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金,周貴國
(1.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2.山東省青州市人社局,山東 濰坊 262500)
人體經絡藏象關系的量子學認識
劉煥金1,周貴國2
(1.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山東 濰坊 262500;2.山東省青州市人社局,山東 濰坊 262500)
這是一篇基于人體氣血與能量的關系,對中醫(yī)經絡藏象作出量子學解釋的文章。作者從大家普遍熟悉的“能量”這一概念出發(fā),提出了對經絡藏象系統(tǒng)的量子學解釋。觀點新穎,有一定理論價值。
氣血運行;經絡;藏象;量子糾纏
現(xiàn)代量子物理的發(fā)展,給我們提供了對人體經絡藏象認識的工具。本文就是想借助量子力學的概念,對中醫(yī)經絡藏象理論作出一種合理的解釋,以便讓更多的人深信中醫(yī)、使用中醫(yī)。文中的觀點可能有粗陋之處,還望讀者不吝賜教!
1.1 中醫(yī)人體經絡學
中醫(yī)人體經絡學說,從臟腑肢體角度對人體表里變化闡述了其關聯(lián)性。西醫(yī)神經學說,以腦為中心對人體各種活動作出了合理的解釋。關于經絡是否以物質形態(tài)存在,以及經絡和神經的關系問題,至今理論界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結論。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這就是二者都在各自的領域內有效地指導著醫(yī)療實踐,誰都無法以簡單的方式否定對方。中醫(yī)把經絡定義為氣血運行的通道,而“血”常識上說應在血管中運行,但誰都知道經絡絕不是血管。西醫(yī)神經理論比較好地解釋了人體活動和神經傳導的關系。作為維持人的正常活動的基礎,中醫(yī)之“經絡和氣血運行”與西醫(yī)之“神經和血液循環(huán)”兩套理論,均建立在各自的理論基礎之上對人體活動給出闡釋。很明顯,到目前為止兩者還難以作出相互兼容的解釋。
1.2 經絡和穴位
以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的針灸、推拿等,都離不開經絡和穴位?!饵S帝內徑·靈樞)》奠定了經絡學說的基礎,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對經絡的走向及穴位分布作出了更詳盡的闡述,尤其是對穴位進針的部位和深度的要求描述得準確細致。試想,在那么久遠年代寫成的兩部經典中對經穴的定位,是如何避開人體廣泛分布的神經網絡的呢?與神經學說的形成時間比較,中醫(yī)經絡學說的形成至少要早一千五百年以上。當然,對于高度進化的人體而言,我們有理由認為經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存在”。眾所周知,神經是看得見摸得著并有明確解剖形態(tài)的現(xiàn)實存在的實體。那經絡和神經兩大系統(tǒng),又是如何實現(xiàn)協(xié)作的呢?
1.3 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
制造使用工具和利用工具進行有目的的勞動,是區(qū)分人與一般動物的基本標準。人們對勞動常常喜歡作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劃分,體力勞動的實現(xiàn)無疑是神經支配的結果;腦力勞動一般認為是大腦自身思維的過程,但這個似乎無異議的結果卻是經不起推敲的。誰都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讓大腦專注于某一問題進行思考時,總會有一些念頭不由自主地冒出來,作為神經系統(tǒng)最高“指揮部”的大腦似乎無法控制這些念頭。那么,這些不由自主的念頭又是誰主管呢?心理學以潛意識給出解釋。對應于潛意識就是顯意識,可以認為是由腦直接產生。那潛意識是通過什么途徑,對人的念頭進行控制的呢?潛意識和顯意識在具體工作中是如何分工的呢?
2.1 藏象學
中醫(yī)的藏象學說,通過對人體生理、病理現(xiàn)象的觀察,建立了從外表反映內部臟腑情況之間關系的一整套理論。例如,肝主疏泄、主藏血,開竅于目,主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心主血脈、主神志,開竅于舌,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脾主運化、主升清、主統(tǒng)血,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汗;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通調水道,朝百脈而主治節(jié),在竅為鼻,在體合皮、其華在毛,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腎藏精,主生長、發(fā)育、生殖和水液代謝,主骨生髓,外榮于發(fā),開竅于耳和二陰,在志為恐與驚,在液為唾。這些描述中強調了“所主”“開竅”“其華”“在志”“在液”,可見古人對內部臟腑和表現(xiàn)于外的現(xiàn)象的觀察是極其精到的。這是“有諸內,必形諸外”的理論最經得住檢驗的“證據”。那么這些微妙的“聯(lián)系”是通過什么途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呢?
