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鳳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論有限責任公司隱名股東的法律風險及防范
王淑鳳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隱名股東的存在,是我國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并將長期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特別是在有限責任公司中,隱名投資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將隱名股東擺在一個恰當?shù)奈恢?,正確評價其法律地位,穩(wěn)定隱名投資者在市場的地位,保護其合法的權益。
有限責任公司;隱名股東;法律風險;防范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有限責任公司異軍突起同時,關于隱名股東身份的糾紛也隨之增多,《公司法》中沒有對隱名投資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疏于對隱名股東權利的保護,如何有效的規(guī)范隱名投資,保護隱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規(guī)避風險,需要我國司法部門與企業(yè)共同努力。
在對隱名股東的案件進行處理時,首先要確定是屬于何種股東資格,以最高法院的指導性意見為主,同時應盡早確定隱名股東的法律地位,從而使隱名股東的糾紛有統(tǒng)一的處理標準。
1.1 隱名投資的目的
對于在實際操作中,違法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股東,不具有被認定為合法股東的資格,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應該以法律,行政法規(guī)為第一依據(jù),如果出現(xiàn)違反法律法規(guī),甚至是規(guī)避強制性規(guī)定的行為,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股東資格同時被剝奪;一些合同在制定之初,為了迎合優(yōu)惠政策的規(guī)定,強制符合適用主體,并且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這類行為使出資人喪失股東資格,如果該行為沒有對社會造成危害,對于隱名股東與名義股東之間的協(xié)議仍有效,但同時還要依據(jù)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1]
1.2 公司其他股東的認可
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大特點就是人合性,股東之間互相依賴,出資人要想使公司正常運轉盈利,就要維持好與個別股東之間的合作關系,對牽扯到公司以外人員的條款做具體規(guī)定,例如,隱名股東如果想要顯名,必須經過公司半數(shù)以上股東同意才能進入公司,這既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體現(xiàn),又是公司人合性的重要表現(xiàn),維護好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2]
2.1 規(guī)避法律型隱名股東
對投資主體資格的限制,例如一個自然人只能設立一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部分行業(yè)禁止或限制設立外資企業(yè),中外合資企業(yè)中外國合營者最低投資比例限制等;對于投資主體數(shù)量也有相應的限制,例如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人數(shù)的上限為50人;股東權利的轉讓也受到公司法各項規(guī)定的限制。
2.2 非為規(guī)避法律型隱名股東
對于那些不公開真實身份的投資者,為了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不愿意透露個人的經濟狀況以及個人信息,應該讓那些符合特定要求的人做名義股東,享受國家的各種投資和稅收優(yōu)惠政策,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隱名投資者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且因為股權的不明確引發(fā)的股東之爭也不少見,如何處理隱名股東的相關案件,成為現(xiàn)代司法實踐中必須關注的問題,并且此類案件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隱名股東的法律風險基于其法律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其中因為規(guī)避法律引起的股東資格甚至公司法人人格被否定是其重要風險,還存在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風險,最后是股東資格認定當中的風險,即隱名股東不能依其與顯名股東的合約約定或與其他發(fā)起人之間的設立協(xié)議直接取得股東資格,在股東資格發(fā)生爭議時,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必須通過訴訟經法院認定方可取得。隱名股東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必須與顯名股東簽訂協(xié)議,協(xié)議中注明雙方的義務與權利,同時在公司的股東名冊中載明隱名股東姓名,通過這種方式,使隱名股東能夠具有明確的股東資格,從而使自己的股東權益得到保證。對于那些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在名冊中進行記載姓名的,隱名投資最好取得其他股東的書面同意,其他股東應該排除在善意的第三人之外,如果上述兩項都無法達成,隱名股東就要在簽訂隱名投資協(xié)議時做好顯名股東將來拒絕向其移交股東利于的準備,約定完善的條款對顯名股東進行約束。[3]
4.1 隱名股東身份特殊,權益易受損
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隱名股東的糾紛眾多,但究其根本,主要有公司內部糾紛及向公司外第三人轉讓股權的糾紛。公司內部糾紛主要包括利潤分配糾紛,責任承擔糾紛以及股東權利行使糾紛等,隱名股東在面對這些糾紛時,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其股東資格,常常損失權利,甚至是股東地位被違反強制性法律規(guī)定的情況所要挾,使得隱名股東被迫承擔不必要的法律風險。隱名股東應如何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預防措施的采取是有必要的。
(1)訂立書面協(xié)議
在很多交易中,隱名股東只是與股東之間存在口頭協(xié)議,這在訴訟中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書面協(xié)議,證明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才是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表現(xiàn)。[4]
(2)謹慎選擇名義股東
名義股東的選擇應該謹慎,應該選擇那些信譽高,經驗豐富的人做名義股東,降低自己的合約風險。
(3)實際參與公司管理
作為公司的董事會或者是監(jiān)事會的成員,必須參與公司重要事項的決策與監(jiān)督,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防止股東利用隱名股東與公司信息不對稱作出危害隱名股東權益的行為。
4.2 對股權股東爭議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
股東資格的確定,應該是在股權轉讓訴訟之前,有效的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隱名股東憑借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的協(xié)議的主張是無效的,其股東資格是得不到法院支持的,但是其可以轉為債權債務關系向名義股東主張權利;對于那些名義股東擅自轉讓股權給其他人的,應該向名義股東追償,也可以證明第三人并非是善意而為。[5]
綜上所述,在有限責任公司中,隱名股東因為其身份的不明確,而無法得到確切的法律保護,從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如何穩(wěn)定隱形股東在市場中的合法地位,保護其合法權益,規(guī)避風險,成為隱名股東必須要面臨的問題,在實際的股權交易中,隱名股東要確定對方是否為善意第三人,同時對顯名股東的信譽做相關調查,制定書面協(xié)議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呂召,高雁,公司隱名出資人股東資格確認的相關問題[J].中國審判新聞月刊,2008(7):71.
[2][11]劉俊海.新公司法的制度創(chuàng)新:立法爭點與解釋難點[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2,163.
[3]石育斌,毛燕瓊.如何認定臺商在大陸隱名投資的法律效力—以上海為例的探討[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