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蘇州高新區(qū)白馬澗小學,江蘇蘇州 215000)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學校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問題,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但是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使用美育教育能夠有效地改善這樣的問題,教師突出美育教育能夠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時體會文字背后體現(xiàn)的美。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采用美育教育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生在學習古詩的時候經常出現(xiàn)不能有效的掌握作者體現(xiàn)的情感的問題,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對整首詩的理解,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采用恰當?shù)姆椒?,傳統(tǒng)的對古詩講解的方法不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美育教育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的改善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開展美育教育的時候就會著重突出對詩中文字的了解,這樣學生在了解文字的過程中就能加深對其中體現(xiàn)的人物的情感的理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將美育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認知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較低的問題,這樣就影響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原因一是因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二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所以這些內容就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但是使用美育教育能夠讓學生走出這樣的困境,美育教育不僅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貫徹美育教育的有關內容。
俗話說,“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經常出現(xiàn)不能有效的發(fā)現(xiàn)美的問題,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使用多媒體設備,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例如教師在教學《登鸛雀樓》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有關的圖片,然后教師對學生說“現(xiàn)在請同學們仔細觀看圖片,然后就圖片和古詩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開始積極的閱讀古詩、觀看圖片的內容,在觀看之后,有的學生說“我覺得黃河的景象實在是太震撼了”,還有的學生說“我感受到了黃河像駿馬一樣,奔騰、咆哮”,教師對學生說“剛剛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同學們是不是感受到作者筆下的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作者想要體現(xiàn)的情感呢”,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像黃河一樣勇往直前”,還有的學生說 “我覺得作者應該是想像黃河一樣積極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這樣學生有效地提高了自身觀察美的能力。
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具體體現(xiàn)在對事物的理解和體會方面,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時候經常出現(xiàn)不能有效的體會作者的用意,這樣就降低了學生的欣賞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引導學生的方式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沉香救母》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讓學生熟練掌握《沉香救母》的有關內容,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認為沉香救母是一種怎么的行為”,學生開始積極地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在沉香救母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沉香是一個能夠堅持的孩子,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持不懈的去救母”,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沉香很愛他的媽媽,不管遇到多少困難,他都要去救他的媽媽”,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沉香救母體現(xiàn)的美,然后教師對學生說“我們應該怎么樣將沉香救母的精神落實到日常的生活中呢”,有的學生說,“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幫助媽媽做家務,這樣媽媽就會覺得我們長大了,就會很開心”,還有的學生說“,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之后好好孝順媽媽”,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了欣賞美的能力。
小學語文課文都飽含了作者前強烈的思想情感,或柔軟細膩、或英勇無畏、或可歌可泣、或直抒胸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其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當學生對文中作者表達的感情有所感觸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的心靈有所感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真切的感受文章包含的思想之美,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血汗和的審美觀念,到達與作者精神合一的境界。在教學《母親的恩情》這一課時,首先我們要了解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這篇課文是根據(jù)唐代詩人孟郊一首《游子吟》講述的一則故事,第一到第三段寫了孟郊對母親的感恩和思念,第四段和第五段,講述了《游子吟》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和一段感人的故事,歌頌了母愛的偉大,激起了人們對母親恩情的感激和報答之情。只有學生能理解作者的感情,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美妙。有感情的誦讀《游子吟》才能體會孟郊離家時的心情,才能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兒行千里母擔憂。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及挖掘人物情感等方面將美育教育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讓學生無論是從視覺上、感官上、還是情感上都能體會到文章之美,從而深刻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含義。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語文閱讀過程實際是對語言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的感知,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的能力,美的道德情操的過程。我們要從美育教育出發(fā),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使學生在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閱讀和理解文章,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中學習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升華美的體驗,尋找美的發(fā)現(xiàn),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學習效率。把美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美育的教育下茁壯成長,提升語文素養(yǎng)。
[1]汪叔陽,曹慰年.小學語文考試改革研究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楊蜜霜.淺談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6):51.
[3]朱忠華.正視現(xiàn)實回歸真實——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點反思[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6):33-34.
[4]王虹.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實施策略探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