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育珍
(東華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
中文專業(yè)“三維綜合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以東華理工大學為例
涂育珍
(東華理工大學 文法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首先,梳理了實踐教學模式的相關理論,以指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有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其次,探索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解決的對策,借鑒以往或其他院校在實踐教學上的有益經(jīng)驗,構建“三維綜合式”實踐教學模式。再次,論證了模式設計的內在邏輯關系,制定實踐教學各項內容、實施策略。最后,結合教學效果的反饋展開思考,進一步探尋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就業(yè)競爭力的內容和途徑。
中文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
涂育珍.中文專業(yè)“三維綜合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東華理工大學為例[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2):173-177.
Tu Yu-zhen.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in Chinese major——An example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36(2):173-177.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社會人才需求呈現(xiàn)出多元化。從知識教育向能力培養(yǎng)轉變是在當前高校教育質量工程中的關鍵性實務。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也簡稱“中文專業(yè)”)該如何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這需要從培養(yǎng)目標和定位的調整開始,建立以提升專業(yè)素質和職業(yè)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yǎng)結構,進而通過夯實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口語、文字以及策劃傳播等方面的能力。作為傳統(tǒng)優(yōu)勢學科,中文專業(yè)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較弱,人才培養(yǎng)計劃雖然也都分配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學時學分,但在具體安排和組織上不夠規(guī)范,流于形式。本文擬從相關的實踐教學模式理論出發(fā),以東華理工大學中文專業(yè)近年來探索實踐教學的改革為例,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制定切實的培養(yǎng)目標,設計可操作性的實施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模式”這個概念是指“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1]。喬伊斯和韋爾的《教學模式》,系統(tǒng)介紹了22種從教學目的、策略以及社會心理等角度建構的教學模式[2]。目前,國內學者對教學模式的定義比較多,一般認為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和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比較穩(wěn)固的教學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體系”[3]。
東華理工大學中文系構建“三維綜合式”教學模式中的“三維”,是指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文字表達能力訓練、文化傳播能力訓練三個維度,其教學理念主要以“主體性教育理論”和“情境認知理論”為理論基礎,確立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程序和策略。主體性教育理論提出了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是指在教學中解放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體性得到發(fā)展。這種教學是有效實施主體性教育并培養(yǎng)學生主體人格的一種策略”[4]。學生主體性發(fā)展需要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和實踐,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個性行為等全面和諧發(fā)展,這一理念應用于實踐教學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訓相結合,遵循自主創(chuàng)造和自我發(fā)展的規(guī)律,實現(xiàn)其主體精神的自我完善和提升。
布朗、科林斯與杜吉穗的論文《情境認知與學習文化》論述了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認為“知與行是交互的,知識是情境化的,通過實踐的方式營造學習的情境來組織教學”?!皩嵺`共同體”則是由萊夫和溫格于1991年在其合著的《情境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一書中提出來的,其中說明“在個體與共同體”的關系中活動的重要性[5]。為支持學習而專門設計的情境并組成的實踐共同體中,會設定一個核心目標,圍繞這個目標由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形成活動系統(tǒng),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學習個體,通過實踐進入學習活動系統(tǒng)中,獲得積極參加協(xié)商達成目標的機會。實踐教學提供了一種情境學習的環(huán)境,促進了教與學、知與行的互動交流,學習者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拥孬@取新知識。這是以學生為本的學習環(huán)境中建立起來的教學活動進程,組成實踐教學模式的穩(wěn)定結構。其主要要素包括:情景化實踐共同體的創(chuàng)設、基于問題的合作性學習,強調對學生學習的情境化評價等等。
