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丁 拉
中國文化對當代哈薩克斯坦的影響
[哈]丁 拉
中國和哈薩克斯坦是友好的鄰邦,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近年來,隨著兩國之間的經(jīng)貿合作日益增加,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交流也愈加密切。“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中亞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中國的商品和文化仍然沿著這條古老通道傳入哈薩克斯坦地區(qū)。通過留學生、人文交流、功夫茶、風水、飲食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國文化在哈薩克斯坦的傳播取得顯著成績。
哈薩克斯坦 絲綢之路 功夫茶 風水 中餐
中、哈兩國比鄰而居,具有長久的文化交流傳統(tǒng)。1992年3月,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從此,兩國之間的關系,如經(jīng)濟貿易、文化交流、交通線路、跨界安全合作等,躍上了新臺階。由于哈薩克斯坦地理位置特殊,居于歐亞中間地帶,是連接西方與東方的橋梁,它也成為當代國際關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友好關系,不僅對于中、哈兩國非常重要,對于整個歐、亞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古代的“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洲和歐洲的經(jīng)濟貿易、文化交流通道,其中1400公里經(jīng)過哈薩克斯坦,這為哈薩克人帶來了游牧生活前所未見的物質財富和思想資源。哈薩克人的傳統(tǒng)文化是游牧文化,逐水草而居,春夏秋冬要轉場四處,生活充滿了艱辛。整年的游牧,使他們樂于跟鄰居部族或者定居部落進行商品交易。居于古代中國邊境的諸多部落,充當了兩個文明之間經(jīng)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中間人。而古代中國以農業(yè)經(jīng)濟為基本特點,發(fā)達的河系和潮濕的氣候成為良好收成的基本保障。中國的傳統(tǒng)制作和農業(yè)貨品,包括絲織品、陶器、茶、小米、大麥等,它們在“絲綢之路”上傳播著中國文化的偉大和榮耀。
農業(yè)文明和游牧文明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觀。通過經(jīng)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游牧人從異邦文化中,不僅引進了適于游牧生活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而且使適于定居生活的城市設施、宗教觀念、倫理思想也在哈薩克人生活中生根發(fā)芽了。這個過程可以用“文化傳播”或“文化擴散”的理論來加以理解。文化學研究認為,移民、貿易、戰(zhàn)爭等因素,都在傳播著某個文明中的文化成分。經(jīng)過歷史積淀,哈薩克文化的有些內容我們今天已不知其為外來成分;與之相同,中國文化也在直接影響著當代哈薩克人的日常生活。
從公元前2世紀張騫(前164—前114)“鑿空西域”開始,“絲綢之路”逐漸形成。順著絲綢之路,沿線出現(xiàn)了不同大小、不同類型的商市和居民點。中亞地區(qū)在沿線也出現(xiàn)很多轉運路線,這里發(fā)生著重要的外交合作、軍事同盟、經(jīng)濟貿易和文化交流。*Г.М. Оспанова:Современный этап развития великого шелкового пути (2011),https://articlekz.com/article/5557,2017-8-2.哈薩克人的生活受到絲綢之路的影響也很大。張騫向這一地區(qū)介紹了中國,并引入精美的中國物品。從中國到中亞的商路開辟后,茶與絲綢、瓷器一起成為此商路上的重要商品。張騫從大宛帶回了葡萄和“天馬”等物品,著名的大宛汗血寶馬成為漢武帝的摯愛。此后兩千多年來,這一地區(qū)一直與中國各代朝廷之間存在聯(lián)系,包括外交互動、軍事沖突、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
正如王輯思教授所指出的那樣,當代活躍的絲綢之路包括三條路線,即東南亞、南亞和中亞。*Bondaz Antoine:Rebalancing China’s Geopolitics,in Francois Godement(ed.),“One Belt,One Road”:China’s Great Leap Outward,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London,2015,p.7.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fā)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習近平說:“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框架內,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攜手應對世界經(jīng)濟面臨的挑戰(zhàn),開創(chuàng)發(fā)展新機遇,謀求發(fā)展新動力,拓展發(fā)展新空間,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互利共贏,不斷朝著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這是我提出這一倡議的初衷,也是希望通過這一倡議實現(xiàn)的最高目標。”