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嬌
挖掘故事魅力讓兒童在故事中成長
◎薛 嬌
每個人的童年都與故事分不開,故事中錯綜復雜的情節(jié)、神奇的人物關系,正好滿足兒童豐富、天真的想象與好奇心。很少有兒童對故事不感興趣,他們在故事中學習知識,懂得道理。教師應該把握時機,在故事中培養(yǎng)兒童多方面的能力與良好的品質,讓他們在故事中成長。
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首先要培養(yǎng)的是兒童對故事中詞語的理解能力。只有讓幼兒理解故事中的語言,知道形象生動的故事里講些什么,才能激發(fā)幼兒傾聽故事的愿望,集中注意力去聽。這就要求講故事者邊講邊作解釋,特別是對年齡小,詞匯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兒童,一方面可結合本地方言進行解釋,另一方面通過手勢或借助實物進行解釋。要讓兒童加深對故事中詞語的記憶,還應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經常復習,靈活運用。教師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可經常提問,并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運用,以鞏固兒童對詞語的認知,加深他們對詞語的記憶,并學習如何運用該詞語.
如果只讓兒童聽故事,而不試著讓他們講故事,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故事的作用。兒童在聽完二三遍故事后,一般都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記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這時可以讓孩子們嘗試著復述故事。起初,教師可以用提問的形式,幫他們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把握好故事的整體;但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要盡量讓其自己組織語言,概述故事內容。當兒童基本掌握故事內容后,就可以自己組織語言復述故事了。兒童剛學習復述時只能講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他們把這些片段連接起來。通過多次復述訓練,慢慢地能從復述片段過渡到復述完整的故事。在復述過程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會概述故事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兒童進一步學習如何生動形象地復述故事。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來的。教師在講故事時要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神態(tài)表情、手形手勢等。不同的語音語調、豐富的神態(tài)表情、夸張的動作等不僅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也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并為他們樹立了模仿的榜樣。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大灰狼的聲音是粗聲粗氣的;知道了人傷心的時候會緊皺眉頭哭泣,驚訝時會睜大眼睛,張大嘴巴;知道老爺爺的形象是駝著背,捋著胡子……教師應當鼓勵兒童對這些聲音、表情、動作等加以模仿,讓兒童知道怎樣講故事好聽,怎樣做動作形象,并把這些語調手勢等運用到復述故事中,大膽投入地把故事講出來。在生動形象的復述訓練中,兒童提高了模仿能力和語言表現力,為將來繪聲繪色的表達奠定了基礎。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眱和膬刃某錆M想象,有豐富而天真的思想。故事所具有的虛擬、夸張等特點,正好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當聽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難時,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決,結果怎樣。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讓學生展開想象,思考解決的辦法;也可以通過語言引導,讓他們說出正確答案。故事《烏鴉和狐貍》沒有一個完整的結尾,留下一個讓人自由發(fā)揮的想象空間。孩子們在聽完故事后,展開想象,給故事編結尾:狡猾的狐貍騙了烏鴉,搶走了烏鴉嘴里的肉;聰明的烏鴉沒有上當受騙,叼著肉飛走了;烏鴉叫來了獵人,狐貍趁機逃跑了……只要教師把握好時機,孩子們就能在故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很多故事都有教育意義,兒童通過故事可以認知道理,反思自我,明辨是非,區(qū)分好壞。在故事《三只小豬蓋房子》中,孩子們在大人的引導下能正確區(qū)分豬小弟的勤勞、勇敢,豬哥哥懶惰、膽小,懂得要向豬小弟學習。故事不僅能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且能陶冶情操。讀故事時,富有愛心、同情心的孩子們?yōu)楣适轮械娜宋飺?、高興、悲傷。在故事《迷路的小鴨》中,當讀到小鴨迷路回不了家時,孩子們都為它擔心著急;讀到小鴨哭著找媽媽時,他們都皺起眉頭,充滿憐愛與同情;讀到小朋友把小鴨送回家時,孩子們都松了口氣,為小鴨高興。讀故事時的種種感受表明故事在陶冶著情操,豐富著體驗,提升著審美情趣,培養(yǎng)他們著他們愛護小動物的好品質。
(作者單位:遼寧省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