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尼格爾?吐爾洪 (新疆大學 830046)
論維吾爾諺語的文化價值
古麗尼格爾?吐爾洪 (新疆大學 830046)
維吾爾民間諺語是維吾爾族人民對自然現(xiàn)象和生活,生產(chǎn)方式等方面有教育意義和寓意深邃的語句,它以語言精練,內(nèi)容豐富,修辭色彩,語調(diào)優(yōu)美動人,音調(diào)和諧,思想性強等特征,每一句閃爍著思想智慧和文化內(nèi)涵,可以說是維吾爾語言文化寶庫中的精華。然而,作為一定文化背景下的產(chǎn)物,諺語具備傳授經(jīng)驗,進行品德教育等社會功能。通過它我們還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模式。
文化價值;維吾爾;諺語
諺語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它體現(xiàn)了維吾爾族的文化觀念,反映了維吾爾族多樣的生活方式及民俗習慣;因此,對維吾爾諺語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便可挖掘出其層內(nèi)涵—文化價值。通過維吾爾族諺語我們能夠透視本民族的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活躍的思維形式和生活方式等文化全景。
維吾爾民間諺語作為維吾爾民族文化的載體,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民族性。維吾爾諺語中體現(xiàn)了大量的維吾爾語中所特有的,本民族最熟悉,與他們?nèi)粘I钭蠲芮械幕驹~匯。例如:封齋,馕等,這些詞匯的出現(xiàn),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習俗,風俗習慣,風土人情。
2.群眾性。維吾爾族人民群眾是維吾爾民間諺語的根植。它被時代流傳,被維吾爾族人民認可,凝聚了本民族文化的物質(zhì),具有考察其民族文化的價值。
3.豐富性。維吾爾民間諺語自然,歷史,民俗習慣,宗教等方面的豐富性能夠全面地反映民族文化某一方面的真實面貌。
4.歷史性。作為口頭文學作品之一,維吾爾族諺語體現(xiàn)了本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性,凝聚了本民族悠久的歷史。
下面采用分類論析的方法,把維吾爾族諺語的內(nèi)容分為三大類論述。
第一類,教誨性諺語。這類諺語所反映的是階級斗爭,歌頌善自為謀,贊佩美德。這類可分下幾小類。
1.反映階段斗爭的諺語。這類諺語不僅反映維吾爾族人民鮮明的愛恨觀。例如:
好客人開飯時來,壞客人饞言時來。
寧當窮人的女兒,不當巴依的兒媳。
財主有毛繩,窮人有草繩。
2.反映愛國精神的諺語。這類諺語反映的是維吾爾族人民強烈的民族自尊,群體意識和民族的自豪感。例如:
好人為眾人帶來好處。
國泰民安。
人多嘴雜。
民眾的耳朵最靈。
眾人氣得要死,蠢材卻在笑。
3.反映贊佩勞動創(chuàng)造的諺語。這類諺語能夠給我們總結(jié)出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體現(xiàn)了維吾爾族人民熱愛勞動,熱愛智慧的精神。例如:
人多智廣。
勞動到底是享福,愚昧到底會貧窮。
苦盡甘來。
不吃苦,哪有富。
第二類:訓誡性諺語。這類諺語反映的是維吾爾族人民的人生哲學,生活經(jīng)驗,風土人情。這類諺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反映崇尚知識的諺語。這類諺語反映的是維吾爾族人民重視知識,并把知識作為評價人物的依據(jù)。例如:
你是學者,世界就是你的。
有金銀財富,不如有一技之長。
有識之土千古流芳,不學之輩如云消散。
2.反映客觀規(guī)律的諺語。這類諺語所反映的是維吾爾族樸實的辯證思想,揭露了宗教迷信的虛偽性。例如:
一件好事難以忘懷,一件壞事……
小鳥沒有不叫的,敵人沒有詛咒的。
做一件好事能使你躲開千萬個災難。
3.反映世態(tài)人情的諺語。這類諺語中,大部分諺語以家庭,愛情,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為主要內(nèi)容,反映維吾爾族人民的擇偶標準,追求真美,珍惜榮譽的心理。例如: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人靠言談,飯菜靠鹽。
4.反映道德情操的諺語。這類諺語反映的是維吾爾族人民棄惡揚善,團結(jié)友愛及其鮮明的是非觀念。尊敬兄長,真誠,慷慨待人。例如:
疆場識勇士。
多想少說。
與其盼望別人早死,不如求自己長壽。
第三類:風土習俗類諺語。這類諺語反映的是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傳說,生產(chǎn)方式,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
1.反映風俗習慣的諺語。這類言語中會匯大量出現(xiàn)維吾爾族的習俗詞,特產(chǎn)詞,從某個程度上反映了維吾爾的民族習性,性格心理。例如:
有財人夸自己財產(chǎn),窮人夸自己孩子。
狗想的是骨頭。
財主吃得多,說他胃口好,窮人吃得多,說他是餓死鬼。
2.反映宗教信仰的諺語。維吾爾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信仰過好多種宗教??梢哉f,宗教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諺語與文化的關(guān)系密切。從而得知,它更能折射出宗教對諺語的影響。例如:(封齋),(散藍),(穆斯林),(乃瑪子)等等。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因此,在諺語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宗教被統(tǒng)治者利用來麻痹,戕害人民的時候,人們產(chǎn)生了心理上的憎惡,他們諷刺,這種對宗教的判逆,隱含著文化的飛躍。例如:
毛拉念著吃,烏鴉啄著吃。
毛拉不看重錢,到了手可攥得緊。
蘇菲不需要請?zhí)d子不用梳子。
3.駿馬英雄贊的諺語。在維吾爾族諺語中,牲畜和野獸的出現(xiàn),或者喻為寵物,或喻為敵人,而極力贊美駿馬,駿馬便是其民族的象征,駿馬精神便是其民族的精神?!恶R》在《維吾爾諺語》(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出現(xiàn)頻率已達73處,從而可見《馬》維吾爾族的生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從而得知,《駿馬》在維吾爾族人民心目中《強悍的英雄》的象征。例如:
買馬騎一騎,買碗敲一敲。
劣馬會把主人摔倒地上,壞人會把朋友賣給敵人。
諺語和一個民族的歷史發(fā)展,經(jīng)濟生活,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文化傳統(tǒng)以及心理狀態(tài)等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諺語能明顯地反映出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的特色。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長期交往使中原文化對維吾爾早起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諺語作為勞動人民對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長期觀察的藝術(shù)總結(jié),包含著吩咐的生產(chǎn)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1]《維吾爾族諺語》198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
[2]劉文性:《對維吾爾諺語漢譯和民族文化有關(guān)問題的探討》,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3]竇建麗:《淺談維吾爾族諺語》,新疆大學人文學院,2005年第4期.
古麗尼格爾?吐爾洪(1990-),女,維吾爾族,新疆,學生,新疆大學人文學院民俗學專業(yè)維吾爾民間文學方向2014級的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