覺行為過程,是人們邁上幸福生活和社交目標的強化劑。引起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直接的因素是鍛煉動機,因為動機是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原動力。心理學家研究認為,人們的鍛煉行為受多種動機支配并同時作用來實現(xiàn),而這些動機又會隨時變化。調查發(fā)現(xiàn),該市群眾喜愛并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動機主要有6個因素,按人數(shù)比例高低依次為:增強體質與健康、消遣娛樂、提高球技、以球會友、松弛精神和其他,分別占31.3%、21.5%、20.1%、15.6%、8.4%和3.1%。由此得出,該市群眾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動機主要是前3個因素,這與當前我國深入推進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高度吻合的。同時,在運動中以球會友和松弛精神也是促使該市群眾參與羽毛球運動必不可少的助推劑。此外,被調查的人群對眾多選項都感興趣,甚至選擇所有選項,每個選項都可能是他們參加羽毛球運動的動機,今天可能是因為增強體質與健康進行該運動,一段時間后可能就是因為松弛精神進行該運動。所以,人們參加該運動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僅僅以單一的理由來參與,可能是2個及以上的綜合因素所驅使。
1.2 客觀原因
1.2.1 羽毛球項目特性 由于羽毛球具有娛樂性、趣味性強、器材輕便、不易受傷、鍛煉價值高,且不受年齡和性別的限制,以及對場地要求不高等特性,因此,廣泛受到大眾的喜愛。一般來說,運動損傷所存在的風險是制約某項運動能否得到大眾參與的主要因素之一。相比其他大球和重競技等同場對抗性項目,羽毛球是一項隔網(wǎng)對抗性項目,不存在直接的身體對抗,只要按計劃做足準備活動,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就不會出現(xiàn)過多或過大的傷病,因而受到大眾的追捧。
1.2.2 《綱要》的實施對韶關市羽毛球運動的影響 自1995年《綱要》和2009年《全民健身條例》實施以來,羽毛球運動以其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內(nèi)在特性在韶關市得到快速發(fā)展。其主要表現(xiàn)在:政府高度重視,眾多羽毛球賽事競相開展,參與活動人數(shù)逐年遞增,經(jīng)營性球館和教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但仍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狀況,羽毛球產(chǎn)業(yè)發(fā)展喜人,這一切又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有力地推動了該市羽毛球的蓬勃發(fā)展。在韶關,隨時、隨處可見打羽毛球的身影,黃金時段的羽毛球場館更是場場爆滿,須提前預定才能訂到場地。
1.2.3 地理位置、氣候及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影響 影響體育運動的氣象、氣候因素,包括氣壓、氣溫、風、日照、降水、霧和季節(jié)差異等,這些變化著的氣象、氣候因素,構成不同性質的大氣環(huán)境。氣候、氣象條件制約著體育運動開展的形式和內(nèi)容。韶關市位于中國大陸的最南部,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境內(nèi)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 774mm,多年平均氣溫在15。C左右,非常適合人們參加體育鍛煉,尤其是羽毛球運動。
從2002年開始,以單項運動統(tǒng)計,廣州市已成為全世界羽毛球運動場館、羽毛球人口及消費人口位列首位的城市,并且羽毛球作為廣州市的“市球”。楊維、張潔雯、謝杏芳等一批奧運冠軍或世界冠軍的不斷涌現(xiàn),使廣州市成為中國羽毛球名將的誕生地。地處珠江三角洲的東莞市,擁有羽毛球場地1 500多處、企事業(yè)羽毛球隊伍500多支,每年舉辦各類羽毛球賽事高達600多次,李永波羽毛球學校也花落該市,全市經(jīng)常參加羽毛球運動的人口高達50萬人。正是因為廣州市、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羽毛球運動的品牌效應和濃郁的氛圍,不僅擴大了本市的羽毛球運動人數(shù),而且輻射并帶動了廣東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羽毛球的快速發(fā)展,促使韶關市的羽毛球運動也隨之“熱”了起來。
2.1 羽毛球用品店經(jīng)營情況
通過對韶關市VICTOR專賣店等12家羽毛球用品店進行走訪調查得知,12家店無一出現(xiàn)虧損情況,2家基本持平,10家盈利。其中,2家出現(xiàn)持平情況是因為這2家店是綜合性店,店內(nèi)除了經(jīng)營羽毛球用品外,還經(jīng)營其他體育用品。10家盈利店中也有5家屬于綜合性店面,另外5家屬于專賣店。10家店面的老板對店里的生意均表示滿意,除了售賣球拍、鞋子和羽毛球外,每個店面還進行球拍拉線,其中球拍、羽毛球和拉線在店面營業(yè)額中占大部分收入。此外,10個被調查的羽毛球館均進行培訓學員和組織比賽,也需要購買大量羽毛球。調查還得知,球拍拉線既是讓老板高興的事,又是讓老板頭痛的事。高興的是可以提高營業(yè)額,頭痛的是由于拉線的人數(shù)太多,老板或員工均需要延長營業(yè)時間,這也反映了韶關市“羽毛球熱”的現(xiàn)象。
2.2 運動人群在羽毛球用品中消費額度的情況
