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習翼
家學
——學養(yǎng)的根苗
文丨習翼
家訓是家庭里世代相傳的學問。家是以婚姻和血統(tǒng)關(guān)系為基礎(chǔ)的社會單位。對于學,先哲王陽明概括為:“學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刪鋤之者也,無非有事于根焉而已?!惫湃松钪?,“欲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的道理,把涵養(yǎng)家學、培育子女當作接力棒一代代傳遞。一個家庭要想子孫綿延、家道恒昌,就必須對子女自幼進行良好的教育,家教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家學是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家學做好培養(yǎng)、灌溉、扶植、刪鋤是家長的責任。
家學是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前輩們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社會閱歷概括總結(jié)成為較系統(tǒng)的經(jīng)驗之談,以此對子孫啟蒙教化、砥行礪品。這里有成功的經(jīng)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家學是父祖目擊身歷的感悟,升華為子孫為人處世的良方。有家學的導引,后輩才會少走或不走彎路??鬃痈嬲]孔鯉:“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無以言?!鳖佒瓢鸭覍W寫成洋洋灑灑的家訓,分門別類地教之、導之。從劉向父子到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無一不受深厚家學影響。更有學貫中西的陳寅恪先生,其父陳散原開一代詩風,其祖陳寶箴二十歲以舉人出仕,文才、韜略和辦事能力深得曾國藩賞識。乃父乃子,陳氏一家可謂家學源遠流長。
家學是學問的弘揚。岳麓山書院有一方匾額:“斯文正脈。”人類文化傳承的斯文正脈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關(guān)鍵在于一代代人繼往開來、發(fā)揚光大。不發(fā)揚,就會停滯不前;不光大,就會萎靡不振。家學也概莫能外,一代代地滾雪球才能根深葉茂。有曹操的《觀滄?!贰洱旊m壽》的詩歌影響,才有曹丕的《燕歌行》,從而造就曹子建的八斗詩才;有蘇老泉的發(fā)奮苦讀,博取功名,才有蘇東坡一代文豪橫空出世。每一個有所作為的人,成長都受家學的濡染,家學結(jié)下碩果。從而成為影響后世的因,出現(xiàn)漣漪效應(yīng)。
家學是學問的傳承。戛然而止,家學就失去存在的價值。俗話說:“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奔覍W的傳承也是一代代人薪火相傳,言思可道,行思可法。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傳承有續(xù),成就了中國書法史上的佳話;有梁啟超家學的滋養(yǎng),才有梁氏一門三院士,九子多才俊的碩果累累。傳承是耳提面命,也是潛移默化。父母不僅告訴子女怎樣做,還要做給子女看,用自己的行為舉止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榜樣的力量帶動是最好的傳承。蓄先輩之養(yǎng),貽后人之澤。在家學的鏈條上,每個人都是承載者,也是拉動者,要不斷擦拭自己,使鏈條不生銹;要不斷學習,給鏈條加好油,只有這樣,家學的鏈條才能永不銹蝕,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