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周口 466001)
大學英語課堂元話語探究
焦愛娟
(周口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河南周口 466001)
課堂話語是元語言應用最頻繁的場所之一。大學英語作為語言學習的高級階段元語言能力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元語言無論是對大學生的語言學習終極目標還是課堂語言學習的效果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課堂元語言通過課堂互動和信息傳遞機制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不僅僅是交流水平,同時教師也能應用元語言有效地促進課堂互動。
課堂元語言;大學英語;作用機制
元語言(Meta-language)最早由荷蘭的邏輯學家Alfred Tarski 于1933年提出來的,用于解釋“說謊者悖論”問題,他將語言分為兩個層次:對象語言和元語言。對象語言(object language)是用來談論周圍客觀事物對象的語言,元語言(meta-language)是關于語言本身的語言,即語言本身是談論的對象(燕莉2009,封宗信2005)。語言學家認為元語言是談論語言的語言,描寫自然語言的語言。課堂交際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元語言的作用不容忽視。課堂教學又是元語言應用最廣泛的場所之一,因為教師是通過語言的描述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教學過程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離開元語言都無法進行。那么元語言和大學英語課堂的關系究竟如何?它又是如何作用于大學英語課堂的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近30年來元語言現(xiàn)象一直是語義學界和語用學界的研究熱點,國外的學者對元語言從多種角度進行研究,例如Mauranen, Arguilar, Adel 等分別從語篇功能的角度對元語言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總結歸納了元話語的23種語篇功能(閆濤,2013:61).而Rossiter(1974),Keller(1979), Schiffrin(1980)分別 從語言交際和心理語言學的角度研究了口語交際中的元語言現(xiàn)象?!癇eauvais(1989)從語言行為的角度對元語言進行探討,Hyland 被譽為元語言學研究的專家,多從語言功能的角度研究元語言現(xiàn)象”(唐建萍,2009:97)。
國內(nèi)近些年也有很多關于元語言的研究但是大多說從語篇功能的角度分析元語言現(xiàn)象,學術界很少對課堂話語的元語言現(xiàn)象以及元語言對課堂效果的影響甚至對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的影響進行研究。因此對大學英語課堂元語言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從認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角度講,在語言學習的初期即青少年時期甚至兒童時期機械性記憶占大多數(shù),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解性記憶逐漸占據(jù)優(yōu)勢,因此有意識的語言學習成了語言習得的重要手段,對語言理解的要求也就更多,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高級階段如大學英語課堂,對語言的描述和解釋的部分就要增加,也就是元語言。掌握了元語言學習者便能夠“更有效的領悟語言,并有效的發(fā)揮語言豐富的表達功能”(封宗信,2005:26)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課堂上從認知角度出發(fā)我們要加強學生的元語言意識和元語言能力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不僅僅是交流水平。
從教師的角度講,大學英語課堂是元語言應用最頻繁的場所之一。教師應用元語言對語言成分和結構進行描述,對詞匯和句子的形態(tài)盡行解釋以及對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的錯誤修正,并通過評價、鼓勵等手段有效的促進課堂互動的進行。其過程包括對學生提出問題,并啟發(fā)學生更多的理解問題并積極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大學英語學習階段,即英語學習的高級階段,由于認知因素和語言學習材料的復雜化,教師需要用目標語描述更復雜的語言現(xiàn)象使學生更多的沉浸在目的語的語境中,促進更多的可理解性輸入和輸出。如果教師遇到復雜的語料就選擇用母語解釋,那么學生將無法養(yǎng)成用目的語思考的習慣,更不會用目的語對語篇進行評價分析,語言活動將長期停留在較低的水平,無法用目的語進行高層次的思辨活動,也就無法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培養(yǎng)提高交際能力的最終目標(封宗信:2005:27-30)。
從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來看,盡管很多學者認為元語言描述語言本身的語言,非自然的人造的語言,沒有實用價值。但學生要不僅能用所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還會用語言描述和解釋自己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這樣交流才能上升到高層面,否則只會停留在描述的低級層面,提高的只是交流能力而不是真正的交際能力,學習者也不能深刻的理解語言的本質(zhì)(封宗信,2005:27)。
因此元語言對于課堂教學的實施和課堂效果的保證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影響課堂教學的呢?