“三維綜合式”實踐教學模式,是把“語言表達”模塊和“寫作訓練”模塊作為教學內容,通過綜合訓練來夯實學生的專業(yè)基礎,提升學生的職業(yè)能力?!罢Z言表達”模塊主要是“中外名劇改編與表演”系列實踐課程、“寫作訓練”模塊主要是“閱讀指導和寫作訓練一體化”系列實踐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豐富的、有意義的情境設計,創(chuàng)設有凝聚力的實踐共同體,確保學生的學習中心地位,通過合作性學習協(xié)商解決問題,從而在實踐過程中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使理論知識和課堂學習的結果能在課堂之外的各種真實情境中完成遷移,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獲得學生主體精神的自我實現(xiàn),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實踐課程設置的模塊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學生在掌握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和理論的基礎上,形成比較突出的專業(yè)特長,在就業(yè)市場中具有競爭力。為了體現(xiàn)本專業(yè)重素質能力、重創(chuàng)新、重應用的專業(yè)特色和達成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在修訂人才培養(yǎng)計劃時,有意壓縮理論學時,增加實踐學時,優(yōu)化整合課程的內容體系,合理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的結構比例以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設置“中外名劇改編與表演”“新文體寫作”“說課訓練”等特色實踐課程,著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中文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適應性。同時在傳統(tǒng)的《文學概論》《文化產(chǎn)業(yè)》《寫作》《語文教學論》課程中增加了實驗課時,強化訓練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和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能力,提升口語表達、文字表達、文化傳播三維綜合形成的職業(yè)能力。2011年,我們開設的“中外名劇改編與表演”實踐課程正式實施,之后又不斷擴大吸引學生的參與程度,使之逐漸成為中文專業(yè)的一大特色實踐課程。在制定2014版教學計劃之時,我們有意識地設計“經(jīng)典名著導讀”“新文體寫作訓練”“普通話培訓測試”“學年論文”等系列實踐課程,盡量涵蓋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訓練。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施之后,現(xiàn)已形成“語言類”和“寫作類”兩大模塊的實踐訓練內容框架,并互有交叉,實現(xiàn)了表達與傳播、溝通與策劃等能力的綜合訓練,各項實踐學習任務系統(tǒng)在本科教學計劃中有序展開,從而為構建“三維綜合式”實踐教學模式提供具體的教學內容新體系。
一般而言,實施策略指完成教學模式的進程中形成的教學方法系統(tǒng)。東華理工大學中文專業(yè)在教學實施策略方面主要積累了三個方面的經(jīng)驗:優(yōu)化實踐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提供情境化實踐場、創(chuàng)設實踐共同體;課內與課外結合,完成知識在不同情境之間的遷移。
第一,適應市場需求,優(yōu)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開設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課程,如必修和選修理論課程內的實驗學時,以及集中性實踐課程都經(jīng)過全系教師多次討論,編寫出完整的教學大綱,并根據(jù)教學大綱完整設計出包含實踐的時間安排、教學方案和綜合評價方式的教學任務書。教學設計中突出學生的學習者中心地位,激發(fā)其內在自我的學習動力。以“中外名劇改編與表演”實踐課程為核心的語言類模塊而言,先開設有“普通話培訓測試”實踐課,進行語言表達的標準化基礎訓練,后開設有說課訓練實踐課程以應對教師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需要,并在《公共關系學》《商務談判》等選修課環(huán)節(jié)增加實踐訓練內容,以應對口語應用能力提高的培養(yǎng)需要。結合《寫作》專業(yè)必修課的理論教學,優(yōu)化寫作類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著力訓練學生文字表述的能力。為達到“閱讀指導和寫作訓練一體化”,從大一開始,陸續(xù)開設“文史哲經(jīng)典導讀”“新文體寫作訓練”“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等集中性實踐課程。這一方面主要是通過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實現(xiàn)知識在閱讀體驗和寫作積累之間的互相遷移和互相促進;另一方面是既通過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以讀促寫,同時也通過寫作指導發(fā)現(xiàn)文學規(guī)律,掌握和提高文字表達技巧,以寫促讀,從而使閱讀與寫作相得益彰。
