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劍 孫士勇 邢靈冰 楊 睿
(大連理工大學精密與特種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大連 116024)
隨著空間天文光學和遙感技術(shù)的發(fā)展,新型反射器將逐漸向大口徑、輕量化的方向發(fā)展。CFRP復合材料以其熱穩(wěn)定性好、面內(nèi)彈性模量高、工藝簡單、熱膨脹系數(shù)低、制造成本低、以及良好的可設計性等,在近些年越來越受到國內(nèi)外反射器研究者的矚目,成為下一代反射器面板制備的理想材料[1-6]。
要使CFRP復合材料制備的反射器面板具備反射功能,需要在其表面制備功能層。20世紀90年代,NASA通過在CFRP表面涂覆氰酸樹脂,經(jīng)由離子拋光保證反射功能。但是樹脂的脆性以及吸濕蠕變等缺點局限了該種工藝的應用。相比較下,制備金屬層的工藝則使復合材料不但保留了其輕質(zhì)高強的特點,而且能夠兼具電磁屏蔽、導電性等優(yōu)異特性,因而被更多地采用[7-9]。 2003 年,美國 ATK 公司在CFRP基體表面鍍細晶銅;2012年,日本太空發(fā)展署在CFRP鏡面基體上鍍鋁來制備反射鏡鏡面[10];而國內(nèi)在這方面的研究還不多,多處于反射鏡鏡體的試制階段[11],對CFRP反射鏡表面金屬層的研究還較少。本文將化學鍍鎳與脈沖鍍鎳技術(shù)聯(lián)合應用于CFRP表面的金屬化處理,在CFRP表面制備了納米晶復合鍍層[12-14],并對復合鍍層表面形貌、納米晶生長速率和表面粗糙度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分析。
待鍍試件為含有鎳粉過渡層的CFRP基板,其制備和固化參考文獻[15],通過在CFRP復合材料表面添加含有鎳粉的共固化過渡層而簡化了化學鍍工藝,其過渡層中的Ni粉質(zhì)量分數(shù)為50%。該過程中,碳纖維選用的是日本東麗公司生產(chǎn)的T300編織布,樹脂為亨茲曼公司生產(chǎn)的環(huán)氧樹脂LY1564。鎳粉為北京興榮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粒徑為6.5 μm。
試驗中,化學鍍液參考文獻[15],電鍍液在傳統(tǒng)瓦特型鍍液基礎(chǔ)上改進,其具體成分為:硫酸鎳,200 g/L;氯化鎳,60 g/L;硼酸,40 g/L;均為分析純,天津大茂生產(chǎn)。
KQ-50B超聲波清洗機,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HH-2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國華電器有限公司;PHS-25C PH計,上海雷磁儀器廠;JJ1000電子天平,常熟市雙杰測試儀器廠;電化學沉積試驗臺,自制;Em?pyrean XRD測試儀,PANalytical;Q45掃描電子顯微鏡,F(xiàn)EI;VHX-600E 超景深光學顯微鏡,Keyence;NV5000 5022S 輪廓儀,Zygo。
Ni粉經(jīng)超聲波清洗后與樹脂混合,并涂覆于CFRP基板上,借助真空RTM技術(shù)共固化。基板厚度約為 2 mm,過渡層厚度為 0.1~0.2 mm。 試件固化之后脫模,通過砂紙打磨的方法粗化表面,并經(jīng)由除油、酸化等工藝后進行化學鍍,其制備流程見圖1。
圖1 鍍鎳工藝流程圖Fig.1 Process of nickel plating
化學鍍之后,CFRP表面已經(jīng)形成了連續(xù)的金屬層,再通過脈沖電鍍的方法在其表面制備納米晶鍍層。電鍍前,首先用丙酮脫脂,隨后用去離子水清洗;再在稀釋的硫酸溶液(10wt%)中浸泡,最后使用去離子水清洗,最終清洗后襯底仍然保持濕潤狀態(tài)時立即進行電鍍,采用的電鍍設備為電化學沉積試驗臺。
為研究晶粒長大的機制以及鍍層表面粗糙度、PV值的變化,試件的電鍍時間分別設定為 0.5、1.0、1.5、2.0 及 2.5 h。 其他關(guān)鍵工藝參數(shù)如下:電流密度為 A/m2,占空比為 0.4,頻率為 900 Hz,溫度為 40℃。將粗化后的試件標記為1#,化學鍍后試件標記為2#,電鍍后的試件隨時間的遞增依次標記為3?!?#。
式中,D為晶粒大小,K為常數(shù),本文中K取0.89,λ為X射線波長,β為衍射峰的半高寬,θ為布拉格衍射角。
