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妮
【摘要】當前社會,網絡化與信息化已成為時代發(fā)展的重要特征。在網絡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下,當代大學生思想領域以及意識形態(tài)開始發(fā)生變化,思維活躍度和信息攝取量日益提高。對此,大學教育更應當重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建設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堅定決心。對此筆者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輔導員在校工作中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大學生活;思想政治;輔導員;改進措施
當前我國網絡化發(fā)展迅速,電腦裝機總量已接近3億臺,數據統(tǒng)計截止到2015年年底,上網總人次已達到25.87億人次。可見,網羅生活已深入我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網絡文化包羅萬象,但是如果不加甄別,胡亂學習就會造成自身思想意識的混亂,嚴重的會顛覆人生觀和價值觀。當代大學生正值思想價值觀形成階段,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在網絡文化影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學生思想的純潔性。
一、當前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影響的現狀
1、不良網絡文化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政治觀
在當前網絡中,由于網絡監(jiān)管的不嚴格,某些人打著網絡言論自由的旗號,透過微博、博客、論壇等平臺,散步自由主義言論,攻擊國家大政方針和黨的國家領導人。并散播謠言、曲解歷史。這些所謂的真相,對于缺少專業(yè)知識和真?zhèn)伪鎰e能力的大學生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少學生熱衷炫耀,閱讀這些“野史”后,不假思索進行散布,以顯示自身知識的“淵博程度”。這種缺少辨識性的歷史文化閱讀在無形中嚴重干擾了大學生對歷史本身的判斷能力。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情況在網絡文化沿著手機、APP、IPAD等工具在不斷蔓延,令政府部門和學校的監(jiān)管難度在不斷提升。
2、不良生活侵蝕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在當前的網絡文化中,固然增加了知識的傳播渠道,擴展了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活動范圍,但是也存在較大的隱憂。比如在網絡中,不少人為了“搏出位”,增加知名度,采用各種沒有下限甚至違背道德準則的做法,來提升網絡名氣、增加經濟收入。這種行為的出現,對大學生的生活追求方向形成了一定的沖擊。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標準,不少學生開始學習“網紅”的做法,對其它同學的生活和干擾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更有甚者,其生活行為和個人行為已經對學校的聲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這種不正確的行為觀在不良網絡文化的催化下出現更加難以遏制的趨勢。
3、影響大學生的經濟狀況
在以往的大學生活中,大學校園固然是對學生日后社會發(fā)展以及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更多的是通過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來塑造大學生完美的人格,正確的思想政治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典雅的藝術品質。但是在當前的大學生活中,網絡文化帶來的經濟資源正在逐漸影響著學生們的經濟生活。一方面,對學生激活經濟頭腦,提高個人生活質量,補貼家用,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帶來了幫助,但是另一方面,各種新奇的經濟活動也對不少缺乏經濟頭腦和堅定思想政治觀念的學生帶來了較大的負擔。比如我國日前曝光的“高校信貸門”、“大學生經濟詐騙案”等,對大學生的經濟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這種負面作用帶來的不僅使得校園經濟開始蕭條,同時也增加了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難度和社會關系門檻。
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措施
通過對大學生網絡時代思想狀況的分析,我們清楚地看到當代大學生精神追求的貧乏和個人信仰缺失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同時也應看到,在后網絡時代,提高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對的困難和瓶頸。
1、通過校園表彰樹立思想先進模范
在大學時代,校園表彰以及先進模范對學生始終保有較強的吸引力。學校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應當充分發(fā)揮其自身優(yōu)勢,建立貫穿大學生涯的學生生活終生模范獎等榮譽。通過這種對名譽的追求,刺激一部分學生加強對平時生活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約束。此外,校園獎勵應當與國家承認的正式獎學金所掛鉤,形成學分累積制度和透明的榮譽獎勵明細。增強獎勵的透明度,提高學生們對這些榮譽來源以及獎勵的了解,建立結構清晰、獎勵落實的榮譽獎勵機制。將潛移默化的制度約束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掛鉤,提升學生在校期間的各種行為的思想政治約束性。
2、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之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精神的教育,必須通過持之以恒的教學貫徹來提高其教學效果。所謂書讀千遍其義自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大多較為固定,期內在含義也隱藏較深。只通過形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喊口號在信息大爆炸的網絡時代難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對此,我們在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過多方面的教育教學方式來進行綜合教育。
首先,要緊密結合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制定教學計劃,通過國家正式會議所通過決議和相關文件作為藍本,提高對政策性的思想解讀,體會國家對群眾思想的具體要求。第二,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標準。通過學習過后的考核來提高同學們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掌握完善程度,是否可以在題目的解答中靈活運用。第三,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生活行為的結合程度。通過完整的生活和學習體系來檢驗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切實有效。
3、轉變教學方式,運用新技術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在與當前大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同學們普遍反映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與現實聯系較少,教學方式較為落后,大多通過課堂上課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嚴重影響了同學們上課的積極性。同時,老師上課的內容與課本相差不大,可以通過自學進行學習。這些情況都體現了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的缺乏以及對創(chuàng)新重視程度的缺失。
在實際的教學中,學校對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并不一定完全拘泥于課堂教學形式,活動教學、自主調研、觀看演講等方式都是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方式。比如我校與公安部舉辦的大學生行為安全教育演講,就對校園治安、校園防盜、消防處理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同時加強了校園和諧建設和助人為樂、明禮誠信的校園氣氛。通過這種案例觸發(fā)式的教育,在學生之間形成了較為廣泛的討論,也涌現了一批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教育研究報告。
4、結合網絡,形成信息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網絡生活進行一定程度的聯合。比如可以通過微課堂、遠程教育等方式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的參加率。同時也可以通過其他形式,上傳思想政治教學課件和相關資料,供學生自由學習和參考研究。通過多種方式的教學結合來提升校園信息化設施的利用程度,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強化網絡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增加主題活動與思想政治而定結合,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通過深刻的案例剖析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觸動性,最終做到與網絡不良文化相抗衡,培養(yǎng)思想正確,能力合格的新一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 任朋輝. 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 新聞與寫作, 2016(4).
[2] 任容華. 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探究[J]. 新課程·下旬, 2016(1):120-120.
[3] 劉海濤, 張月梅, 齊曉明. 新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探析[J]. 新課程研究旬刊, 2016(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