第二,探索如何提供情境化實踐場、創(chuàng)設實踐共同體等實踐教學方法的系統(tǒng)研究,引導合作性學習。首先,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已多年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構建中文專業(yè)人才個性化培養(yǎng)的平臺。本科生導師制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6],學生一入校,就分別組合成小型學習團隊,每個學習團隊由三至五位學生和一位指導老師組成,除個別學習計劃有變化的團隊中途調整以外,指導老師將陪伴小團隊的學習生活至畢業(yè)。每個導師從經(jīng)典閱讀、學年論文寫作、各類實習等方面進行具體而個別的指導,使學生逐步了解讀書報告的寫作和知識積累、學術論文的寫作程序、規(guī)范和技巧,并針對文科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實際,制定畢業(yè)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和資料閱讀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資料檢索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參與到導師的科研或教改課題中去,使師生之間形成長期輔導和合作的關系。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興趣和專長因材施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可貴嘗試。其次,在具體實踐課程教學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法,提供情境化實習場,創(chuàng)設實踐共同體。比如“新文體寫作訓練”課程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把學生分成影視評論、專欄評論、網(wǎng)絡文學評論、原創(chuàng)寫作等不同方向的幾個小組。小組內成員共同探討同一類文體寫作特點、嘗試同一類文體的寫作,根據(jù)同一命題的學習任務組織頭腦風暴的討論會。導師對影視評論小組會挑選出幾部作品,對專欄評論小組會針對幾個知名的專欄等,并將對其的分析設定為該小組的中心學習任務。小組成員針對學習任務展開自由討論,發(fā)揮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獨立完成寫作計劃。小組學習的過程并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式。每一個小組的討論小結和評論分析的方法都會在全班定期展示和交流,教師引導每一個小組對論題的設立和解決給以解釋說明,并對每一個小組都給予評價。再比如“中外名劇改編與表演”實踐課程先確定劇目,一個劇目就是一個中心學習任務,根據(jù)劇目形成合作學習小組;一部戲就是一個小團隊,有編劇、導演、演員、劇務等等成員。這一實踐課程,每次都會形成12個左右的小劇組。每個小組的學生經(jīng)過老師指導,分工合作,討論排演計劃。師生共同打造的一出出精彩的戲劇節(jié)目,在每次的課程匯報演出時都會受到較廣泛贊譽。這種組織方式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來自畢業(yè)生的調查表明,近幾屆學生在本科期間留下深刻情感印象的瞬間,有很多是來自排演戲劇的經(jīng)歷。呈現(xiàn)有意義的集中性學習目標,并將學生需要的知識、能力鍛煉的信息都融入到學習情境中,這給學生搭建了一個了解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的平臺。實踐表明,小組成員各有所長,經(jīng)過通力合作,結合自我評價與教師評價,可推動學生主動進入問題化、任務化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并極大地激發(fā)出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第三,提供情境化實習場,其目的在于完成知識從學校情境到職場情境的遷移,培養(yǎng)學生妥善處理各種情境問題乃至各種社會問題的能力。我們在這方面的教學策略,主要是以工作項目的形式組織實踐課程的具體教學活動,找到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7]。比如說,“中外名劇改編與表演”課程把文學知識和舞臺表演實踐的學習內容打通,通過全校性的公演展示學習的成果,并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與寫作一體化”實踐課程的教學借助于課內課外閱讀與寫作渠道,著力搭建閱讀與寫作的多層次平臺。訓練有指導,成果有展示,凝聚學生的讀寫熱情,才易于形成持續(xù)的效果??偲饋砜?,豐富開放的成果展示平臺,分為兩大部分:第二課堂和學科競賽。具體而言,即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專業(yè)社團、參與校園電視臺、校報編輯部等工作,與傳播系的“微電影”實踐課程進行合作,進行跨學科和跨課程的實踐活動,指導老師可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例如,我們以“全省大學生寫作比賽”作為寫作訓練平臺,每年都指導學生參賽,共斬獲多項大獎。除了上述兩方面之外,我們在教學策略上還注重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目前我們的實習基地建設有些薄弱,將來擬結合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進一步修訂,積極利用社會資源擴大實習基地的數(shù)量,提高實習基地利用的效率,優(yōu)化學生的實習過程,達到不斷提升學生職業(yè)能力的目的。
在構建和實施“三維綜合式”實踐教學模式過程中,我們在教學保障、評價考核、學生反饋等方面也有一些相關的思考。
“三維綜合式”實踐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東華理工大學中文系專業(yè)建設的特色成果。我們認為,這一特色成果之所以能夠有序、有效并持續(xù)發(fā)展,是因為它具備了三方面的保障。一是制度保障?!叭S綜合式”實踐課程設置列入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編寫規(guī)范的教學大綱,這是保障教學模式穩(wěn)定有序、規(guī)范高效進行的制度要求。二是師資保障。實踐教學的展開不僅集合了本專業(yè)的專任老師的師資力量,還為具體實踐課程和實踐平臺專門安排了負責人,協(xié)調整合校內外各類資源,擔綱實踐課程的運籌、指導和總結。三是經(jīng)費保障。系、院兩級領導每年都將實踐教學經(jīng)費納入學校教學經(jīng)費預算,專項列支,并加大實習基地建設的投入。