經(jīng)過化學鍍后,試件表面形成了Ni-P層。顆粒的直徑為2~6 μm,但是鍍層表面凹凸不平,顆粒起伏較大(圖2),其中圓圈內(nèi)為凸起部分,方框內(nèi)為凹陷部分,可見明暗區(qū)別明顯。試件在經(jīng)過了脈沖電鍍之后,表面則形成了更加致密、“平坦”的金屬Ni連續(xù)鍍層(圖3)。
通過超景深顯微鏡觀測2#及3#;通過XRD測試儀對2#及3?!?#的鍍層表面進行物相分析,采用銅靶,λ=0.154 06 nm;通過 3D 表面輪廓儀測量 1#~7#各試件表面粗糙度以及PV值;最后,利用XRD測試結(jié)果,結(jié)合 Debye-Scherrer公式計算出 3?!?#電鍍層納米晶粒的大小,公式如下:
圖2 超景深顯微鏡下化學鍍Ni-P鍍層的表面形貌Fig.2 Ultra?depth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Ni-P electroless plating
圖3 超景深顯微鏡下電鍍金屬Ni鍍層的表面形貌Fig.3 Ultra?depth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pulse nickel electroplating
通過觀測表面發(fā)現(xiàn),電鍍鍍層表面顆粒呈現(xiàn)金字塔形狀,與化學鍍層相比較,表面顆粒尺寸更加均勻、細小、連續(xù),同時表面的起伏程度也更小。從表面的質(zhì)量來看,將化學鍍與脈沖電鍍相結(jié)合的復合鍍層明顯優(yōu)于單一的化學鍍鍍層。
化學鍍選用的是含P為4wt%的鍍液,鍍層中P的質(zhì)量分數(shù)較低,進入到鎳晶格中的P原子有限,因而鍍層屬于微晶結(jié)構(gòu),化學鍍的XRD測試圖中衍射峰呈現(xiàn)輕微的、不明顯的寬化狀態(tài)。經(jīng)計算,化學鍍層的結(jié)晶度為30.68%,可能是含有部分非晶態(tài)Ni2P的緣故。
圖4 化學鍍Ni-P鍍層的XRD測試結(jié)果Fig.4 XRD pattern of Ni-P electroless plating
脈沖電鍍初期,納米晶在Ni-P鍍層上形成了晶核,并隨著電鍍時間的增加,晶粒不斷長大。電鍍0.5 h后的鍍層XRD測試結(jié)果表明,鍍層表面的晶粒沿著Ni[111]取向生長;衍射峰尖銳,結(jié)晶度高,如圖5所示。
圖5 電鍍金屬Ni鍍層的XRD測試圖Fig.5 XRD pattern of nickel electroplating
通過對電鍍各個階段的鍍層表面XRD測試與晶粒大小的計算,發(fā)現(xiàn)鍍層晶粒初期長大迅速,電鍍0.5 h后的晶粒大小為50.6 nm,但隨著時間的增加,這種增長漸漸放緩。電鍍層的晶粒尺寸從最初的50.6 nm增加到2.5 h后的52.93 nm,其變化趨勢如圖6所示。在2.5 h內(nèi)總的變化率為4.6%,鍍層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晶粒的形核與長大也趨于平穩(wěn)。
圖6 晶粒大小隨電鍍時間的變化Fig.6 Change of crystalline size with time
分別測量試件粗化、化學鍍、電鍍后的粗糙度值發(fā)現(xiàn),化學鍍和電鍍都分別減小了前一工藝步驟的粗糙度值?;瘜W鍍結(jié)束后,試件表面粗糙度從1.55減少到 1.34 μm;電鍍結(jié)束后,粗糙度則由 1.34 減少到了0.96 μm。在整個工藝完成后,粗糙度減小了36%,其具體的變化趨勢如圖7所示。
圖7 復合鍍工藝下試件Ra值的變化Fig.7 Change of Ra by composite plating
隨著粗糙度Ra的減小,試件表面變得相對更加平整,這是由于經(jīng)過砂紙粗化的試件會產(chǎn)生高低不平的鋸齒狀表面。當化學沉積開始進行時,首先在表面形成均勻沉積的薄層,隨著反應的進行,在鋸齒狀的低谷處和尖峰處,鍍層先后交匯而形成圓角,也就是說試件表面的PV值減小了,圖8印證了這種分析。
圖8 復合鍍工藝下試件表面PV值的變化Fig.8 Change of surface PV value by composite coating
采用化學鍍與脈沖電鍍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CFRP表面制備了納米晶鍍層。
(1)相較于單一的化學鍍層,復合鍍層表面的顆粒更加均勻、細小,起伏更??;
(2)鍍層晶粒尺寸為50~53 nm。 電鍍0.5 h后,晶粒尺寸為50.1 nm,隨著時間的延長,晶粒尺寸逐漸增大。2.5 h后,晶粒尺寸為53 nm。在2.5 h內(nèi)總的變化率為4.6%,鍍層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晶粒的形核與長大較為平穩(wěn);
