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涉嫌利用政界人脈低價收購國有土地的森友學園,因向幼兒灌輸極端民族主義教育,而成為日本社會話題。據(jù)日本網(wǎng)絡雜志《日刊SPA》12日報道,在日本,有不少在教育方針上追求“不走尋常路”的私立學校。學校運營者的個人信仰、思想傾向乃至政治立場極大地影響這些學校的教育方式。
關于奉行“奇葩理念”的私立學校,《日刊SPA》選擇了三個典型。愛知縣的一所私立高中奉行“對女生特別優(yōu)待”的原則,主要措施包括:盡管該校男女人數(shù)相當,但男女廁所數(shù)量卻是3:7;重要場合的學生代表一定是女生;游泳課更衣室僅供女生使用;男教師也盡量選擇符合女生喜好的“年輕帥哥”。福岡縣的一所私立幼兒園從“鍛煉幼兒堅強意志”出發(fā),奉行類似武士道的“嚴格治園”:午餐中不包括任何肉類,讓想吃肉的孩子們餓得直哭。東京都一所私立小學則推崇開放的、“沒有性別界限及禁區(qū)”的性教育,還編寫專門的性教育歌曲,讓小學生們合唱。
《日刊SPA》稱,這些奉行“奇葩理念”的私立學校中,很多做法直接來源于學校經(jīng)營者、特別是學校理事長或校長等高層的個人信念,而他們是不受特定規(guī)范約束的。一些學校還計劃靠此“搏出位”,獲得社會效應,但做法卻未必符合教育原理乃至常識。以上典型學校的做法已經(jīng)引起家長們的擔憂。不少家長為此向?qū)W校提出抗議,或希望教育部門干預,但收效不大。有日本教育專家表示,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更應當注重包容性,“而非特定理念或行為準則的強行灌輸”?!?/p>
(盧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