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鳳
國內(nèi)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研究
王金鳳
(哈爾濱師范大學,哈爾濱150025)
心理語言學最早在國外興起,是語言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研究語言學習和使用的心理過程,并受到國外學者的高度重視。俄羅斯心理語言學初步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是心理語言學的重要發(fā)展成果之一。我國俄語界心理語言學起步略晚,深受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影響。以近20年(1996-2016)33篇發(fā)表在國內(nèi)外語核心期刊和心理語言學核心期刊上的文章為藍本,從理論基礎(chǔ)、研究內(nèi)容、研究方法三個方面對國內(nèi)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研究進行系統(tǒng)梳理,并且總結(jié)其研究成果。望更多學者了解并關(guān)注國內(nèi)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研究。
心理語言學;綜述;俄語界
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是世界心理語言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晚于西方10余年,但有著自己的研究特點。我國最早由英語界的學者開始研究心理語言學,深受歐美國家研究的影響,早于俄語界。但俄英兩屆對心理語言學的研究均有各自的特點,都是國內(nèi)心理語言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nèi)俄語界主要以趙秋野教授等一批學者為主導,系統(tǒng)介紹了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發(fā)展歷史、研究內(nèi)容及方法。俄語界的心理語言學研究已發(fā)展近20年,但目前還未有學者對國內(nèi)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研究進行過系統(tǒng)梳理。本文旨在概述國內(nèi)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的研究內(nèi)容和成果。
歐美心理語言學更多受語言學理論(特別是喬姆斯基理論)的影響和推動;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較于心理學,更多的依靠語言學的發(fā)展。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理論基礎(chǔ)主要來自維果茨基,它的發(fā)展主要受心理學的影響和推動[1]。俄羅斯語言學流派創(chuàng)立的心理語言學理論(又稱言語活動論)的依據(jù)恰恰是維果茨基的心理學理論、列昂節(jié)夫的活動觀以及盧利亞的神經(jīng)反射學說。在此基礎(chǔ)也深受洪堡特語言研究心理觀的影響。
俄羅斯心理語言學著名代表人物列昂節(jié)夫(А.А. Леонтьев)創(chuàng)建的言語活動論是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核心理論。言語活動論認為人類的所有行為均是活動,所有活動均有動機,動機是比目的更宏觀的內(nèi)容[2]。俞約法在《言語活動論》(1987)中詳細敘述了言語活動論的內(nèi)容,是國內(nèi)最早涉及此內(nèi)容的文章。趙愛國在《“言語活動論”學理形態(tài)及其特性淺析》(2010)中指出,“言語活動論”所有概念內(nèi)涵的核心所在,即把心理學當作“活動論”(теориядеятельности),而把語言學視作“言語活動的一個方面。高鳳蘭、寧悅彤在《論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言語活動觀》(2010)中闡釋了言語活動的動機目的性、意識控制性、社會文化性和動態(tài)結(jié)構(gòu)性等特征。2011年高鳳蘭在《俄羅斯心理語言學——列昂節(jié)夫言語活動理論研究》一書中系統(tǒng)論述了言語活動理論。
盧利亞(А.Р.Лурия)的神經(jīng)反射學說,為后來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chǔ)。趙秋野在其《俄羅斯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研究》(2011)中著重介紹了俄羅斯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理論的歷史淵源,及其各個流派的研究內(nèi)容。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主要研究與人的交際能力相關(guān)的大腦組織,得出了獨特的關(guān)于大腦兩半球言語功能分布的研究結(jié)論。大腦右半球主要參與情感、語調(diào)的加工,以及加工在完整性(不完整性)特征上有區(qū)別的語句,左半球主要感知邏輯重音[3]。趙秋野、孫秋花《俄羅斯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大腦言語功能與交際能力研究》和別春紅的《俄羅斯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的言語理解機制研究》(2011),分別探究了大腦與人類語言交際的具體功能機制。
綜上所述,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理論均由中國學者介紹到國內(nèi),已經(jīng)成為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
我國俄語界心理語言學起步較晚,從1996年至今有20年的發(fā)展歷史。研究內(nèi)容也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
第一階段:理論引入。此階段主要是引入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研究的理論和成果。