2.2.1信息傳遞機制
作為口頭語篇的元話語,在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會用元話語就某一個問題或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并以及佐證以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教學的內(nèi)容。例如在談論某一觀點時老師用first,next,then,now,so ,and then 等表示教師話語的機構和話語篇章的流程,學生通過話語語義和結構的邏輯關系理解老師話語的核心內(nèi)容,老師的意圖和語言表達的關系,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閆濤,2013:61)。除了要傳遞內(nèi)容信息外,教師還要傳遞其對內(nèi)容的態(tài)度信息,例如教師可以用just ,about ,may ,might, sort of, part of it ,to some degree 等模糊限定詞語來表明態(tài)度,表示了對信息的不確定性,也表達了教師謙遜的態(tài)度,同時還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的進行深入思考。
另外教師還可以用接入性元話語對學生發(fā)出指令,例如let’s,we, please, what等引導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并用評價性的結構標記如,certainly, right, good ,ok 等與學生進行呼應,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元語言對教學活動進行階段性的評價總結,然后進一步的交代事實從而螺旋式的推進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閆濤:2013:62).例如:教師用next we will talk about why…推動教學活動的深入,并利用 I believe, you see that, this right 等明示學生的參與角色,很好的促進師生的互動。用 so ,in conclusion 等對活動和討論做階段性的概括總結。
2.2.2課堂互動機制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時候會連續(xù)使用介入式元話語疑問句形式和態(tài)度標記以及模糊語標記等共同完成由修辭疑問向主題解釋的過渡。例如:what is company man? Why does he want to be a company man? This is just….., and you will see….,so ….這種疑問句并不是真的要聽者給出答案,而是教師的自問自答,只是一種修辭手段,這種元話語修辭手段避免了平鋪直敘,即突出了主題,有以問題的方式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和思考。
Leech(1983:139) 認為“禮貌的實施不但是通過會話的內(nèi)容,而且也是由會話參與者的會話方式和結構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和諧氛圍和師生間的禮貌態(tài)度是課堂交際順利進行的有益條件。例如教師用介入標記please 緩和了提問題的語氣,營造了謙和輕松的教學氛圍,從而有利于緩解學生的焦慮甚至影響學生的自信心等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在課堂交際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不斷的進行意義協(xié)商并一步步地建立知識框架和進行各種新信息的交流。閆濤(2013:63)通過實證調(diào)查認為基本話語是課堂交際的必要條件,而元話語是交際過程的催化劑,起到提升交際質(zhì)量和促進交際成功的作用。例如教師用介入性元話語you need to …, let’s…,please…,等對學生發(fā)成指令,用might ,perhaps, possible 等模糊限制語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是課堂交際處于協(xié)商的氛圍,并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推動課堂交際的前進,用in fact, it is clear that 等語力標記元話語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補充解釋使課堂交際達到新的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課堂元話語的信息傳遞功能還是促進交際功能并不是孤立的,元話語的各種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協(xié)調(diào),共同作用于課堂交際,貫穿于整個課堂話語中服務于教學目的,為學生提供可理解性輸入并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閆濤,2013:64)。
教師課堂話語作為口頭語篇元語言的重要場所是課堂效果的重要保證,而元語言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大學英語教師掌握足夠的元語言和元話語策略是教師優(yōu)化課堂話語,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也是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學生的元語言能力也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目標,使其能夠在“真實的語言應用中提高自身的英語思維和綜合素養(yǎng)”從而真正實現(xiàn)交際能力的提高。
1 曾玲.外語教育中的元語言能力:地位和培養(yǎng)[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3(4):150-153.
2 封宗信.元語言與外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J],2005(9):24-30.
3 郭紅偉.中國高校英語交接時課堂元話語三維功能研究[J].中國外語,2014(2):60-65.
4 李素枝.中外教師課堂話語策略對比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1).
5 唐建萍.元話語研究述評[J].山東外語教學,2010(1):96-100.
6 江悅.英語教師元語言行為與課堂互動[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12(2):1-4.
7 謝小平.元語言-外語教學分析的新視角[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9(2):166-170.
9 燕莉.EFL課堂元語言表達式的優(yōu)化設計[J].吉首大學學報,2011(4):150-153.
10 閆濤.基于語料庫的高校英語教師課堂元話語[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2):59-64.
11 張蓮.通過課堂話語分析促進外有教師學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3):36-40.
12 張會平.基于語料庫的中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標記語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5):356-363.
13 王明利.論元語言與外語教師的話語行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26-30.
ClassroomMeta-discourseinCollegeEnglishTeaching
JIAOAi-jua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 China)
Classroom discourse is where metalanguage is used most. Being the advanced phase of language 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makes metalangistic competence as one of the main targets. So metalanguage is critical both for th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mechanism of classroom meta-discourse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research.
classroom meta-discourse;college English;significance;mechanism
H319.9
A
1671-8100(2017)04-0110-03
本文為周口師范學院青年科研基金項目“大學英語課堂元話語與課堂互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knuB315116。
2017-05-11
焦愛娟,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教學法。
(責任編輯:譚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