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一馨 (浙江科技學院 310023)
《最憶是杭州》里的意象之美
龍一馨 (浙江科技學院 310023)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是一種審美的境界,它超越了現(xiàn)實的物理世界,把人的情感注入其中,賦予新的含義。葉朗說“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的世界”,那么作為一場美輪美奐的G20文藝演出《最憶是杭州》到底又有哪些讓人值得回味的地方?
G20文藝演出;最憶是杭州;意象;審美
2016年9月4日,G20峰會文藝晚會在杭州西子湖畔圓滿落幕。這場名為《最憶是杭州》的晚會從前期的創(chuàng)意研討到后期的制作與排演,歷經了無數(shù)次的推翻與重來,才得以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然而,心血之作,終得認可。多數(shù)人稱之為一場美輪美奐的演出。有人說它美在排場,有人說它美在韻味,也有人說它美在燈光,還有人說它美在西湖山水……這場審美之旅,正如莎士比亞說的“ThereareathousandHamletsinathousandpeople’seye s.”譯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對于美的概念和標準都不同,在審美的界域里不分對與錯,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一名觀看數(shù)次的觀眾來說,有些美不容錯過。
葉朗先生說“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的世界”。他引用方士庶的《天慵庵隨筆》“山蒼樹秀,水活石潤,于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又用惲南田之《南田畫跋》“一草一樹,一丘一壑,皆靈想之獨辟,總非人間所有”來說明這個意象世界,就是審美的對象。“象”是我們所見之象,而“意”則是我們所感和所悟。G20文藝晚會首先是從這些藝術家的所見所聞開始的,隨之以賦予情懷和立場后,通過一定形式而展現(xiàn)。這種被“意化”了的“象”便稱之為“意象”。所以說意象的世界是超越了眼前所見之美,是融入了藝術家個人情懷和感悟之后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主客觀和諧統(tǒng)一的美,是更高層次的美。
《最憶是杭州》(以下簡稱《最憶》)里意象萬千,它們被用心地勾畫和呈現(xiàn),共同述說的不僅是一種“氣融潔而照遠,質明潤而貞虛,若不廢照,清不激污”的高遠和清幽;還有一種悠悠天地,包羅萬象的坦蕩和包容。這種“靈奇”般的意象,讓筆者記憶猶新,久久不能忘懷。其中最為深刻的便是這月、橋、水。這三者都是平時生活的常見物象,也是中國古代詩人最為中意的抒情對象,它們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在G20國際大舞臺上,它們看似“簡單”卻意味深遠。
(一)月滿春江,相聚此時
自古以來“月”便是詩人的一種寄托。張九齡《望月懷遠》里寫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意境雄渾擴大的海上明月便是他對遠方親人思念的寄托。蘇軾在《水調歌頭》里又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里月亮的圓缺象征著人的聚散離合。漢字“圓”有完備、周全的意思,因此圓月便有了許多象征的意思,比如事情圓滿、家庭美滿、親朋好友團聚等。G20的演出時間恰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這個節(jié)日是以月之圓兆人之團聚,一直以來被寄以思鄉(xiāng)、思念親人、期盼豐收等情感。導演團隊在演出的開端也將今宵團聚的美好寄予了明月——一輪盈潤的明月伴隨著如玉珠走盤般的琵琶聲從遠處湖畔密蔭的樹叢中緩緩升起,一幅“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壯闊畫面映入眼簾。此曲《春江花月夜》,以音樂的細膩和景觀的秀美重現(xiàn)了詩中的浩瀚和恬靜,并寄予圓滿、美好的寓意,正是這花好月圓,千里相聚的開端。