第二階段:方法意識的崛起。該階段趙秋野教授及其學生開始進行實證研究,主要是通過詞匯聯(lián)想實驗進行“語言意識”(языковое сознание)、“語言個性”(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和“世界圖景”(образ мира)的研究。除此之外,在研究內(nèi)容上學者們也開始將心理語言學應用到外語教學中,具體到外語的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
“語言意識”研究是我國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英語界認為,語言意識是語言信息處理的一種內(nèi)在能力,可以是直覺的,更是清晰的對語言形式的注意,甚至是更高層次的元認知[4]。而俄語界認為,語言意識是借助語言手段及聯(lián)想場而形成和外化的意識映像的總和。語言意識具有人本屬性和民族屬性。任何語言意識都是具體某個民族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許高渝的《意識·意識中的意義·語言意識》(2003),趙秋野的《試論語言意識的民族文化特點》(2003)和《俄羅斯語言意識核心詞研究綜述》(2008),寧秀鑫、趙秋野的《論語言意識的研究方法及內(nèi)容》(2012)等文章分別論述了俄羅斯心理語言學有關(guān)意識和語言意識的研究,回顧了俄羅斯有關(guān)語言意識研究的歷史、理論基礎(chǔ)、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總結(jié)了語言意識的功能和民族文化特點。隨后,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界的語言意識研究開始轉(zhuǎn)向?qū)φZ言意識的實驗研究,并且注重不同民族語言間的對比研究。分別從“面部器官詞”“空間詞”“俄語動詞”“俄語成語”“俄語字母語音”“時間詞”“道德核心詞”和“情感詞”的不同角度對語言意識進行多方面的實證分析,進而探究中俄語言意識的異同,分析中俄語言意識的心理、文化、符號和認知特點。
同時學者們也將心理語言學理論及成果運用到外語教學中。甚至具體到外語的聽、說、讀、寫、譯各方面。李雅君的《從心理語言學角度看聽的解碼過程》(2006)和《圖式知識對俄語聽力理解的影響》(2015)等文章均是將心理語言學理論應用在“聽”上的文章。從心理語言學角度把俄語“聽”作為言語解碼活動論述其心理過程,對其心理機制進行心理語言學分析,并且為俄語聽力教學提出建設(shè)性意見,即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圖式知識的積累。趙秋野在《從心理語言學的視角看聯(lián)想在俄語閱讀中的作用》(1996)中詳細介紹了心理語言學中的聯(lián)想(ассоциация)及聯(lián)想實驗理論,并把該理論應用到俄語閱讀中。提出提高俄語閱讀效率的重要策略:通過言語聯(lián)想建構(gòu)詞、詞組、句子、語段、篇章,加速對言語、篇章的感知,同時也對其中包含的信息進行了加工,從而提高俄語閱讀效率。李景華的《淺析俄語寫作的心理機制》(2003)利用心理語言學理論分析寫作的心理機制。欒新宇用調(diào)查分析的方式研究了俄語專業(yè)大學生的寫作策略。在《俄譯漢的思維、文化、語言、心理機制研究》(2014)一文中趙秋野和李冬艷依據(jù)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理論探究俄譯漢翻譯過程中語言思維轉(zhuǎn)換的心理機制及其過程,指出漢譯俄不僅是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還包括兩種語言意識、民族心理、思維機制的轉(zhuǎn)換。因此翻譯過程中存在著不等值的思維轉(zhuǎn)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差異也會影響翻譯,因此翻譯過程中也存在文化機制轉(zhuǎn)換。俄譯漢的心理語言轉(zhuǎn)還機制是影響翻譯效果的根源:俄漢心理詞匯差異、俄漢聯(lián)想方式不同、俄漢語言世界圖景與語言意識的不同等。
第三階段:進行本土研究。趙秋野教授及學生開始從最初的俄語詞匯聯(lián)想轉(zhuǎn)變到漢語的詞匯聯(lián)想實驗的本土研究,從而進行漢俄語言意識對比,避免了俄語并非母語的短板,充分發(fā)揮漢語特長,關(guān)注我國漢語研究發(fā)展的同時,從心理語言學角度對漢語及中國人的語言意識進行研究。
我國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研究的方法經(jīng)歷了由非實證研究到實證研究的轉(zhuǎn)變。趙秋野教授及其學生主要通過自由聯(lián)想實驗進行研究。該實驗方法引進于俄羅斯,自由聯(lián)想實驗是建立在聯(lián)想基礎(chǔ)上,它是俄羅斯語言意識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自由聯(lián)想實驗中受試對刺激詞(стимул)回答大腦里首先出現(xiàn)的反應詞(реакция),并且對反應詞不做任何形式和語義上的限制和要求。在語言意識研究中重點關(guān)注的是自由聯(lián)想實驗,因為它對反應詞不做任何形式和語義上的限制和要求,這保證了聯(lián)想內(nèi)容的客觀性,但進行自由聯(lián)想實驗時需考慮反應類型、聯(lián)想頻率、反應時間等。一般要求受試在一定時間內(nèi)完成對固定數(shù)量的刺激詞的反應,由于限定了時間,因而刺激詞激活的應是受試認知基礎(chǔ)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知識[5]。趙秋野及其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是詞匯自由聯(lián)系實驗,由最初的俄—俄聯(lián)想,發(fā)展到今天的漢—漢聯(lián)想,已經(jīng)對該實驗方法進行了改良,并且開始本土研究。
俄語界心理語言學研究是國內(nèi)心理語言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自己的特點與優(yōu)勢。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語言先行,跨文化交際變得尤為重要,俄語界心理語言學對“漢俄語言意識對比”的研究無論是對跨文化交際,還是外語學習都具有重大意義。
[1]許高渝等.俄羅斯心理語言學與俄語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89.