*《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新華每日電訊,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7-05/15/c_136283482.htm,2017-8-2.“一帶一路”建設對中亞國家影響非常大,這不僅是開展政治互動、經(jīng)濟貿易的途徑,也是加強文化交流、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重大計劃,對哈薩克斯坦當代的文化生活產生重要影響。
文化交流是兩國友好關系的基礎,它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互相了解和互相認同。而文化交流的核心是人,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年輕人。為了鞏固和開拓中哈之間文化交流的基礎,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簽訂了文化交流和人文教育方面的合作協(xié)議。
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包括多種合作事項,其重要內容之一就是文化交流。2002年,各成員國家決定發(fā)展文化合作,在上海合作組織基礎上開展留學生交流,舉辦傳統(tǒng)文化展覽會、中國電影節(jié)等。*上海合作組織官方網(wǎng)站,http://chn.sectsco.org/about_sco/,2017-8-2.2001年,在中國組織了哈薩克斯坦文化節(jié);2002年,在哈薩克斯坦組織了中國文化節(jié)。國家之間的正式人文協(xié)作活動,是建立和發(fā)展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從 2001年到現(xiàn)在,兩個國家的文化人文協(xié)作表演計劃非常成功,它通過表演向兩國國民全面展示其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和多樣性*Р.М. Валеев,Л.И. Кадырова,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Китайские культурные связи. Вестник Казан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культуры и искусства. Казань,2014.сс. 117-122.,幾乎從量變到了質變。
政治和經(jīng)濟問題是國際關系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對人民友好而言文化交流更為重要,它更有助于不同民族的人民深刻理解對方的文化。2006年,中國的陶瓷品陳列展覽使哈薩克人著迷,中國電影節(jié)成了哈薩克斯坦最喜歡的文化活動。銀幕上出現(xiàn)的故事和英雄感情,使當?shù)厝烁型硎?,并對看到的文化抱有好感。中方自己挑選影片,這種態(tài)度讓哈薩克人民看到之前不知道的中國文化方面。順便說說,哈薩克斯坦已有好幾代人是看著中國電影長大的?!杜P虎藏龍》和《英雄》,李小龍和成龍大哥的電影表演與功夫藝術,使很多年輕人練習東方武術并幻想未來有一天去中國。受到這些孩子們的夢想影響,有人在哈薩克斯坦開辦武術俱樂部,武術協(xié)會還組織了太極拳講習班,我們的學生在世界比賽上還獲得了獎勵、名次。這里特別流行的是少林武術和中國馬戲表演。幾乎每兩年就有從中國來的各種演出,雜技演員的靈巧和耐力與他們的瘦小身材完全不成比例,使人驚奇。哈薩克斯坦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興趣越來越大眾化了。
在中哈建交25周年之際,哈薩克民族音樂學院舉辦了“快樂春節(jié)”音樂會,廣東民族樂團在張列指揮之下演奏了廣東傳統(tǒng)音樂。記者招待會上,他們還介紹了古代中國樂器。同年,為慶祝中哈建交25周年,促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民心相通,由中國文化部、哈薩克斯坦駐華使館共同主辦,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承辦的“光明絲綢之路上的相遇”——中哈聯(lián)合音樂會,于4月17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行。著名的哈薩克斯坦歌手瑪依拉穆哈穆德以及早先在湖南衛(wèi)視《歌手》真人秀節(jié)目中因其“顏值高歌聲美”而在中國出名的迪瑪希,引起觀眾極大關注??梢哉f,“光明絲綢之路上的相遇”顯示出兩國人民的互相喜歡,真正推動了兩國世代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王子潔:《迪瑪希演唱會人氣爆棚 林志炫傾情獻唱燃爆全場》,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17/06/29/033251631. shtml?open_source=weibo_search,2017-8-3.