(3)隨著工藝的進行,試件的粗糙度逐漸減小?;瘜W鍍后,粗糙度由 1.55 減小至 1.34 μm;脈沖電鍍后,粗超度由1.34減小至0.96 μm。 整體粗糙度值減小率為36%。
[1]李威,郭權(quán)鋒.碳纖維復合材料在航天領(lǐng)域的應用[J].中國光學,2011,4(3):201-212.
[2]方玞.碳纖維復合材料反射鏡[J].宇航材料工藝,1992(4):74-75.
[3]劉韜,周一鳴,江月松.國外空間反射鏡材料及應用分析[J].航天返回與遙感,2013,34(5):90-99.
[4]王志.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智能復合反射鏡技術(shù)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6-9.
[5] ROMEO R C,MARTIN R N.Unique space telescope concepts using CFRP composite thin?shelled mirrors and struc?tures[J].Proc.Spie.,2007:28.
[6] CHEN P C,HALE R D.Large aperture nanocomposite deformable mirror technology [ J].Proc.Spie., 2007: 67210R -67210R-8.
[7]任屏源.衛(wèi)星天線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表面金屬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7.
[8] THOMPSON S J,DOEL P,BROOKS D,et al.A 1-me?tre Ni coated CFRP demonstrator for large deformable mirrors[C]//1stAO4ELT Conference-Adaptive Optics for 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s.EDP Sciences,2010.
[9]王睿,萬怡灶,何芳,等.碳纖維連續(xù)鍍鎳生產(chǎn)工藝及其屏蔽復合材料[J].復合材料學報,2010,27(5):19-23.
[10] UTSUNOMIYA S,KAMIYA T.Development of CFRP mirrors for low?temperature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telescopes[C] //SPIE Astronomical Telescopes+Instrument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2012:21-30.
[11]王永杰,解永杰,馬臻,等.空間反射鏡新材料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16,30(7):143-147.
[12] YIM Y,RHEE K Y,PARK S.Influence of electroless nickel?plating on fracture toughness of pitch?based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s[J].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2015,76:286-291.
[13]汪榮華.化學鍍鎳-磷層的功能特性及其在工業(yè)上的應用[J].宇航材料工藝,1991(2):12-20.
[14]周麗,于錦,馬安遠.脈沖電鍍鎳及其性能的研究[J].電鍍與涂飾,2009,28(11):5-8.
[15] SUN S,YANG R,HAN J,et al.Effect of nickel parti?cles on the interfacial adhesive strength between a Ni-P composite coating and a polymeric composite substrate[J].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2016,297: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