[2]趙秋野.俄羅斯哲學家施別特對洪堡特語言意識觀的闡釋[J].俄羅斯文藝,2012,(2)
[3]趙秋野.施別特對洪堡特語言“內(nèi)部形式”的哲學闡釋[J].學習與探索,2012,(1).
[4]趙秋野.俄國洪堡特研究[J].外國語文,2013,(2).
[5]許高渝.維果茨基和蘇俄心理語言學[J].心理學探索,2001,(3).
[6]趙秋野.維果茨基的人文研究與語言研究[J].外語學刊,2004,(2).
[7]高鳳蘭.論維果茨基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哲學觀[J].東北師大學報,2009,(6).
[8]余約法.言語活動論初探[J].外語教學,1987,(2).
[9]余約法.言語活動論—蘇聯(lián)學派心理語言學縱橫[J].外語學刊,1991,(3).
[10]賈旭杰.А.А.Леонтьев的《心理語言學原理》評介[J].外語學刊,2001,(4).
[11]賈旭杰.俄羅斯的言語生成模型理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3).
[12]趙愛國.“言語活動論”學理形態(tài)及其特性淺析[J].中國俄語教學,2010,(3).
[13]高鳳蘭.俄羅斯心理語言學——А.А.列昂節(jié)夫言語活動理論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14]А.Р.Лурия著,趙吉生,衛(wèi)志強譯.神經(jīng)語言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15]趙秋野.俄羅斯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研究[J].外語學刊,2011,(4).
[16]趙秋野,孫秋花.俄羅斯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大腦言語功能與交際能力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7).
[17]別春紅.俄羅斯神經(jīng)心理語言學言語理解機制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
[18]許高渝.意識·意識中的意義·語言意識[J].現(xiàn)代外語,2003,(3).
[19]趙秋野.試論語言意識的民族文化特點[J].外語學刊,2003,(3).
[20]趙秋野.俄羅斯語言意識核心詞研究綜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1).
[21]趙秋野,張靂.由俄語字母語音語義詞聯(lián)想看中俄語音意識差異[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2).
[22]趙秋野.俄羅斯心理語言學與俄語教學[J].現(xiàn)代外語,2003,(3)
[23]李雅君,高慧敏.從心理語言學角度看聽的解碼過程[J].中國外語,2006,(6).
[24]李雅君.聽作為言語理解活動的心理語言學分析[J].外語學刊,2005,(5).
[25]李雅君.圖式知識對俄語聽力理解的影響[J].中國俄語教學,2015,(4).
[26]趙秋野.心理詞匯研究與雙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2).
[27]趙秋野.從心理語言學的視角看聯(lián)想在俄語閱讀中的作用[A].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學術(shù)年會,1996.
[28]李景華.淺析俄語寫作的心理機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2).
[29]趙秋野,李冬艷.漢譯俄的思維、文化、語言、心理機制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4,(5).
[30]趙愛國.俄羅斯心理語言學的形成標志及發(fā)展階段[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6).
[31]趙秋野.從心理語言學角度探索民族精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11-10.
Research on Domestic Russian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
WANG Jin-fe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150025,China)
Psycholinguistics,which is a cross discipline between linguistics and psychology,was first developed in foreign countries.It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ing and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foreign scholars. Russian psycholinguistics,which was first formed in1960s,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of psycholinguistics.The psycholinguistic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Russian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and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sycholinguistics research in Soviet Russia.Taking 33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domestic FLT journals and psycholinguistics core journals during the past twenty years(1996-2016)as the prototype,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psycholinguistics research in the domestic Russian fiel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oretical basis,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and summar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order to let more scholars understan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inguistics research in the domestic Russian field.
psycholinguistics;review;Russian field
H359
A
1008-6714(2017)08-0058-03
〔責任編輯:崔雅平〕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28
2017-05-10
王金鳳(1992—),女,內(nèi)蒙古通遼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心理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