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曄,高洪杰
(哈爾濱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瑜伽文化與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關性探討
韓 曄,高洪杰
(哈爾濱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瑜伽運動項目得到了我國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其內在原因是瑜伽文化的核心理念與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相通的。國人之所以接納瑜伽、喜歡瑜伽,并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是因為對世界優(yōu)秀文化產生的共鳴。瑜伽文化和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都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關懷、對自然的熱愛、對純凈之美的贊賞、對社會共融的期盼。
瑜伽文化;熱愛自然;純凈美;社會共融
20世紀80年代,張惠蘭老師將瑜伽引入中國,其專著《瑜伽與氣功》一書即在國內暢銷三十年。2015年末,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在安徽池州成立全國瑜伽協(xié)會,并創(chuàng)編健身瑜伽108體式,組織全國各高校及社會瑜伽愛好者學習,至此,瑜伽正式以官方名義組織在全國各地廣泛傳播。短短幾十年,瑜伽文化被各界人士接納喜愛,其內在的深層原因是世界優(yōu)秀文化相通所引起的共鳴。瑜伽文化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都有著對生命的關懷、對自然的熱愛、對純凈之美的贊賞、對社會共融的期盼。
瑜伽是古印度文化的瑰寶,是東方文化的代表。它源自印度的古老強身術,歷經(jīng)幾千年的演變,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修習研究,由開始單純的尋找修煉特殊功法發(fā)展到今天成為各國人民喜愛的健身術。瑜伽發(fā)展到今天,不是宗教信仰,也不是單純的運動,瑜伽是生命哲學的文化。瑜伽文化引導人們向內修煉傾聽來自身體的聲音,啟迪人性的善良,它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樣都體現(xiàn)了對生命關懷。
瑜伽文化強調人與自然的融合,把個體放在自然中體會自然美的意境,在安靜中傾聽人身體內在的聲音,呵護身體。通過外在體位的拉伸改善身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這種對生命質量的關注是在“天人合一”的大前提下完成的。即把個體生命放到自然中,舒展筋骨,放松思想,愉悅心情,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完成身、心、靈的完美契合。瑜伽冥想,凈化心靈,讓身心融入自然?!肚f子》自由觀逍遙游的境界,游心于道,實現(xiàn)了對道的觀照的天人合一的境界,直到今天仍被人們所接納,成為養(yǎng)生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褒R家、修身、治國平天下”中的修身,不是向外求索,而是向內超越,是對自我修養(yǎng)的不斷提升與完善。在瑜伽習練中特別強調呼吸和體位的感知,這種感知是對人生命內在的傾聽,這種感知通過瑜伽的表現(xiàn)和抒發(fā)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就是對生命的享受。尤其在世界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承受著工作、生活帶來的多重壓力,而瑜伽舉手投足盡顯生命的淡定從容,一吸一呼彰顯生命的厚重凝練。心有蓮花,則如攬日月之清輝,沐清韻之靜寂,醉云水之安逸。這是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在瑜伽體位習練中所表現(xiàn)出的對精神、節(jié)奏、風格的追求,實現(xiàn)了對動作功能的超越。瑜伽體位習練強調不斷超越自我,超越一切有限性,萬物一體,物我一體,把自我融入到瑜伽習練中去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
瑜伽的起源是,在大自然的森林中,一群修煉者在靜靜修習的過程中去尋找生命的安寧。瑜伽士借助自然之美、天地之氣模仿各種不同的動物及自然的風景,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呼吸、體位、冥想修煉自我的修身術。瑜伽習練中處處體現(xiàn)出對大自然的尊崇與熱愛。體位中很多都以自然景觀和生物命名,如頂峰式、樹式、拜日式、拜月式、舞王式、虎式,等等,每一個體位都有其內在的含義。在完成體位時感悟自然萬物生靈的精、氣、神韻,以外界事物為內容的聯(lián)想和類推,將自然之氣沉淀于身體之中。山川的高大、堅毅、巍峨,大海的寬廣、包容,太陽的溫暖與光明,月亮的陰柔與美麗,百獸之王的勇猛威武,嬌小動物的柔軟可愛,這些都通過體位和精、氣、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冥想中感悟自然的旖旎風光,與自然的氣息和生靈相融相合,習練中處處體現(xiàn)出對大自然的尊崇與熱愛。忘記自我,把身體和心靈上的一切拙力和雜念通通去掉,以一種澄明的心境去體會生命的和諧律動,從而進入一種忘我境界,自然與人合為一體。通過體位、呼吸控制人的身體和情緒,通過冥想訓練思維收放自如,賦于體位動作精、氣、神。如瑜伽運動中的“頂峰式”,就是人對自然界的模仿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更富有啟示性的信號,從而引起演練者和欣賞者無限的想象,更投入地將自己融入動作,表現(xiàn)無窮的神韻。在這里,瑜伽體位的存在,使人們更多地審視了人對自然的一種概念,從而展現(xiàn)堅強剛毅的美。孔子認為,一旦進入物化境界,物我的界線就消失了。物亦我,我亦物,二者難分難解。物化境界使人拋卻各種功利因素,契入所模仿對象的各種精神因素,對所模仿對象合為一體,在寧靜中得到物我的統(tǒng)一,形成出神入化的意境。讓大自然喚醒人體內心的平靜與安寧,體會人原始狀態(tài)的快樂,讓身體跟隨內心的聲音感悟。另一方面,我們在體會中國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內涵時,也會從瑜伽借用自然界的宏觀景象對動作內在的精神與氣勢作象征性的比喻,以表現(xiàn)生命,表現(xiàn)自然,求得人與自然的共鳴與統(tǒng)一。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實際上是創(chuàng)設了人與自然和諧相通的美好情境。流連于景色之間,感悟自然與人心靈相通的美好情愫。在這里,“知者”和“仁者”所樂的是山水之外的“知”與“仁”,山水之外表現(xiàn)了對智者仁者的敬仰。將自然賦予生命,表現(xiàn)了對其最深的熱愛。
