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14年“黑色8月”高校女生失蹤事件以來,女大學生受害案件的高發(fā)頻率牽動社會各界的神經(jīng)。筆者從法律思維出發(fā),反思該事件的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因果關系?為何失蹤事件的受害者集中于高校女生群體?該類犯罪事件還呈現(xiàn)怎樣特征?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應該為失蹤事件承擔怎樣的責任?以及如何預防該類犯罪的發(fā)生?筆者以成都市近兩年發(fā)生的女大學生失蹤事件為例,分析高校女生頻頻成為犯罪被害人的因果關系,以此為鑒,從犯罪預防的角度出發(fā),為保障高校女生的出行安全提出建議。
關鍵詞:女大學生;失蹤;犯罪成因;犯罪預防
一、成都市女大學生失蹤事件調(diào)研結果分析
根據(jù)成都市公安機關提供的幾起案件的案情來看,總結女大學生被害的直接原因主要有:高校女生單獨出行;來回學校途中坐黑車,單獨乘車;隨身攜帶錢財被搶劫并殺害;被強奸并殺害;被強迫傳銷。還有個案中女大學生失蹤至今未歸,失蹤原因不明。
此外,該類犯罪案件呈現(xiàn)出時間、空間上的集中性特征。高校校園一般都位于城市郊區(qū),離城市中心地區(qū)距離較遠。該城郊地區(qū)的政府治安管理難度大,也是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往往會選擇價格上較為便宜黑車或打車軟件。因而,失蹤事件主要集中在高校寒假、暑假期間,學生往返途中。犯罪行為及結果集中在城市郊外。
二、該類犯罪案件高發(fā)背后的因果關系
1.社會治安管理的缺失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的不規(guī)范管理
根據(jù)對案件的分析,絕大多數(shù)案件中犯罪分子曾經(jīng)有過違法行為并受過行政處分或刑事處罰,個案中還有在案犯罪分子。該類人員往往選擇再就業(yè)集中在開黑車,順風車此類素質(zhì)要求較低的職業(yè)中。政府治安管理體系缺乏對該類人員的重點監(jiān)管,犯罪預防體系落后于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同時,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在距離中心城區(qū)越遠的郊區(qū),分布車輛較少,同時出租車費用較高,致使學生多選擇黑車或是借助于便宜的乘車軟件,而私車營運缺乏政府合理監(jiān)管,使得犯罪分子有機可乘。
2.家庭與學校安全教育的缺失導致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過分強調(diào)學習成績,使得學生缺乏獨立的是非判斷能力。大學在校生往往還未與社會深入接觸,部分學生還沉浸于家庭保護的溫床中,并不清楚如何避免和防范潛在的社會危害。盡管高校也會開展安全教育工作,但常常流于形式,實際操作性差。學生需要的是要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以及落入險境中如何自救的方法。
3.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制觀念
現(xiàn)有的打車軟件十分便利,但生活中參與運營的很多私車缺乏政府有效的監(jiān)管,司機是否持有駕照,是否具備足夠的駕駛經(jīng)驗,車輛本身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不安全因素本身就已經(jīng)游走于法律邊緣,學生一旦乘車,就隨時可能發(fā)生安全事故。若是選擇城市公共交通工具,至少可以避免嚴重人身危險性的犯罪行為,不會給予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機會,從而保障基本人身安全。
4.女性弱勢地位是高校女生成為高頻受害者的重要誘因
從標題就可以看出失蹤案件的受害人多為女大學生,根據(jù)調(diào)研實際案件,女性、兒童是失蹤案件的主要受害者,這可以看出女性弱勢群體的特征也在該類案件中顯現(xiàn)。該案件中犯罪分子多為中年男子,單獨出行的女大學生一旦落入中年男子的控制范圍,若缺乏必要的社會經(jīng)驗和防范能力,就很難脫身。并且,現(xiàn)在女大學生缺乏足夠的社會閱歷和是非判斷能力,容易受欺騙,常常就會成為潛在犯罪的目標。由此必須強調(diào)自我防范意識的重要性,尤其是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群體。
5.部分高校女生價值觀念的偏差誘發(fā)了犯罪
在對成都市相關案件的調(diào)研中,也有個案中,女大學生出于自己的意愿和網(wǎng)友單獨見面,其中原因有網(wǎng)戀、包養(yǎng)甚至賣淫等非正常的因素。而往往有這樣一批犯罪分子利用當下女大學生的該種心理,約女大學生見面,再實施犯罪行為,而且總總能達成犯罪目的。該種情形下受害女生往往又不會報案,或者不能及時報案,這也會幫助犯罪分子逃脫法律的制裁。
三、對犯罪預防的幾點建議
對該犯罪案件發(fā)生的實質(zhì)原因分析,目的在于如何預防犯罪,為保障高校女生安全出行提供研究基礎。首先,政府應加強對媒體的監(jiān)管。媒體的不合理渲染,并且以標簽來標記該類犯罪案件,引發(fā)人們關注焦點的錯誤,卻忽視了自己更應加強自己出行的安全保障意識。其次,家庭、學校乃至社會應加強對當下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提高他們自我防范意識,增強他們是非判斷的能力。穩(wěn)定社會的背后總潛伏著各種不穩(wěn)定的因子,要時刻注意如何應對突發(fā)性事件。再次,政府負有保障社會公共安全的職責,也是職能政府的根本任務之一,因此加強自己管理的能力更是題中之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法律不保障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高校女生乃至社會公民作為權利主體要主動保障和維護自身權利,通過自主的學習,懂得如何提高應變能力,如何防范潛在犯罪,才是維護自身安全的根本之道。
參考文獻:
[1]邵培仁,邵靜.媒介恐慌論:媒介作為恐慌心理生成與終止機制的研究 [M]新聞學論集:第22輯,2009.
[2]高鐵黎.學生安全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探析[J].出國與就業(yè),2011.
[3]熊玉閣,李均立,段捷頻.引導高校大學生自主進行安全教育的策略研究[J].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11.
作者簡介:
徐凱凱(1991.10.10~),男,漢族,安徽馬鞍山人,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2014級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非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