另一個推動文化交流的組織是孔子學院。2009年,中國在哈薩克斯坦開辦了孔子學院?!犊鬃訉W院章程》稱,孔子學院作為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其宗旨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發(fā)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fā)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在那里,有很多學習漢語的項目?!皾h語橋”比賽,就是通過競賽從學生中間選拔優(yōu)秀者,激發(fā)他們去中國上學。
中國政府傳播中國文化的辦法很多,留學生交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每個國家的將來都屬于年輕人,學生們接受新的事物很快。所以,為發(fā)展將來的國際交流必須從新生的一代開始著手,這樣可以避免文化沖突和漫長的互相適應。正如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偉所說,“遠親不如近鄰”。從2013年開始,中國駐哈大使館舉行了一系列文化活動,以促進人文交流。留學生人數(shù)一年比一年多,2017年在中國學習的哈薩克斯坦學生數(shù)量達到了14000人。*張偉:《中國對哈薩克斯坦的直接投資到了20億美元》,http://russian.news.cn/2016-12/30/c_135944361.htm,2017-8-2.很多留學生回國后成為說漢語和理解中國文化的新干部,他們?yōu)閮蓢慕?jīng)濟和政治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
按照學生們的印象,他們將感情移入中國文化,當然也有很多不習慣的東西。例如,教育制度的差異和上課過程使他們感到疲倦。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特點是勤奮努力和愛好勞動,哈薩克人的游牧哲學是從容不迫的生活,所以快速的生活節(jié)奏和競爭壓力叫他們措手不及。這樣的經(jīng)歷可能有助于他們未來進入人才市場時,更具有競爭力。除了私人經(jīng)歷,留學生們把已經(jīng)習慣的中國習俗帶回哈薩克斯坦,還在他們的朋友和親人們中不自覺地傳播了中國文化。文化的差異正是文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我們的目的不是改變它,而是理解它。
當然,關于中國文化也存在一些錯誤的看法。比如,常常聽到哈薩克人開玩笑說,中國人喜歡吃蛇和蟑螂等。留華學生們的父母有時擔心,他們的孩子在中國吃得很差,安全條件得不到保障。我們的文化交流,正是要消除這些錯誤的看法,增加人民之間的互相理解。
茶文化對哈薩克斯坦的影響也很大。茶的故鄉(xiāng)是中國的南方,陸羽(733—804)的《茶經(jīng)》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陸羽:《茶經(jīng)》,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3頁。中國神話中的炎帝神農氏是茶的發(fā)現(xiàn)者,他也是嘗遍百草的中草藥發(fā)明者。據(jù)說他在野外休息的時候,有幾片葉子落到他煮水的鍋子里,水變了顏色而味道更清香了。他喝一口就感到奇怪,這種植物不僅可以提神醒腦、生津解渴,而且對身體有全面的好處。從那時候起,這種植物就被稱為“茶”。
中國的茶文化傳入哈薩克斯坦,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代,它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貨物。二是現(xiàn)代,移民、留學生交流、國際企業(yè)發(fā)展帶來了新的茶文化。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形成,中國到中亞的商路開辟后,茶與絲綢、瓷器一起成為此商路上的重要商品。據(jù)考證,早在公元6世紀,茶葉就已經(jīng)由回紇人傳入中亞地區(qū)。788年“回紇”改稱“回鶻”,《新唐書·陸羽傳》提到:“時回紇入朝,始驅馬市茶?!蔽闹杏谩盎丶v”一詞,而非“回鶻”,這說明在改名前回紇人就開始與唐朝進行茶葉交易了。這個時期,飲茶習俗有可能向貝加爾湖一帶以及回紇統(tǒng)治區(qū)的某些地帶傳播,并有可能在這一帶山地形成局部茶馬古道,回鶻西遷形成的三個支系涵蓋了絲綢之路的主要路段,東起天水,經(jīng)過河西走廊,再經(jīng)過天山南北線,翻越帕米爾山,最終到阿姆河流域,飲茶文化在這條線上得到傳播。*陳保亞:《論絲綢之路向茶馬古道的轉型——從詞與物的傳播說起》,《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第60~67頁。
中國茶在哈薩克文化中生根發(fā)芽了,不僅如此,還注入了哈薩克文化的特性。哈薩克人喜歡加牛奶,有時候加黃油和小米。說到哈薩克好客的風尚,難以想像哈薩克的飯桌沒有奶茶。茶很合游牧人的口味,哈薩克人說:“茶使情緒高漲?!敝袊艘舱f:“喝茶提神?!惫_克人傾心于茶,倒茶是非常嚴肅的事情,他們在肉菜之后送上茶,就像是單獨的一道“菜”。請客時來的客人很多,有時候多達15人。兒媳婦送茶,在婆婆的注視下獻茶,不但要倒茶,還不能弄亂杯子。哈薩克人最高的稱贊是:“您的媳婦茶倒得很好!”哈薩克人隨時都會熱情接待偶然來的行路人,先送茶,之后再說事。所以,現(xiàn)代的哈薩克飲茶習俗幾乎不能算是外來的文化了。
