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夢中作
秦 觀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
飛云當(dāng)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賞析】
這首詞寫于詞人秦觀被貶處州監(jiān)酒稅之職時(shí)。詞題為“夢中作”,詞作通過描寫夢中的意境,表現(xiàn)出詞人超凡脫俗、消極失意的心緒。
詞作上片寫景,寫詞人在夢幻山路上漫游的情景。“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詞人借助于夢幻之跳躍性大的特點(diǎn),一反常態(tài),開篇落墨于漫游于山路上的情景:春路輕灑春雨,春雨潤催春花,春花舞動春山,春山蕩漾春色。一個(gè)“動”字,花兒鮮活起來了,有了人的動感和靈性,將“一山春色”都舞動了起來。化靜止的春山春草春花為盎然動感的“春色”,給人以清新滋潤、明媚溫馨、如入仙境的舒爽與快感。構(gòu)思精妙,意趣橫生,與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中的“鬧”有異曲同工之妙。
“行到小溪深處,有黃鸝千百”兩句緊承前兩句詞意,進(jìn)一步寫春色之深,春色之美。詞人沿著山路越走越深,行到小溪深處,景色蔚為壯觀。成千成百棲息枝頭的黃鸝,因詞人的突然深入,驚動喧騰起來,立時(shí)打破一片岑寂。這時(shí)黃鸝飛鳴于上,溪水潺潺于下,春山滿布鮮花,給我們以春深似海的感悟,境界美麗極了。
詞作下片流露出詞人一種超然塵世的心態(tài)?!帮w云當(dāng)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兩句繼續(xù)寫夢中所見的春景,描繪了一幅飛云走霧、龍蛇幻化、于碧空翻卷起舞的畫面。詞人欣賞的視線移向天空,側(cè)重描寫白云的動態(tài)。寫霎時(shí)飛云迎面撲來,盤曲伸展,有如龍飛蛇舞,叫人驚恐不安。時(shí)而煙消云散,又是碧空萬里,此間云氣真是變幻無窮。這幅圖景一方面象征著詞人在夢境中獲得了一種精神上的解放,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詞人用語之別致、造境之奇特。
“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由動至靜,在靜的狀態(tài)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無我之境,反映出詞人消極出世的思想。詞人在這如詩似畫的幻境中陶醉了!于是在古藤樹下舉杯豪飲,酣然入睡,與這奇?zhèn)サ拇笞匀蝗跒橐惑w,全然不知東西南北。詞人置一切于不顧,似乎很超脫,達(dá)到了無我之境,實(shí)際上這是對黑暗現(xiàn)實(shí)一種消極的反抗。
全詞所寫,皆淡語、景語、致語、麗語、奇語,景致奇麗,意境深微。但僅欣賞到這里罷手,未免失之過淺,因?yàn)榍卦~最主要的特點(diǎn)是寫心中愁苦之情。清代評論家馮煦《蒿庵論詞》說:“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故所為詞,寄慨身世?!痹~人在“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的悠閑淡雅的詞句下面,實(shí)際隱藏著一顆無比痛苦的心。秦觀的好友黃庭堅(jiān)揭示秦觀痛苦心靈說:“少游醉臥古藤下,誰與愁眉喝一杯?”可謂抓住秦詞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