消費者的消費一般可分為2個方面,其一是直接購買物質的消費,如用在購買羽毛球拍和球鞋等的消費;其二是用于享受服務而繳納的費用,如教練費、場地費等。通過對211位消費者調查得知,該市羽毛球人群每年打球支出經(jīng)費最多的集中在1 001~1 500元,其有76人,占總人數(shù)的36.0%;其次是支出在1 501元及以上,有53人,占總人數(shù)的25.1%,他們大都是羽毛球技術水平較高、裝備專業(yè)的人群;第三類是支出501~1 000元,有48人,占總人數(shù)的22.8%。這3類人員是羽毛球產(chǎn)品消費中的主力軍;最少的是支出在500元及以下,有34人,占總人數(shù)的16.1%,這些大都是初學者或者是打球頻率比較低的人群。
3.1 參加羽毛球培訓的人數(shù)
通過對韶關市區(qū)集盛體育俱樂部等10家羽毛球館調研得知,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參加羽毛球培訓的人數(shù)分別是:980人、1 360人和1 690人,可見,參加培訓人數(shù)呈逐年增長趨勢。在參加羽毛球培訓的人員中以中小學生為主,主要是因為這些家長和孩子大都喜愛羽毛球運動。此外,還包括一小部分中青年人。
3.2 韶關市羽毛球業(yè)余教練員的收入情況
對該市區(qū)10家羽毛球俱樂部內(nèi)20名教練員調研得知,羽毛球教練月收入3 001~5 000元有8人,他們的收入與2015年韶關市人均年薪水平基本持平;5 000元以上有7人,他們的收入遠遠高于2015年韶關市人均年薪水平。在調查中,3名教練員因教學和運動技術水平較高,還有很多學員要求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補課,教練另外收費,月收入高達10 000余元;2 500~3 000元有5人,他們大都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或者是勤工儉學的大學生,由于經(jīng)驗不足,收入較低。另外,教練工作時間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周末或晚上,工作相對輕松、自由,待遇較高,吸引了許多體育學院畢業(yè)的大學生愿意從事羽毛球教練工作或承包場地,這也反映了韶關市羽毛球市場在不斷擴大,群眾對羽毛球運動越來越熱愛。
4.1 結 論
4.1.1 強身健體、消遣娛樂等是韶關市羽毛球“熱”的動機因素,且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轉移、綜合驅使。羽毛球運動自身的健身效果和獨特性吸引了廣大群眾的喜愛?!毒V要》的頒布與深入實施為韶關市羽毛球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條件;其地理位置和和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為羽毛球運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環(huán)境;珠江三角洲各市良好的羽毛球氛圍帶動了韶關市更多群眾參與到羽毛球運動的洪流中去。
4.1.2 韶關市羽毛球用品店經(jīng)營狀況良好反映了該市“羽毛球熱”的現(xiàn)象。該市羽毛球人群消費額度大體分為4類情況,其中83.9%以上的消費群體是其羽毛球熱的主力軍。
4.1.3 韶關市參加羽毛球培訓人數(shù)逐年呈明顯增長趨勢,反映了該市羽毛球市場還有較大的潛力。教練員年薪高于或與其他職業(yè)的年薪基本持平,且對薪酬較為滿意,促進了韶關市羽毛球市場的不斷升溫。
4.2 建 議
4.2.1 韶關市體育局應根據(jù)本市羽毛球良好的氛圍和地理條件、借鑒廣州等市的先進經(jīng)驗,出臺相應扶持和資助政策,培育并激發(fā)了社會體育組織或社會力量的積極性,通過承辦全國、全省大賽,培育品牌賽事,加大宣傳力度,促進韶關市羽毛球競賽、活動和羽毛球俱樂部更加廣泛地開展起來。
4.2.2 針對羽毛球場館數(shù)量供需不足的狀況,其一是政府要加大羽毛球場地的建設速度和力度,滿足多元化需求;其二是羽毛球場館的經(jīng)營者應采取不同時段和不同價位,滿足不同消費水平群體進行羽毛球的培訓和運動;其三是市體育和教育等部門應加大跨界合作力度,出臺相應補貼政策,促使更多的學校和企事業(yè)單位的場地向社會開放。
4.2.3 針對羽毛球教練員不足的問題,市體育局應搭建羽毛球教練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與鑒定的平臺,鼓勵更多大學生或羽毛球愛好者參與項目的培訓,進行項目的專業(yè)技術指導,促進羽毛球項目的普及與提高。
[ 1 ] 董天芳,刑曉東.內(nèi)蒙古通遼市城區(qū)群眾體育鍛煉動機現(xiàn)狀調查分析[ J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2):228-230.
[ 2 ] 鄧星華.現(xiàn)代體育傳播研究[ J ].體育科學,2005(10):23-31.
[ 3 ] 丁向東,宛鐘娜.氣象、氣候環(huán)境對體育運動的影響[ 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22(6):49.
[ 4 ] 曾亦斌,李開,曾海清.廣州市大眾羽毛球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 J ].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26(14):29.
[ 5 ] 周琦.長沙市羽毛球熱的成因[ 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24.
G847
A
1674-151X(2017)04-1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7.079
投稿日期:2017-01-18
魯毅(1966—),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訓練管理。通信作者:劉宵(1991—),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