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祥
(平頂山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理論與方法探索
轉型背景下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探討
孔 祥
(平頂山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教育也提出越來越多的要求。從幼兒園開始,學校就有體育課,足以看出體育教育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傳統(tǒng)的體育教育主要以技能教育為主,督促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而在目前這種轉型背景下,體育教育的目標也逐漸發(fā)生著變化,開始向學會保健、養(yǎng)成習慣、課余運動、掌握技能等方向轉變,使體育承擔起服務社會、科學研究的責任。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就要求體育事業(yè)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創(chuàng)建出更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以適應新時期的要求。本文就轉型背景下高校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建設進行了相關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轉型背景;體育教育改革;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新時期背景下體育改革這一任務,相關專家們一直努力地做著探索,尋找體育改革最有效的方式,在學校的課程標準、方式方法、體育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組織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成就。但是,在改革的道路上,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亟待解決。新型背景下,由于我國高校體育行業(yè)的調整變化,體育教育的內容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告別了以往單純的體育教學模式,開始向服務社會、體育科學研究等方面轉變,培養(yǎng)學生們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們的體育素質。而學生自然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逐漸進步。所以,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
多年以前,西方流行一種關于體育的認識及對體育教育的普遍思想,即“體育就是大肌肉運動”“自然體育”“運動鑄型”等,其中心思想就是體育教育即教師將體育知識和相關競技技能傳授給學生,提高師資隊伍對學生的訓練效率,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競技能力。而我國也深受這種西方思想的影響,自興辦新式學堂以來,先開展了體操課,主要教學生兵式體操,后來又借鑒了國外體育教學的模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競技技能,更好地展示競技藝術。所以,在這個時期的體育思想下,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僅局限在競技方面。因為人們都習慣將自己的運動、體質完全寄托于自然,這種落后的體育觀使我國的體育行業(yè)發(fā)展十分緩慢。要想改變這一局面,需要教師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師必須加大相互之間的交流,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為方便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可以建設一個互聯(lián)網平臺,讓教師與學生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面對面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提出寶貴意見。這樣的社交圈子如果形成,就會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慢慢將“距離問題”給教師帶來的困擾消除,有利于師德建設??梢垣@得更多的有關師德建設的意見,更充分地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有利于規(guī)范師德建設,促進教師進行更好的自我完善。而學校也應制定相關的制度,推動師資隊伍的建設。
1.1 切實關心教師利益,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系統(tǒng)
學校要做好師德建設,首先要做到以人為本,切實考慮教師的利益,對教師提出的不滿及時解決,對不能及時給出解決的問題,也要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予以解答,解除教師的憂慮。師德的養(yǎng)成與教師所生活的校園環(huán)境息息相關,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使教師獲得一種幸福感、自豪感及認同感,才能讓教師真正心甘情愿為學校付出,形成師生強大的凝聚力,為學校做出相關的貢獻。
1.2 師德形成的動機
在社會中,人們對道德的普遍判斷和道德規(guī)范也影響著他們的道德行為,他們的行動理由也大多依賴著道德理由。如果道德不允許,人們就不會去做一件事情。因此,想要健全學校相關的師德建設機制,就要求學校建立一系列道德準則,讓教師有所參考,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師德,或者根據師德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及時實行,并且學校需要通過教師評價系統(tǒng)對一個教師進行綜合評估,所以此時教師平時的師德表現(xiàn)必須是評價系統(tǒng)的一個參考系數。把師德納入評價系統(tǒng),可以促使教師養(yǎng)成高尚的師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主動提高自己的師德,提升自己的素質。
1.3 完善體育教育機制
過去的幾十年來,因為深受西方競技型體育的影響,我國在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這種錯誤的觀念使體育失去了其本身的價值,變成了一個以競技藝術、競技水平、競技成績和比賽勝負為中心的學科。而體育本應該是以提高人們身體素質,豐富人們生活,服務社會,進行科研為中心的學科,或者說體育不是一個學科,而是一種藝術形式。根據社會的需要,體育教學機制也在慢慢發(fā)生著變化。以前,學校不管什么都會教學生,學生就對所有體育項目都有一定涉獵,但都只局限了解或者是會,并不會對某一項目很精通。而隨著體育教育改革,高校開始尋找自己的教學優(yōu)勢,將學校打造成一個有自己特色的學校,對某一學科特別有造詣。所以,教師也必須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專長,將這種專長傳授給學生。很多教師開課只開一種他最拿手的精品課堂,而這種課堂往往也成了一個熱門的課堂,通過學習,使學生在一個方面也能達到學有專長。
首先,“體育與健康融為一體”是體育院校培養(yǎng)學生的新的目標,各大體育院校都在慢慢改變自己的教學機制,將健康教育納入到體育教育中來,在思想上明確體育教育最本質的功能就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明確學校要培養(yǎng)的是全面性人才和專業(yè)性人才,即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專業(yè)性培養(yǎng),可以所有項目都教,但一定要對某一具體項目具體培養(yǎng)。其次,既然說要將健康與體育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就要培養(yǎng)能勝任健康與體育教育兼顧的師資隊伍;在制訂課程標準與課程方案時,一定要強調“融”。即在體育教育中一定要融入健康教育,如可以加入“學校健康教育”“學校衛(wèi)生學”等課程;在課程標準中,將體育教學目標慢慢轉移,改變以往以競技為中心的體育教育局面,轉向鍛煉身體的方式方法,健康教育與體育教育融合的模式。同時,還應在運動人體學科中融入健康知識,并將傳統(tǒng)的運動生理學、運動醫(yī)學、運動解剖學等定位為人體生理、體育保健、人體解剖、體育健康測量與評價等。總之,學校要盡量把健康知識、鍛煉身體的方式方法、人體生物學知識等較好地融為一體。
