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永 勝
(西安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 710049)
【馬克思主義研究】
“紅船精神”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李 永 勝
(西安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 710049)
96年前,浙江嘉興南湖上,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形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紅船精神”。從此,“紅船精神”照耀中國。“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它樹起了一座體現時代特征與社會發(fā)展方向的精神豐碑,成為中國精神的基石。今天,弘揚“紅船精神”對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紅船精神;歷史價值;現實意義
1921年7月底,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勝利閉幕,由此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條游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史冊的名字——紅船。紅船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新航道,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前進方向,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指路明燈。“紅船精神”由此誕生。習近平同志指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紅船精神’的深刻內涵?!盵1]這就深刻闡述了“紅船精神”的思想內涵與重要價值,并為我們黨的建設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針。
(一)“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
習近平同志指出:“偉大的實踐產生偉大的革命精神?!t船精神’正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無不與之有著直接的淵源關系。”[2]283中國共產黨從這條紅船揚帆起航,就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勇當舵手,引領航向,帶領人民從這里走向井岡山、走向長征、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由一個領導人民奪取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政權并長期執(zhí)政的黨?!凹t船精神”深刻地體現和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彰顯了黨的先進性,而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鮮明的特點?!凹t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富有活力的文化基因或生成元,基因決定事物的特征、發(fā)展和變異。從生成論的觀點來看,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是一個過程,都是從原始狀態(tài)用生成元生成的現實歷史過程,因而是歷史的積累,精神活動也是如此。正是在此文化基因或生成元的涵養(yǎng)、滋潤與哺育下,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智慧光芒普照下,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并生長出了中國革命不同歷史階段精彩紛呈的眾多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zhàn)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凹t船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zhàn)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隨著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zhàn)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成為中國精神的基石。
(二)“紅船精神”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與升華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豐富多樣的中華文化造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價值追求與精神家園,孕育了構筑中國革命文化的巨大思想資源寶庫?!凹t船精神”正是在中國這塊具有悠久歷史傳統(tǒng)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美麗精神之花,它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吮吸著中華文化的豐富營養(yǎng)與乳汁而成長壯大并開花結果。首先,“紅船精神”體現的求實變革的實踐思維方式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實踐理性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升華。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求實、勤于改革的民族,長期以來養(yǎng)成了勤勉務實、經世致用而又敢于變革的精神?!百F在力行,重大履事”“循名責實,重效致用”“修古好學,實事求是”“革故鼎新”“居安思?!薄扒逭務`國,實干興邦”“明者應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等等,這些傳統(tǒng)價值觀念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求實與變革精神。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把中國傳統(tǒng)的實踐理性精神與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有機地結合起來,賦予中國傳統(tǒng)的實踐理性精神以嶄新的思想內涵,使其成為建立在堅實的科學理性基礎上的“敢為人先”的歷史首創(chuàng)精神。其次,“紅船精神”體現的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人民主體論價值觀,是對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懊駷榘畋?,本固邦寧”(《尚書》),“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章句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正制》)等,這些思想深刻地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站在群眾史觀的基礎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進行了批判性改造與辯證揚棄,認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2]283。因而,“紅船精神”所體現的立黨為公、忠誠為民與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的價值理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民本思想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與思想升化。最后,“紅船精神”所蘊含的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精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強不息”精神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的思想升華。中華民族是一個勇于進取、敢于拼搏、頑強奮斗、生生不息的民族?!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養(yǎng)浩然之氣”(《孟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碧血花·香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如此等等,這些思想無不體現出中華文化的拼搏進取、自強不息、勇于擔當的精神?!凹t船精神”傳承并進一步弘揚了這種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民族精神,并使其升華到國家獨立、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時代高度。盡管時過境遷,我們的世情、國情、黨情、社情都發(fā)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但“紅船精神”依然光耀中國、點亮未來,其所蘊含的深刻內容仍具有時代價值。
(三)“紅船精神”樹起了一座體現時代特征與社會發(fā)展方向的精神豐碑
