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的領袖只代表一派,不是這一派就是那一派,人民的領袖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中國目前就需要人民的領袖,來領導民族與國家的復興偉業(yè)。
瑪雅所寫的《家國大義:共和國一代的堅守與擔當》通過對9位各領域?qū)<覍W者的獨家訪談,全面解讀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治國理念和戰(zhàn)略布局,這本書主要有以下八個觀點:
我們太相信市場了,以為市場真的能搞定一切。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從這個偏向走回來,這是下一步發(fā)展最需要警醒的。所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是社會建設。共產(chǎn)黨和政府最該作為的是在民生領域,因為市場在這里是失靈的。
現(xiàn)在很多國際金融機構都在誘導中國開放,號稱這就是接軌。美聯(lián)儲的人在北京給中國的銀行家們授課,核心是要中國遵從美國的貨幣政策。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政治家應該對銀行家進行政治約束和思想教育。這種政治性管理的原則是,國家利益高于一切,而不是資本利益至上。
中國是單一制統(tǒng)一的多民族大國,周邊有多個大國或多種其他宗教文明的力量,還有其他遠道而來的大國的手臂。他們都不希望中國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大國崛起,即使不能直接干預,也想借助各種力量、通過各種渠道促使中國分裂——這是中國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如果采取多黨制或全面的直接民主,將會有極大風險。很多政黨都可能變成外國勢力的代理人,國家就可能分裂,陷入戰(zhàn)爭。
“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制定,表明中國正在全球戰(zhàn)略層面建立一種對沖格局。中國過去不是沒有對沖,但基本上是小打小鬧式的。中國和美國的關系一緊張,就跑到歐洲下訂單;和歐洲關系一緊張,就跑到美國下訂單,一直缺少在全球戰(zhàn)略層面上的對沖態(tài)勢。這個局面在過去幾年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后有明顯的改變。
中國的戰(zhàn)略原則應該是,狠下內(nèi)功,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目前最重要的,是丟掉春天很快就會到來的幻想,做好應對危機冬天的長期打算和準備。主要是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自信,二是內(nèi)修民生,三是外引資源,四是制造為本。
社會革命先于經(jīng)濟革命、社會建設促進經(jīng)濟建設,是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的共同經(jīng)驗,是中國道路成功的一個秘訣,是“中國特色”的特之所在。歷史和現(xiàn)實都證明,社會主義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是新中國后來居上的法寶,是共產(chǎn)黨凝聚人心的旗幟,也是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人間正道。
一個大國的領導人應該是人民的領袖,而不是精英的領袖。精英的領袖只代表一派,不是這一派就是那一派,人民的領袖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中國目前就需要人民的領袖,來領導民族與國家的復興偉業(yè)。
中國是個大國,特別是有文明傳統(tǒng)的國家,應當志存高遠。要有參與重建全球秩序的抱負和行動,要有與我們的文明規(guī)模、歷史規(guī)模和人口規(guī)模相匹配的大國地位和世界影響力。
書中a還有很多頗有價值的思想觀點,不再贅述。
提出這些觀點的專家學者,都是“共和國一代”。他們出生在新中國,經(jīng)歷了新中國的各種艱難、曲折和個人的種種挫折,也見證了這個國家創(chuàng)造的奇跡和帶來的滄海桑田般的變遷。如果說第一代、第二代“趕考者”的經(jīng)歷是永遠不可重復的,那么這一代人的經(jīng)歷恐怕也是永遠無法重復的。在他們關于中國道路、關于可持續(xù)發(fā)展、關于軍隊建設、關于大國外交、關于高鐵戰(zhàn)略、關于依法治國、關于民生保障、關于文化強國、關于理論創(chuàng)新的思考之中,最觸動人的不單單是精辟獨到的分析和尖銳犀利的觀點,更是這些分析和觀點背后折射出的國格與人格,以及由國格和人格支撐起來的一代人的堅守與擔當。
共和國一代已經(jīng)在擔當國家大任。
2015年3月17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北京對習近平主席說了一句話:“真不敢想象,中國終于有一天能夠與美國一起討論整個世界未來的和平與進步了。”作為歷史見證人,基辛格眼前走過了中國一代又一代的“趕考者”。這位當年英姿勃勃的美國著名外交家,如今己是93歲垂垂老矣的高齡,在紐約曼哈頓房價最高的地段租樓層,開辦“基辛格咨詢公司”,專為美國政界和商界提供有關中國的咨詢服務,生意火爆。
實事求是說,我們距基辛格所說的還有一段距離。但長江后浪推前浪,共和國這一代人必須為填補這段距離做好準備,付出努力。
1949年3月從西柏坡前往北京,毛澤東說,“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話語簡單,蘊含重大。贏得未來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還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