最近可以看到哈薩克人對中國茶尤其感興趣,特別是功夫茶儀式。開始流行品茶和鑒別茶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買普洱、大紅袍、鐵觀音、烏龍等。海歸帶來了茶文化的新浪潮。在茶館的會談成了現(xiàn)代社會的新禮儀。由此,很多人飲茶成癮,如同嗜酒一樣,在獨聯(lián)體國家中出現(xiàn)了新的亞文化群——“茶鬼”,這是類似于“酒鬼”的玩笑話。從2013年開始,“白蓮花”公司先開了茶館,之后又開始舉行傳統(tǒng)的功夫茶表演。*КамилаНурумбет:Искусство пить чай: китайская традиционная чайная церемония покоряет Казахстан,https://www.kursiv.kz/news/svoi-biznes-weekly/iskusstvo-pit-caj-kitajskaa-tradicionnaa-cajnaa-ceremonia-pokoraet-kazahstane/,2017-8-26.這種功夫茶,在各種業(yè)務洽談中代替了以往的咖啡時間(coffee break)。功夫茶引人入勝的過程,容易營造出友好的業(yè)務洽談氣氛,這種新風尚在生意人中大受歡迎。茶能使人腦筋清醒,放下忙亂,并營造互相信任的氣氛,所以大家覺得一起喝茶的伙伴更容易合作。此外,各種康復中心常常請“白蓮花”公司的職員來組織送茶禮,認為他們挑選的茶葉有助于戒除不良習慣,有助于提神和治病?!恫杞?jīng)》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時,造不精,雜以卉莽,飲之成疾?!?陸羽:《茶經(jīng)》,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頁。所以,在哈薩克斯坦,茶文化不但是流行的潮流,而且是對生活和身體負責的態(tài)度。
這樣,來自中國的茶已成為哈薩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響了哈薩克人的日常生活;而現(xiàn)代的功夫茶傳承了傳統(tǒng)的中國茶文化,傳入哈薩克斯坦后又以新的形式影響著當?shù)氐纳罘绞健,F(xiàn)代文化學研究中有一個“文化相容性”的概念,按照 A. Medvedev的說法,“文化相容性”就是“相互作用的文化心態(tài)結構相互適應”,因為二者精神價值相同。*А. В. Медведев,“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культур: проблема культурной 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 Второй Российский 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онгресс с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 участием:Культурное многообразие: от прошлого к будущему,СПб.,ЭЙДОС: Астерион,2008. С. 299.看來,中國茶文化與哈薩克茶哲學的相似性導致了二者文化的相互適應,從中國來的茶文化演變成了富于哈薩克特點的茶文化。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鐵幕”落下了。哈薩克人開始了解外國的生活方式,并認識到以往的宣傳并不真實。進口商品涌進國內市場,“鐵幕”時代的商品短缺與當今豐富的進口物品形成鮮明對比,使人們有意尋找過上富足生活的新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美國的“風水”知識成了靈丹妙藥。這種美麗的藝術從美國傳播到了獨聯(lián)體國家,生意人首先帶來了相關知識,家庭主婦們非常熱衷于這種文化。
風水是古代中國的建筑藝術學,其主旨在于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那么,為什么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文化竟然來自美國呢?根據(jù)這些自稱著名的風水大師們的口頭描述,他們的風水文化都有一段外僑歷史。他們說,風水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不能相容,1949年以后的中國政府禁止了他們的風水活動,“文革”時期更是如此。所以,他們隨蔣介石政權轉移到了臺灣,有些從臺灣移民到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這樣,他們攜多年積蓄起來的知識離開了中國大陸,而在國外找到了新信徒。
但是,從美國來的第一次風水浪潮并沒有太多真知識,只限于擺各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財富偶像、搖錢樹小像等。生意人希望增加收入,家庭主婦希望家庭幸福轉運,于是在裝飾房子時大量采用風水擺設,這種房子被裝飾得仿佛中國藝術博物館,然而卻沒有起到風水應該帶來的作用。愛好風水的時尚,只好短期休止了。
第二次風水浪潮帶來了新的風尚。最近十年的經(jīng)濟和文化發(fā)展,也影響了風水文化的實踐?,F(xiàn)在的風水活動具有了更加職業(yè)的態(tài)度,同時,普通人也逐漸開始業(yè)余地熟悉這個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在專業(yè)領域,開辦有風水科學院,外來的風水大師組織講習班,簡單介紹基本的風水知識;也有風水大師按照顧客的出生日期提供私人建議,或按照房子的方位幫助避免有害的生物能,當然都會收取費用?,F(xiàn)在,在當?shù)氐教幎伎奢p易地看到風水的影響,葫蘆、文昌塔、八卦鏡等風水符號充斥在家宅、商店、辦公室中。哈薩克人大部分是穆斯林,按照伊斯蘭教規(guī),應當禁止使用雕像(statuette)。如果在家中安放人物雕像,會被視為一種偶像崇拜,與真主的精神相沖突。遵守風水規(guī)范等于一種變相的偶像崇拜,但是這樣的信念并沒有影響到風水信仰。風水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現(xiàn)代的園林設計、室內設計已經(jīng)包含風水思想,很多人按照風水建議來買車并注意它的顏色、買房并注意它的位置,平時在洽談業(yè)務、面試、聘任中都試圖按照風水規(guī)范行事,比如,有時會考慮某位新任干部的出生日期,看他與其他工作人員是否相互犯沖。