將健康與體育教育融為一體,主要有3種好處:(1)對教師,一是更能明白自己的職務,不是只教給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還要抓好學生的健康體質教育,傳授給學生相關的健康知識。(2)能將自己掌握的技能、知識更好地結合起來,通過這種健康與體育教育的融合傳授給學生。(3)對學生,通過這種融合的方式,在勝任相關體育教學的課堂和實踐課的同時,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將體育與健康聯(lián)系在一起。
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師都是來自于體育院?;蛘呤菐煼额悓W校的體育專業(yè),大都受過體育教學的培養(yǎng),長期的教學訓練可能讓他們失去了創(chuàng)新教學的能力及體育方面的科研能力。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較大,他們可能也沒有想過用體育去服務社會。因此,需要對這類教師進行再教育,對他們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加強教育技術、體育理論、科研能力等教學能力的進一步培養(yǎng),為其輸入更多新時期下的體育思想,更新他們的教學與知識理念,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社會。教師要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整合,將其整合為一個知識體系,以便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學。這個知識體系必須能夠適應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必須能夠適應展現(xiàn)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yǎng)、勞動素質的最本質功能;必須能夠適應新時期背景下對體育人才的專一、全能性需求;必須能夠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發(fā)展不斷更新完善創(chuàng)新的知識體系。我國構建體育教學的知識體系就是以這4個“轉化”和“適應”為出發(fā)點,逐步改善教師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尤其要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和外語水平對學生的訓練效果。因為這個世界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化,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借鑒外來的體育教學方式,促進中外教學交流。教師在學校任職一年之內,必須經過學校的專門培訓,熟悉學校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體育教育能力,在培訓結束后,學校的有關部門對新任職的教師組織統(tǒng)一考試。為鼓勵教師很好地教學,學校還應設計相關鼓勵機制,并且聘請校外的高水平教授進行校內外交流。在教師通過了學校的考核之后,學校就會確定教師的教學任務、行政兼職、科研工作及社會服務內容,在第一年內可以只側重于某幾類的工作,為教師參加社會服務和自己的科研任務做好前期準備,而且在達到一定工作量后,學校會發(fā)相關獎金和津貼。
自從國家對體育教育進行改革以來,就有很多教師慢慢開始了對體育教學模式的摸索與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推出了幾種比較好的模式,如體能型教學、技能型教學及快樂型教學3種主要模式,這3種模式勢必會極大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術氛圍的營造及教學過程的豐富化。但是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模式,都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要有利于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要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體質,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要有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將體育運動作為生活休閑的一種方式;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體育運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合作、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在新背景下,體育課程標準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要打破以往以競技體育為課程中心的局面,逐漸走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耐心解答。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對訓練強度也要加以相應的控制。在平時的練習中,要以身體練習為主,其他小活動作為練習的載體,逐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學生要以教師的訓練方法為重要參考,而不是僅局限于教師的訓練方法。學生要學會根據教師的方法進一步變通,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在學習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
隨著體育教育的改革,體育教育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各高校對體育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高校要想培養(yǎng)出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體育人才,必須有一支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在這個背景下,就需要各大高校提高教學水平,調整教學方式,轉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觀念,開拓創(chuàng)新,以適應當前的教育格局及社會需要。
[1]徐金慶,高洪杰,張輝球,等.黑龍江省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0(1):5-8.
[2]王序九.當前普通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3 (11):86-88.
[3]鄧釵.轉型期重慶市民辦本科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4]陳湘麗.論高校體育教育轉型背景下的體育師資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yè),2009 (32):55-56.
G807.4
A
1674-151X(2017)02-07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3.039
投稿日期:2016-12-01
孔祥(1963—),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社會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