經(jīng)過2014版教學計劃的運行,我們也正在探索評價方法的改革,來考察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yǎng)情況、教師的教學效果,并對模塊內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測評。首先,考核方式的改革。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能力評價應體現(xiàn)專業(yè)化、綜合化和動態(tài)化。目前的考核方式重結果評價而輕過程評價,事實上能力的評估應兼具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種性質,督促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自我調整,最終完成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定的培養(yǎng)目標。將學生的總體表現(xiàn)和綜合素質作為課程成績的依據(jù),主要包含以下要素:個人結課報告(論文)、小組階段討論紀要、小組成員評價、指導教師評價。其次,設定相應的評價指標,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建立科學合理的多元評價機制不僅激勵教師積極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且對實踐教學起著直接的導向作用。
我們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于教學實踐活動的看法,其中53%的學生認為教學活動與專業(yè)內容結合緊密度一般;在影響課外教學實踐活動效果的主要因素中,學校重視程度和自身重視程度各占43%。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學實踐活動可以提高他們自身的素養(yǎng)和能力,超過60%的學生認為教學實踐可以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和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對于文檔編寫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方面也有較高程度的認可。在實踐教學方式的選擇中,參與互動式教學、情景模擬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受到60%以上學生的認可,有20%左右的學生選擇了理論講授式教學、研究式教學和辯論式教學。調查表明,中文專業(yè)的實踐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需要根據(jù)就業(yè)市場的反饋進一步調整教學策略,完善教學模式。
東華理工大學中文系“三維綜合式”教學模式實施以來,可以看出初步的應用效果,同時,也有許多工作還有待于今后的驗證、改進和完善,尤其需要加強與校外的聯(lián)系展開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更有效的情境實習場。我們的設想是建立戲劇表演工作坊和創(chuàng)意寫作工作坊,通過構建校外與校內結合的實踐工作平臺,完善社會實踐與學科交流的工作機制,推動中文專業(yè)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和有序發(fā)展。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894.
[2] B·喬伊斯.教學模式[M].荊建華,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
[3] 吳立崗.教學的原理、模式和活動[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182.
[4] 朱新梅.論主體性教育思想的歷史沿革[J].教育科學研究,2001(9):5-9.
[5] 王文靜.基于情境認知與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25.
[6]謝宗波,姜國芳,劉云海,等.本科生“1+3”科研導師制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89-91.
[7] 張懷強,李麗,劉玉娟,等.面向新時期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平臺建設[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93-196.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in Chinese Major——An Example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U Yu-zhen
(Schoolofliteratureandlaw,East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Nanchang330013,China)
In the first part, by sorting out the related theory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On the basis of drawing on the useful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past time and ot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author tries to build a new practical teaching pattern.That is to say, a method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intrinsic logic relationship in pattern design and develops various content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last part, some considerations are given to the feedback of teaching effects in order to further seek th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Chinese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2016-11-13
江西省高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中文專業(yè)‘三維綜合式’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XJG-14-6-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涂育珍(1974—),女,江西臨川人,副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批評的教學研究。
G642.4
A
1674-3512(2017)02-01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