2.2 有諸內,必行諸外
“有諸內,必行諸外”是《內徑》最經典的理論,有學者從控制論角度作過解釋。我們換一個角度,從量子物理的觀點出發(fā)作如下思考:首先把人體理解成是一個管控能量傳遞轉化的有機體;其次借助量子力學對人的意識進行這樣一個劃分:大腦實際主管的是以有物質解剖形態(tài)的神經組成的系統(tǒng),其運作特征是通過神經做“有線傳遞”;而人體經絡是具有“糾纏態(tài)”的量子構成的系統(tǒng),它遵從量子力學的規(guī)律。這里提到的“量子糾纏”,是普朗克建立量子概念后愛因斯坦提出的一種物理現(xiàn)象,其特征就是具備糾纏態(tài)的兩個量子,當你對一個進行觀察(量子學稱之為測量),另一個就會立即做出反應,最奇妙的是做出反應的時間與這兩個量子之間的距離無關(愛因斯坦稱其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現(xiàn)在已能通過物理實驗建立,中國科學家潘建偉走在了世界前列。鑒于此,我們對高度進化的人體作這樣一個判斷:在人體內一定存在大量具備糾纏態(tài)的量子。如果這個判斷成立,經絡的“傳導快”和“不可見”就是一種合乎量子力學的一種現(xiàn)象了。
2.3 以外測內
人體外在表象和內部臟腑變化之間的關系,古人用藏象進行概括和描述,這種“以外測內”的方法的確是十分聰明的。實際上,人的健康狀況還會很自然地會從面部、色澤、步態(tài)、聲音等表現(xiàn)于外,這一定程度上與人體氣血運行狀況直接相關,也就是說氣血運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如果把人體氣血運行和能量的傳遞轉化比較的話,可以看出人體的氣血運行過程,恰恰就是能量的傳遞轉化的過程。當我們站在量子力學的角度看待人體生命現(xiàn)象時,這種解釋還不夠給力。由于人體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對生存環(huán)境作出敏感反應的能力逐步被優(yōu)化并保留了下來,有的甚至變成了本能。正因為如此,神經學說雖然是相對完備的理論體系,但仍不能解釋人體活動所表現(xiàn)出的所有現(xiàn)象。而經絡藏象學說按量子力學的觀點進行解釋的話,卻較好地解決了經絡雖然沒有實體解剖結構,但在“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大量存在的前提下,經穴療病的基本原理就變得一目了然了。
3.1 天人相應
按照《內徑》的思想,人是天地的產物,天地的變化一定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也就是天人相應吧!從氣血能量角度看,太陽的陽光通過輻射把熱能光能源源不斷地傳遞到地球,地球上水、土、空氣的存在,靠著陽光和各類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了植物儲存的能量。人作為高智慧的高級動物,通過攝入可食用的植物果實和動物肌體,以維持著自身能量的需求。就是說,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光量子,為人體活動提供了最基礎的源頭能量。
3.2 量子力學的觀點
人體經絡的分布和經穴的定位有明確的循行規(guī)律,但至今未能以現(xiàn)代科學的方法找到有形有解剖結構的證據。但如果從量子力學的觀點出發(fā),觀察十四正經的穴位分布的話,同經臟腑和穴位間以量子糾纏態(tài)進行解釋,就會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人體內部具備量子糾纏態(tài)的量子間建立的這種關系,正是經絡藏象關系的本質聯(lián)系。因為不論是對穴位針灸還是推拿,甚至艾灸、泥療,都可以理解成是對該穴位的一種“測量”,那么具備糾纏態(tài)的臟腑部位的量子就會立即做出“反應”,這種反應的直接效果就是“療愈”,這才是經穴治療的最基本原理。
量子力學的發(fā)展已經開始用于高科技計算機甚至人造衛(wèi)星,可以樂觀地預言,量子科學應用于人體療病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人體蘊藏的奧秘隨著量子物理的發(fā)展,甚至包括人的大腦與意識的工作機理,也會在不遠的將來被一個個被揭示出來。
本文編輯:王雨辰
R221
A
ISSN.2095-8242.2017.026.5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