瑜伽強調身心的純凈之美。在生活中講究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配有身體潔凈之術,對體內環(huán)境毒素的清理,對鼻腔、大腸的清潔,對所居住環(huán)境要求整潔干凈。在飲食方面講究悅性食品,即以素食為主,強調不殺生,不吃動物肉食。身心純凈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生理感官的欲望,不縱欲,不淫蕩。瑜伽對于身體感官的要求同莊子的“坐忘”思想有共通之處。莊子逍遙游體現(xiàn)了莊子思想的精髓,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精神。莊子雖上承老子,但他主要講究的是個人的修為,莊子這種對于身體感官的要求,同瑜伽對于身體的控制,其目的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只有消解由生理而來的欲望,讓心不為欲望所役,才能得到精神的解脫和自由。這種觀點就是我們千百年來大力提倡的淡泊明智,寧靜至遠。
《莊子》“逍遙游”所蘊含的思想是,每個人對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與體會。讓每個個體的天性都得到自由的發(fā)展,才會使人得到一種相對幸福;絕對幸福是通過對事物的自然本性有更高一層的理解而得到的。要想獲得最高的幸福,那么首先要自由發(fā)展我們的自然本性,為了實現(xiàn)這一條,必須充分自由發(fā)揮我們自然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我們的“德”。“德”是直接從“道”來的。莊子對于道、德的看法同老子一樣:“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這里所講的“德”,即自然能力,充分而自由地發(fā)揮,也就是我們的自然本性充分得到舒展?!跺羞b游》里講了一個大鳥和小鳥的故事。兩只鳥的能力完全不一樣。大鳥能飛九萬里,小鳥從這棵樹飛不到那棵樹??墒侵灰鼈兌甲龅搅怂鼈兡茏龅摹圩龅?,它們都同樣的幸福。這里我們可以看到莊子思想內在的美,那就是人性的自然純凈,人能達到這個境界就不會被外在的利欲所左右,人人都有盡其能而樂的純凈的心態(tài),那么這個世界自然就會純凈而美好。這與瑜伽所追求的平穩(wěn)、舒適、純凈是一脈相承的。
瑜伽文化的核心與我國傳統(tǒng)美學都體現(xiàn)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觀點,也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在整合自我、社會、自然和天(命)關系過程中的儒家人文主義受到高度重視,通過學術的轉化使之服務于全球化的社會。狄百瑞認為,“仁”是孔子道德思想??鬃诱f:“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智者之所以選擇水,是因為水的流動不息、據(jù)勢而變與智者的品格相類似;仁者之所以選擇山,是因為山的高大、堅定、博納萬物與仁者的品格相類似。以自然景物看作人道德品質的象征,被認為是“比德”說的代表。只有將自然物的自然屬性與人的社會屬性統(tǒng)一起來,在二者的和諧關系中,才能找到自然美。
瑜伽文化的核心是求得人與自然的相通,人自身所有穴脈的相通,人與人之間的相通。瑜伽是通過肢體的拉伸,改變身體的內環(huán)境平衡,從而提高生命的質量。瑜伽是向內修習求得身、心、靈的寧靜、快樂與統(tǒng)一。瑜伽的體位、呼吸、冥想就是專注于一件事情,使人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用心去體會安靜帶來的快樂。人心安靜下來,就不會過多的關注生活中的瑣事,而是專心于一件快樂的事情上,體會放松帶來的愉悅。瑜伽修習,是不斷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瑜伽文化教會我們認識如何與自已相處的同時,學會與社會共融。仰望宇宙之大,審視內心的實與空,俯察品物之盛,學會觀察、欣賞、沉思和體會。自修不能無獨,而人生不能離群。瑜伽做為印度的文化經(jīng)過歷史長河的洗禮與沉淀,被東西方所接受,符合了世界人民對自我最佳狀態(tài)的渴求,做對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認知,對人類社會穩(wěn)定的共識。社會發(fā)展到今天,我們在忙碌的現(xiàn)實中尋找物質滿足的同時,更應重視修身、慎獨,對自己的“存在”狀態(tài)有所思索的人,才會成為一位熱愛生活的人。每一個優(yōu)秀個體的聯(lián)通才能構成一個和諧禮讓的團體,在瑜伽文化之中處處彰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1]傅新禾,李菩菩.社會轉型期德育價值及實現(xiàn)路徑探析[J].人民論壇,2013,(8).
[2]莊子[M].長沙:岳麓書社,2011.
[3]莊建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太極拳美學思想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
[4]孫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批評者的批評[J].學術界,2015,(8).
[5]周亞東.“天人合一”觀對華佗五禽戲指導作用[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9).
[6]邱彥超.莊子“坐忘”思想探析[D].復旦大學,2013.
責任編輯:李新紅
Correlation of Yoga 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N Ye,GAO Hong-jie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Yoga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The implicit reason is that the core cultural philosophy of Yoga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people accept and like yoga,which makes Yoga widely spread in China,because beautiful things attract each other including culture. Both Yoga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how deep concern to life,nature,pure beauty,and social integration.
Yoga culture;love the nature;the beauty of pure;social integration
2016-07-13
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項目,項目編號:13030。
韓 曄(1969-),女,黑龍江拜泉人,教授,主要從事體育社會學研究;高洪杰(1979-),女,黑龍江雞西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體育社會學研究。
1004—5856(2017)02—0129—03
G806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2.032