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嘯虎
“鐵面御史”是怎樣煉成的
殷嘯虎
在世人眼中,御史的形象通常是剛直不阿、鐵面無私的,故有“鐵面御史”之說。最早戴上這一桂冠的,是宋朝的御史趙抃。趙抃以敢于彈劾權貴、剛直無私而著稱。當時,宰相陳執(zhí)中家的三個丫鬟在一個月內先后被他的小妾迫害致死。消息傳到趙抃耳中,他接連給宋仁宗上了七道彈劾奏本,要求對陳執(zhí)中進行追責。但宋仁宗非常信任陳執(zhí)中,不愿為此事而罷免他,所以一開始沒有理會。誰知,趙抃又接連上了幾道奏章。迫于壓力,宋仁宗最終下令罷免了陳執(zhí)中的宰相職務。
“鐵面御史”的“鐵”,是由御史行使監(jiān)察權的職責所決定的,也是由監(jiān)察制度在國家政治中的地位所決定的。從我國古代御史制度的發(fā)展和實踐來看,要保證御史依法獨立公正行使監(jiān)察權,真正做到鐵面無私,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在古代官僚體系中,御史的行政地位其實并不高。作為御史臺事實上的長官,御史中丞不過是四品左右,相當于今天的副部級;從事具體監(jiān)察工作的御史就更低了,如唐朝的監(jiān)察御史只有八品左右,相當于今天的科級干部。明清時期雖然提高了御史臺(都察院)長官的品級,但負責具體監(jiān)察工作的監(jiān)察御史和巡按御史也不過只有七品。監(jiān)察對象的行政級別一般都比御史要高。因此,“以卑察尊”可以說是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在這種制度設計的背景下,要充分發(fā)揮御史的監(jiān)察功能,除相應的制度保障外,御史個人的職業(yè)素質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南朝的江淹以詩文聞名于世,他的《恨賦》《別賦》堪稱南朝辭賦的絕唱。但在官場上,他則以剛直敢言而著稱。擔任御史中丞時,江淹曾先后彈劾了中書令(相當于宰相)謝朏、司徒左長史王繢、護軍長史庾弘遠等人。又彈劾了前益州刺史劉悛、梁州刺史陰智伯兩人,并將他們移送廷尉治罪。此外,還有臨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曇隆等多名二千石的長官。許多中央和地方官員受到江淹的彈劾,使得朝廷綱紀為之一振,內外肅然。
整飭吏治、整肅官場風氣、揭露違法行為是御史的基本任務。不論被監(jiān)察對象的官職有多高,只要有違法行為,就需要御史敢于檢舉彈劾。明朝初年的監(jiān)察御史陶垕仲就以任內不避權貴而聞名。刑部尚書開濟徇私枉法,指使刑部郎中仇衍開脫囚犯死罪,被監(jiān)獄官揭發(fā)。開濟竟伙同刑部侍郎王希哲、刑部主事王叔征將監(jiān)獄官殺人滅口。陶垕仲得知此事后進行調查,然后向皇帝進行揭發(fā)。最終,朱元璋下令將開濟和王希哲、仇衍等人處死。
可見,不顧個人得失、勇于行使監(jiān)察職責是稱職御史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御史被違紀違法者所畏懼、為世人所敬仰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們熟知的成語“明目張膽”,就同御史的這種品格有關。史料記載,韋思謙在唐高宗時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他對人說:“御史出都,若不動搖山岳,震懾州縣,就是失職!”當朝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格強行購買鄰人田地,韋思謙得知此事后,立刻上書檢舉彈劾。盡管唐高宗很信任褚遂良,但因證據確鑿、無法庇護,只得罷免了褚遂良的宰相職務。過了一段時間,等事情的風頭過了,唐高宗又恢復了褚遂良的宰相職務,韋思謙則被調任清水縣令,但韋思謙并不介意。他說:“大丈夫當正色之地,必明目張膽以報國恩,終不能為碌碌之臣保妻子耳?!?/p>
御史的職責是監(jiān)督文武百官,檢舉揭發(fā)各種違法亂紀行為。用今天的話說,干的是得罪人的活。因此,要保證御史能夠依法行使職權,先要有一個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當政治開明、社會穩(wěn)定以及君主重視法制時,御史就能夠正常行使監(jiān)察權力。這里,最高統(tǒng)治者的支持最為關鍵。
從古代監(jiān)察制度發(fā)展實踐來看,朝廷大臣特別是君主對御史的支持和寬容,是御史能夠履行職責的重要外部因素。因為,御史不僅要“打蒼蠅”,更要“打老虎”。老虎們不是達官貴人就是皇親國戚,他們一般來說都是君主所親近和信任的人。要對這些人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檢舉彈劾,除御史自身要具備敢于挑戰(zhàn)權貴的勇氣外,還離不開朝廷大臣尤其是君主的支持。這也是不少御史得以留下監(jiān)察佳話的重要因素。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的姐姐壽陽公主出行時違反禁令,被御史中丞高恭之發(fā)現,命令部下去制止,但壽陽公主拒不聽從,高恭之便令士卒用棒子將她的車子打破。壽陽公主哭著向孝莊帝告狀,但孝莊帝對她說:高恭之是個清廉正直的人,他是執(zhí)行公務,怎么能以個人的私怨去責怪他呢?后來,高恭之覲見孝莊帝時,孝莊帝還專門為此事向他道歉。
無獨有偶,唐朝初年時,有個囚犯罪不至死,但高祖李淵堅持要將他處死。對此,監(jiān)察御史李素立直言:“三尺之法,與天下共之,法一動搖,則人無所措手足。陛下甫創(chuàng)鴻業(yè),遐荒尚阻,奈何輦轂之下,便棄刑書?臣忝法司,不敢奉旨?!弊罱K,唐高祖李淵還是聽從了他的意見。
唐太宗貞觀年間,張行成擔任殿中侍御史。他執(zhí)法嚴明、不畏權貴,深得李世民的賞識。李世民對宰相房玄齡說:從古至今,朝廷任用官員都是靠各方面的人舉薦的,但像張行成這樣的人,我自己舉薦他,不用靠別人。
但也應當看到,將御史監(jiān)察權的行使能否得到保證寄托于開明君主的現實,本身也是“人治”的反映。就拿朱元璋來說,一方面,他支持和鼓勵御史大膽行使職權;另一方面,他卻對一些違背旨意、敢于直言的御史或殺或罰。明朝中期以后,不少御史因為敢于直言而受到處罰,輕者被罷官,重者當庭受到杖責,許多御史死于杖下。
總之,歷史上的“鐵面御史”,給我們樹立了榜樣;而今天需要的是把監(jiān)察權納入制度的籠子,進一步完善監(jiān)察制度,用民主的政治環(huán)境、健全的法治環(huán)境催生更多的“鐵面御史”。
(摘自2017年10月17日《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