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有其獨特的雇傭制度,同工同酬一直以來不被法律認可。對于部分工時勞動而言,差別待遇問題尤為突出。日本近年來對《部分工時勞動法》作出重要修改,一方面禁止對部分工時勞工有差別待遇,一方面規(guī)定在工資、培訓、工作環(huán)境上,雇主負有勤勉義務,以此來保障部分工時勞工與正式勞工間的待遇平衡。
關鍵詞:部分工時勞動;差別待遇;均等待遇原則
中圖分類號:D931.3;DD9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5-0256-01
作者簡介:楊春建(1990-),男,漢族,河北邢臺人,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勞動法。
部分工時勞動(part-time work),又稱為非全日制用工,是指勞動者在一定周期內的日均工作時數短于可比的全時勞動者的特殊勞動關系形態(tài)。①日本的部分工時勞動快速發(fā)展,在整個就業(yè)人口中的比例愈來愈高,然而部分工時勞工與全時勞工的差別待遇愈加明顯,該問題已經成為部分工時制度發(fā)展的障礙。
一、《部分工時勞動法》的修法背景
日本雇傭體制的變革一直是比較勞動法上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終身雇傭制衰落,非典型雇傭興起,日本的雇傭制度正朝著更加彈性化的方向發(fā)展。②從過去至泡沫經濟崩潰的這段時期,部分工時勞工主要以“家庭主婦兼職”為核心。一般說來,這些部分工時勞工的工資以時薪計算并且低于正式員工,在待遇上與正式員工有天壤之別。日本于1994年制定了《部分工時勞動法》,該法以實施適當的勞動市場政策為目的,針對部分工時勞工制定了相應法律條款,其內容包含了勤勉義務。
在泡沫經濟崩潰以后,為了消除不良債權,應對全球化市場競爭,日本企業(yè)被迫降低用工成本,不得不減少正式員工人數,增加部分工時勞工。根據厚生勞動省2014年發(fā)布的《就業(yè)形態(tài)多樣化相關綜合調查》顯示,部分工時勞工的工作內容由主要是單純輔助性業(yè)務,逐步轉向為一般性業(yè)務,并且開始與正式員工負擔同樣的工作。有中國學者把這類現象稱之為“從量到質的演變”。③
部分工時勞工不斷增加與其工資待遇較之正式員工顯著較低的矛盾愈來愈強烈,不滿與批判聲音不斷高漲。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日本于2007年對《部分工時勞動法》進行全面修訂。修法之后,在整體勞動條件中,強調確保部分工時勞工與全時勞工待遇均衡,制定了禁止不得對部分工時勞工有差別待遇的規(guī)定。
二、《部分工時勞動法》修法的內容
2007年所修訂的《部分工時勞動法》其主要目的是針對部分工時勞工確保其公正適當的勞動條件、促進轉變?yōu)槿珪r勞工、改善雇傭管理等,保證其能與正式員工獲得均衡待遇,使得部分工時勞工能有效發(fā)揮能力,促進企業(yè)發(fā)展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為此,《部分工時勞動法》首先制定了雇主部分的責任和義務。針對雇傭的部分工時勞工,應當通過考慮實際就業(yè)情況,保障其獲得公正適當的勞動條件、培訓、福利制度以及促進轉變?yōu)槿珪r勞工的措施,確保其能夠取得與全時均衡的待遇。其次,為了改善部分工時勞工雇傭管理,同時規(guī)定了雇主應當制定個別措施的行為規(guī)范。并且為解決此類行為規(guī)范產生的糾紛而實行的調解程序作了規(guī)定。
修法內容主要有三點:一,引入均等待遇原則以解決愈來愈嚴重的差別待遇問題;二,明確雇主在何種條件下應向雇員提供由部分工時勞動轉為全時勞動;三,規(guī)定了雇主應當向雇員書面告知工作條件的勤勉義務。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引入了均等待遇原則:
(一)針對工資均衡待遇的努力義務
根據《部分工時勞動法》第9條第1項的規(guī)定,雇主應考慮與正式員工取得均衡,從部分工時勞工的工作內容、能力、經驗等情況來綜合衡量,以此決定其薪資。
(二)進行教育培訓相關措施的義務
在教育培訓的實施上,通常部分工時勞工會缺乏教育培訓,這也使得其與全時勞工之間有待遇落差。為此,該法規(guī)定應針對部分工時勞工實施積極的教育培訓。特別針對同一工作內容的部分工時勞工,雇主對其教育培訓負有更強的義務以保證部分工時勞工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
(三)利用相關福利設施的考量義務
“考量”是指對于部分工時勞工也適用正式員工相同的使用規(guī)則,增加部分工時勞工使用機會等而采取具體的措施。厚生勞動省規(guī)定雇主應給予正式員工使用福利設施的機會,諸如供餐設施、更衣室等,這有助于員工保持健康及圓滿完成工作任務,修法增加了應賦予部分工時勞工利用福利設施的機會。
三、評價
日本《部分工時勞動法》的修訂雖然不盡完善,但其在消除差別待遇上所做的努力讓部分工時勞工看到希望,與國際勞工組織的要求也愈來愈接近。均等待遇原則也對中國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給予很多啟示,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注釋]
①田野.日本<部分工時勞動法>的修正——以均等待遇原則為中心[J].日本問題研究,2013(4).
②刑雪艷.變化中的日本雇傭體系[J].日本學刊,2007(2).
③周兆昱.日本修正部分工時勞動法之研究[J].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