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刑罰是國家對犯罪最為嚴厲的制裁方式,這種方式的實現(xiàn)是通過刑罰權的建立和實施體現(xiàn),所以刑罰權是刑法中的核心問題。所以對于刑罰權的分析要分來源、特征等方面。
關鍵詞:刑罰權;特征;刑法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7)05-0244-01
作者簡介:魯晨珺(1992-),女,藏族,甘肅臨潭人,甘肅政法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一、刑罰權的根源
刑罰權是屬于在公權力的范圍之內,同時也是運用于懲罰犯罪的國家權力。刑罰權存在著契約論和神授論的爭論。對于契約論,就等同于資產階級的啟蒙學者提倡的社會契約說。最早提出該學說的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刑罰權來源于早期人們自己,自愿轉讓于他人的,本來屬于自己的某些自然權利。這種權利的轉讓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基本的生存,在形式上是社會契約形式的運用。從某種形式上人們理解為刑罰權就是來源于神的授予。在中國古代就有神授論的刑罰權思想,古代皇帝為了證明自己權利來源的正當性,就有自稱天子的習慣,使百姓聽令自己的命令。
二、刑罰權的概念
什么是刑罰權?在許多學者中有著相近的解釋和觀點。第一種;“刑罰權是由國家統(tǒng)治權中一種作用形式的表現(xiàn),國家有權力和能力對犯罪人給予刑罰,而且國家沒有必要考慮犯罪人是否服從該權利。當然,國家也不能擅自使用其刑罰權?!钡诙N;刑罰權可以當作刑罰請求權。刑罰請求權就是對于特定的人的犯罪用國家的權力做出的刑罰,形成一定范圍。第三種;刑罰權是創(chuàng)制和運用刑罰的權力。第四種;刑罰權是國家依據(jù)國家所屬的獨立主權對犯罪人做出的刑事制裁,是一種外在表現(xiàn)形式的國家外在權力。第五種;刑罰權是國家運用統(tǒng)治權對實施了犯罪行為的犯罪行為人進行刑罰懲罰的權力。第六種;其一是國家對犯罪行為人實行懲罰的權力;其二是具體的犯罪的被害人通過國家機關等,要求其對犯罪行為人實行處罰的這種權利。
三、刑罰權的種類
(一)從人類文明角度的分類
1.前人類文明時期的刑罰權
在前人類文明時期國家是還沒有形成的,但是在客觀的存在角度來看刑罰權已經存在了。周密教授認為,當時的刑罰權分為了對內和對外。對外就是戰(zhàn)爭,為的是擴大領土的擁有權等;對內是嚴厲的刑罰,為的是更好地統(tǒng)一。
2.人類文明時期的刑罰權
人類文明早期,奴隸制國家的出現(xiàn)把刑罰權分解為國家的刑罰權和奴隸主的刑罰權。在奴隸制國家中,奴隸是先于奴隸制國家而存在的,所以奴隸主在擁有對奴隸的占有權。當奴隸主的權力與國家的權力有相沖突時,國家的權力是大于奴隸主的權力的。
(二)從國家、個體和社會權力的分類
國家刑罰權是國家主權者創(chuàng)造并且制定的,規(guī)定使用刑罰以達到特定目的的權限。個體刑罰權即個人創(chuàng)造并且制定的個人刑罰權。在實踐該刑罰權時有其特定目的的權限及范圍。被害人向審判機關提起訴訟的這種自訴權應該屬于個人刑罰權。社會刑罰權是國家權力與純正的個人權利范圍以外,根據(jù)其社會的力量去創(chuàng)造和制定,使得刑罰來達到一定的效果。宗教所擁有的刑罰權、現(xiàn)代社會國際法庭所擁有刑罰權;原始部落以及中國封建時期的家長制所擁有的刑罰權就是社會權力刑罰權的體現(xiàn)。
四、刑罰權的特征
(一)刑罰權依附于統(tǒng)治權
對于國家權力來講,統(tǒng)治權是先于國家權力產生,當國家產生之后,國家權力和統(tǒng)治權相融合,核心內容是國家權力。刑罰權就是在國家權力形成之后得以完善的。刑罰權初期僅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權,從而維護經濟利益。但是在文化和歷史背景的更迭下,刑罰權和統(tǒng)治權也不斷變化。國家的權力就有了依附于個人的權力的現(xiàn)象。個人權利和社會權力之間的銜接點變成了國家權力。
(二)刑罰權的相對獨立品格和社會化需求
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各個國家的刑罰權一直以來看似依靠,卻又獨立的歸屬于其刑法本身的決定性,使刑罰權有法權的獨立性和法的本質。
刑罰權的社會人性化需求是近代人們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對死刑廢除的問題。刑罰權的適用對象是犯罪行為人,擁有刑罰權的主體是國家,同時刑罰權是僅存在于人類社會,所以主要針對的是人類社會的中的犯罪行為所行使的刑罰權。
(三)刑罰權的目的性、張力性和共振性
刑罰權的設立以及發(fā)展的過程就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一處于爭論的報應主義和預防主義兩個觀點中明顯帶有刑罰權的目的性。“法律是剛性的,政治是柔性的?!彼裕瑢τ谛塘P權要有一定的張力。刑罰權的共振性就聯(lián)系到統(tǒng)治權。在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一定會引起刑罰權與它們的共振效應,尤其是在統(tǒng)治權的影響下,共振效應最明顯。
五、總結
在我國,國家權力的基礎是公民權利的行使,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才形成了國家刑罰權。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提倡創(chuàng)建法治國家,因此我國也逐漸要求刑罰輕化,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新形式下,要求改變刑罰中落后陳舊的組成部分,也是迫切的。
[參考文獻]
[1]陳興良.論刑罰權及其限制[J].中外法學,1994(1).
[2]覃志軍,劉志平.論刑罰權的概念與特征[J].湘潭工學院學報,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