(二)月光如洗,瑩潔靜謐
月夜之美,除了吸引中國的文人墨客以外,還引來許多西方的文人雅士借以抒情。同作為G20演出曲目《月光》是法國作曲家、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克勞德?德彪西的作品之一。此曲是德彪西《貝加摩組曲》的第三段,已初具印象派的風格。在《月光》中他大膽的運用音程的平行進行與不協(xié)和音,營造出一種輕柔浪漫的意境。在《最憶》的演出中導演們以新的方式詮釋了它。一架白色的鋼琴佇立于從湖水之上,除了西湖夜景的襯托之外,還有一座由10根光纖組成的G20logo橋相伴。音樂漸入,橋洞出現(xiàn)月夜的影像,月亮隨著音樂的流動由彎月化為滿月,象征時間的流走,神圣而輕柔。影像中清風微服岸柳,不禁讓人想起“楊柳岸曉風殘月”的中式情懷。
(一)橋,江南水鄉(xiāng)的象征
橋是水鄉(xiāng)杭州的一個特有文化,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稱杭州為“千橋之城”,他寫道:“城中各種大小橋梁的數(shù)目達12000座。那些架在大運河上,用來連接各大街道的橋梁的橋拱都建得很高,建筑精巧,豎著桅桿的船可以在橋拱下順利通過,車馬也能在橋上暢通無阻?!睒?,作為杭州的特色,也是G20logo設計的主要元素。
(二)橋,友誼的象征
“橋是連接雙邊,構建對話機制的象征。它更是寓意著G20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之橋、國際社會合作之橋、面向未來的共贏之橋?!边@是袁由敏在設計logo時的理念出發(fā)。演出中由10根光纖組成的橋形經由西湖水面的倒映從而形成G20的“○”,體現(xiàn)了連通過后的協(xié)作團結的精神。橋的倒影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虛與實,太極中的陰陽調和,共同形成一個和諧的狀態(tài)。當然這20根光纖也代表了與會的20位成員。
(三)橋,科技的象征
除了組成橋體的光纖,展現(xiàn)以人科技感外。讓觀眾為之震撼的是神奇的“橋洞”?!短禊Z湖》的表演中,我們能看到一只白天鵝在橋洞下翩翩起舞,而后天鵝由一生二,二生四,然后越來越多……這并不是一個魔術作品,但它是如何實現(xiàn)這樣的效果的呢?答案便是全息影像。這個logo的橋洞下并不是架空的,而是藏著一塊透明的全息膜,影像是通過平面的LED反射至全息膜上的。當我們在觀賞如夢如幻的《天鵝湖》時,還看到了科技的力量。
由于表演場地的特殊,“水”便成為了整臺晚會的“主角”貫穿始終。當燈光伴隨著音樂逐漸亮起,引人入醉的除了岸畔的湖光山色和長空月影之外,還有那虛實相襯的水中倒影。匠心獨運的主創(chuàng)團隊借用光與水,在現(xiàn)實可觀的情景之外別構出一個與之對稱的空間。這對稱的畫面便成就了其虛實意境之美。
回想G20logo“橋”的意象,正是借助了水之倒映才得以完整,也正因為水使之呈現(xiàn)得更加巧妙。另外,讓人為之不忘的還有那把從水面撩起的大折扇。當折扇完全打開,遠處高空的皓月漸漸隱褪,半圓形的折扇在水的倒影下仿佛形成一輪近景的圓月,兩名舞者在月前飛舞化蝶。這美輪美奐的景象,雖未直接表現(xiàn)“水”,但水之純澈和包容之態(tài)被呈現(xiàn)了出來。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是先哲老子提出的美學觀念。水,無色無形,質樸兼容,可利萬物,正是中國千百年以來兼容并包之道的象征。
《最憶是杭州》的演出雖然早已結束,但其中的創(chuàng)意和美還是值得回味的。雖短短的45分鐘,但意蘊深遠。不禁讓人想起葉朗先生的話“這個自然,這個存在的本來面貌,它是有生命的,是與人類的生存和命運緊密相聯(lián)的,因而是充滿了情趣的?!薄蹲顟浭呛贾荨罚闶前堰@充滿情趣的世界更加清晰地展現(xiàn)在觀眾的眼前。
[1]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4:55-74.
龍一馨(1989-)女,碩士,湖南常德人,浙江科技學院人文與國際教育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中國舞劇創(chuàng)作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