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已有1年時間,但根據相關數(shù)據顯示,生育率并沒有提高。
有人說,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愿再生孩子。其實,不是不愿生,而是在“養(yǎng)”這個關口,女人們卻步了。經濟壓力只是表象原因,女人們擔心更多的,是社會對男女在生養(yǎng)職責上的傳統(tǒng)分工角色,會對她們造成“歧視”,從而影響她們在自我價值上的體現(xiàn)。
就像一個女人辭職在家?guī)Ш⒆訒徽J為是理所當然的犧牲;而一個男人這樣做會被視為“沒本事”。再譬如作為產婦不哺乳,會被指責太冷血;作為母親不帶孩子,會被指責是不稱職;作為母親假期不陪孩子而選擇獨自去旅行,會被指責是自私……
簡而言之:男人生而不養(yǎng)是天經地義,女人生而不養(yǎng)就是罪大惡極。
于是,在生育權上的先天優(yōu)勢,被女性牢牢握在手中,如果與男人達不成在養(yǎng)育孩子方面的角色分工,她們就會持續(xù)與男人僵持。
這是時代的進步。那些想要賢妻良母的直男們,會越來越恐慌地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娶不起“賢妻良母式”的女人。因為,在尋找與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路上,女性將自己在各個領域都變得越來越出色了。
她們不屑于傳統(tǒng)批判,而真正開始有能力承擔在生養(yǎng)孩子上的各種另類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