習近平同志說:“紅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fā)展方向,是奮進明燈,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盵1]“紅船精神”是近代鴉片戰(zhàn)爭以來,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中國革命實踐,傾聽人民意愿,反映人民訴求,回應人民呼喚,把握時代潮流,洞悉歷史進步方向,解決中國革命問題,開拓中國道路,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中民族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精神映照。20世紀是一個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運動風起云涌、蓬勃發(fā)展的時代。要革命、要和平、要發(fā)展成為時代潮流與趨勢。革命、和平與發(fā)展離不開破舊立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敢為人先、開天辟地的大無畏精神。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察勢者智,馭勢者贏。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精神武裝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洞察到了時代的潮流,號準了時代的脈搏,提煉、概括和總結出了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紅船精神,回應了時代呼喚與人民訴求,反映了時代精神。
可見“紅船精神”體現時代特征,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順應歷史潮流,指向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方向,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引領人民奔向獨立、自由、平等、幸福康莊大道的先進民族意識,是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精神旗幟,因而成為激勵和鼓舞我們黨為了共產主義理想目標矢志不渝、排除萬難、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制勝法寶。
伴隨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紅船精神”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成為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凝聚社會共識,動員與整合最廣泛的社會力量,開辟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境界的重要精神旗幟。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在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精神燭照和指引下,不畏難、不唯書、不信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沖破教條主義束縛、突破傳統(tǒng)社會主義的條條框框、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堅持走自己的路,成功開創(chuàng)出了一個完全不同于西方現代化的現代化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不僅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而且領導人民從小康邁向全面小康,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令世界矚目,為人類文明提供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和最大的工業(yè)產品制造國,保持了多年平均增速9%的經濟增長,正從世界舞臺的邊緣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越來越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并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成為負責任有擔當的東方大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八大以來圍繞著“實現什么樣現代化和民族復興與怎樣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這一時代課題,提出了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這些思想及實踐深刻地體現了在紅船精神指引下堅定信念、不忘初心、改革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的創(chuàng)舉,彰顯出紅船精神的思想魅力。可見,紅船精神站在時代精神的制高點上,汲取了時代精神的思想精華,內蘊著以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為特征的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體現時代特征,昭示著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它樹起了一座永恒的精神豐碑,奠定了中國共產黨人指向崇高的精神依歸。所以,我們必須從時代精神和社會現代化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紅船精神”的精髓和本質,以便更好地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這一精神。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共產黨載著紅船的意愿,以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水行舟,忠誠為民,成為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主線,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1]可見,立黨為公、尊重人民意愿、順應民心、忠誠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這就是“紅船精神”的實質與靈魂,也是其思想魅力與強大生命力之所在。它深刻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群眾路線,體現了“人民至上”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旨趣,與我們黨的性質、目的、宗旨、使命和功能緊密相連。歷史和實踐表明,“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這是我們黨實現長期執(zhí)政,并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正如毛澤東同志指出的那樣:“人民群眾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攻不破的,完全攻不破的。”[3]139
“紅船精神”作為奠基于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并集中體現黨的先進性的偉大精神,它順應了當今社會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潮流,抓住了國家獨立與民族復興的時代脈搏,反映了人民當家做主的“人民主體”原則,因而具有穿越時空隧道的恒久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它對于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一)“紅船精神”是激勵我們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強大思想武器
“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從我國社會發(fā)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與問題提出來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盵4]它體現了我們黨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fā),著眼于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客觀基點,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zhàn)略思維出發(fā),以鮮明的問題導向意識,認識和把握主要矛盾,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政治智慧,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視野、新境界?!凹t船精神”昭示我們,在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中,我們不能因循守舊,刻舟求劍,必須勇立潮頭,敢為人先,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實踐無止境,創(chuàng)新無止境。面對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挑戰(zhàn),面對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新形勢,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戰(zhàn),我們要大力弘揚“紅船精神”,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勇氣、魄力和智慧,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拓新模式,形成新業(yè)態(tài),開辟新境界,以統(tǒng)籌兼顧的系統(tǒng)思維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推動中國社會全面發(fā)展。