哈薩克斯坦的傳統(tǒng)飲食習俗非常簡單,飯桌上有很多肉類和奶制品。肉菜有各種各樣的制作辦法,只有在蘇聯(lián)時代,哈薩克人的吃飯習俗才有了一些變化,獨聯(lián)體國家的飲食習俗現(xiàn)在非常普遍?,F(xiàn)在哈薩克斯坦和全世界國家都建立了友好關系,國內有無數(shù)的外國飯館,但是,今天哈薩克人大部分對中國菜感興趣。哈薩克人的吃飯習俗與中國人的吃飯習俗差異非常大,那么,奇特的中餐怎么深入到哈薩克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呢?原因在于,中國菜多種多樣,中國每一個地區(qū)都有自己的飲食習俗,多樣性的飯菜反映了中國的悠久歷史和多民族特性。多形、多色、多味的菜肴激起哈薩克人的無限想象,奇特的菜名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他們把不能相容的驚悚產品,都歸之于中國菜?,F(xiàn)代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生日、約會、業(yè)務洽談等,常常在中國飯館舉行,因為友好的氣氛和奇特而刺激的飯菜使人印象深刻。哈薩克人自己不會做中國菜,但是移民來的維吾爾族和回族人帶來了中國拉面,在本地語言影響下發(fā)音成了lagman,成為現(xiàn)在每一個家庭都會做的食品。
另外,有一個名為“紅龍”的快餐連鎖店,對傳播中餐起了重要作用。這種街頭快餐店以前并非沒有,比如土耳其人就喜歡在外面做飯,但是以前沒有中餐快餐店?!凹t龍”快餐給人的印象非常特殊,首先這是地道的中國菜,其次每個星期他們都會變換菜單,你會品嘗整個中國地區(qū)的多種菜肴,而且都非常新鮮,快速烹調。這種快餐店,常常設在城市的通行街道上,不但年輕人而且老人也覺得它們方便和美味。
總體而言,中、哈建交25年來,在政治外交、經(jīng)濟貿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大有成效。25年的文化交流,大大改變了兩國人民的相互看法。不僅是共同的邊境和經(jīng)濟貿易凝聚了兩個國家,二者在古代歷史和思想觀念方面也具有相關性和相似性。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文化雖有不同,但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的看法,例如,兩種文化對老人和祖先都非常尊敬,對年輕人的保護也很重視。“遠親不如近鄰”,睦鄰政策應當視為兩個國家最為優(yōu)先的政策。在哈薩克斯坦,為了傳播中國文化已經(jīng)采取了很多措施,為了理解睦鄰文化,我們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歷史和文化,首先要更多地翻譯文學和哲學方面的經(jīng)典作品,傳播戲劇和其他民族藝術作品。文化精神的相通,會消除地理上的國家邊境的隔閡。
TheInfluenceofChineseCultureonModernKazakhstanSaikeneva
Dinara
(School of History,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in its background what overcomes the simple status of friendly neighbors. It has begun back than when theSilkRoadwas the pushing force which connected ancient China to Central Asia countries. At that time,people and richness reached out new standards and places through this trading channel. In recent years,the increas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has also brought up exchanges in the fields of culture,education and art and is becoming intensive over time. As the Silk Road is not only a trading path,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cultural exchanges among nations,today,China’s goods and culture continue to be present in Kazakhstan. Through presence of student exchange,cultural exchange,tea ceremony,fengshui and eating habits,we can obviously see good results of spreading Chinese culture in Kazakhstan.
:Kazakhstan;Silk Road;Chinese Tea;Fengshui;Chinese Food
10.19468/j.cnki.2096-1987.2017.04.009
丁拉(Saikeneva Dinara),武漢大學歷史學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來自哈薩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