(二)“紅船精神”是鼓舞我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四個自信”、不畏艱險、艱苦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革命的航船是在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的引領下,靠著不畏艱險、不畏強暴、頑強拼搏、愈挫愈勇、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動力,在驚濤駭浪中到達成功彼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chuàng)造性事業(yè),同樣充滿了種種困難與風險挑戰(zhàn),將要經歷許多磨難、挫折、困境與艱辛跋涉。戰(zhàn)勝這些困難與挑戰(zhàn),仍然需要堅定的理想,必勝的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尤其是需要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用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強我們的政治定力、發(fā)展定力、戰(zhàn)略定力,才能團結帶領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5]有了這樣的自信,我們才能站穩(wěn)腳跟,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道路奮勇前進。”[6]“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盵7]“紅船精神”昭示我們,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種前所未有的新考驗,如果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沒有不畏艱險、艱苦奮斗、苦干實干、披荊斬棘、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篳路藍縷、矢志不渝的精神狀態(tài)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zhí)著追求,就難以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難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引領我們戰(zhàn)勝各種艱難險阻的精神燈塔,是鼓舞我們?yōu)辄h和人民事業(yè)不懈奮斗的動力源泉,也是我們黨的強大政治優(yōu)勢。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盵8]他還指出:“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盵9]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去中國共產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盵10]144他還說:“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yōu)勢?!盵10]141鄧小平同志還說:“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盵10]190正所謂,心中有信念,腳下有力量。
(三)“紅船精神”是鞭策我們牢記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本質要求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求真務實、實干興邦、一心為民的強大道德力量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為己任,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秉持人民立場,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與生俱來的政治品質和崇高的從政道德,是衡量黨的先進性的根本標尺,也是執(zhí)政黨的合法性之根本所在。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盵11]1094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yè)和工作就無從談起?!盵12]367
當前,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的考驗,黨在長期執(zhí)政的環(huán)境下還存在著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凹t船精神”昭示我們,要經受住四種考驗和避免四種危險,不斷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通過加強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制度和廉政建設,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充分發(fā)揮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政治優(yōu)勢,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落腳點,以“零容忍”態(tài)度堅決懲治腐敗,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通過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打造堅強的領導核心,以強烈的政黨憂患意識,勇于向自我開刀,進行自我凈化、自我革命,促進政黨堅持不懈地改革創(chuàng)新,通過政黨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工作創(chuàng)新和治理模式創(chuàng)新等)使黨勇立潮頭,與時俱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實現良政善治的現代化國家治理,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帶領群眾求真務實、苦干實干,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以“三嚴三實”作為思想與行為準則,旗幟鮮明講政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將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落小、落細、落實,化為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只有在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為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幸福奮斗不息的歷史征程中,中國共產黨才能真正達到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正如馬克思所說:“人類的天性就是這樣:一個人只有為完善自己的同時代人,為著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達到自我完善?!盵13]67可見,在馬克思看來,一個人只有在為同時代人的幸福而矢志不渝地奮斗,這樣的人生才會充盈而幸福并走向自我完善。不僅個人如此,一個政黨也是如此。
[1] 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N].光明日報,2005-06-21(5).
[2]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習近平.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fā)展基本問題本領[N].人民日報,2015-01-25(1).
[5] 任理軒.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飛躍[N].人民日報,2015-06-30(7).
[6] 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1-29(1).
[7]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
[8] 習近平.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J].黨史縱橫,2014,(2):1.
[9] 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3-01-06(1).
[10]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責任編輯賀晴】
HistoricalValueandPracticalSignificanceofthe“RedBoat”Spirit
LI Yong-sheng
(School of Marxis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96 years ago, a red boat witnessed the epoch-making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Jiaxing Lake of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formed the landmark of the “Red Boat” spirit. From then on, the spirit of “Red Boat” has shined upon China. “Red Boat Spirit”, as the sourc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spiri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spirit, has erected a monument of era feature refle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day,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Red Boat” still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Four-Pronged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and Chinese Dream-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alization.
“Red Boat” Spirit; historical valu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D26
A
1009-5128(2017)19-022-05
2017-05-2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科學發(fā)展觀的價值觀與方法論研究(13XZX004)
李永勝(1963—),男,陜西華縣人,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價值哲學及工程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